摘要:不妨把差评看作是一封顾客写来的匿名信。对方花了钱、用了时间,真诚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内容可能关于你尚未察觉的系统漏洞,或是客服环节的严重失职。
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做生意,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一条突如其来的差评。
很多品牌方一看到差评就紧张,第一反应往往是删帖或公关。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呢?
不妨把差评看作是一封顾客写来的匿名信。对方花了钱、用了时间,真诚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内容可能关于你尚未察觉的系统漏洞,或是客服环节的严重失职。
这封信或许不太悦耳,却可能帮你避免一场更大的品牌危机。
关键在于:你如何理解这些信息,以及接下来采取什么行动。
当你发现一篇内容详实、情绪强烈的负面笔记时,首先不是立即回应,而是你得先关起门来,自己研究。
一是这类用户对品牌有一定感情,但因产品缺陷(如质量问题、效果不佳)或服务严重失误而感到失望。他们的内容通常充满细节和真实感,这是最需要认真对待和挽回的群体。
二是初次购买的用户,他们首次购买就遇到了问题,例如物流损坏、客服响应慢等。他们对品牌没有忠诚度,只有一次负面的接触。若处理不当,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品牌的坚定差评传播者。
三是因客户使用不当或误解产生的抱怨,这部分用户可能未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或因个人情况(如肤质、体质)与产品特性不匹配导致了负面结果。他们的抱怨源于信息差,需要的是引导和科普。
四是疑似恶意的攻击或虚假内容,这些内容极具煽动性,但缺乏真实的购买凭证或订单信息,叙述逻辑可能存在漏洞。这有可能是商业竞争或职业差评行为,需要警惕并收集证据。
在判断完动机后,需要根据笔记的传播数据来确定其风险等级。
高风险级别: 笔记的互动量(点赞、收藏、评论)已达数千,或内容触及了安全、健康等敏感红线,并在平台有扩散趋势。此类笔记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作为最高优先级事项。
中风险级别: 笔记内容尖锐,用户情绪激动,但传播范围有限,互动量通常在几十到几百之间,主要影响博主自身的粉丝圈。应尽快介入沟通,防止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低风险级别:笔记的互动量极少,内容偏向主观感受,几乎没有形成传播。这类笔记可以暂时观察,或通过后续的正面内容进行自然覆盖,无需投入过多精力单独处理。
完成这两步清晰的分析后,你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应对策略,决定是应该优先沟通、耐心解释,还是采取更严肃的维权措施。
怎么回复这封“匿名信”,是一门大学问。回复得好,能让写信人从敌人变成战友;回复得不好,就是提着油桶去救火。
你不能假装没看见。必须第一时间,在差评笔记的评论区,写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不是为了争辩,而是为了展示姿态。
不好的回答,如:“亲,我们产品出厂都是经过严格检测的,您是不是使用方法不当?”(潜台词: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
良好的话术,“哎呀小姐姐,看到你的笔记了,让你有这种体验,我们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真的太抱歉了!这事我们必须负责到底,为了不在这里打扰大家,我马上私信您,咱们一对一沟通解决,一定给您个满意的交代!”
这段话,滴水不漏。它包含了共情(我理解你)、道歉(我错了)、担当(我负责)和行动(我来解决),最重要的是,它把激烈的公开辩论,巧妙地引导到了私密的“单聊房间”。
进入私信,千万别再切换成冷冰冰的机器人客服。想象一下,你是在和一位受了委屈的朋友聊天。
把“您”换成“你”,把“我们”换成“我”:“你好,我就是刚刚评论区联系你的XX,这事我来帮你跟进。”,瞬间拉近距离。
首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换我遇到这事,估计比你还生气,先让你消消气。这事错肯定在我,别影响了心情。”,这会让她感觉你和她是一伙的。
如果是产品问题,“新的我立刻用顺丰给你补发,单号马上给你。那个坏的你直接扔了,千万别再费神寄回来了,太麻烦你了。”,“无需退回”这四个字,是超出客户预期的惊喜。
要是服务问题,话术“客服那边我一定去投诉,让他主管给你道歉。另外,我私人给你申请了一张50元的无门槛券,就当是我请你喝杯奶茶赔罪,希望下次有机会让你体验到我们最好的服务。”,把补偿说成“私人”行为,显得更真诚。
如果是用户用错了?“我看了下你的情况,感觉可能是这个手法不太对。我给你录个小视频,你看看这样用会不会好一点?很多姐妹一开始也容易弄错。”——从“你用错了”变成“我们一起找找更好的方法”。
记住,真诚是唯一的必杀技。当用户感受到被尊重和在乎时,她手里的“愤怒”就已经放下了。
问题解决了,差评事件就结束了吗?不,高潮才刚刚开始。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理,本身就是一次绝佳的品牌故事素材。
如果用户对你的处理非常满意,可以真诚地、试探性地问一句:“看到你满意我就放心了。如果方便的话,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在原来的笔记下面,或者更新一下,和大家分享下后续的处理情况?
当然,这完全看你心情,我们只是不希望关心这件事的朋友们继续误会。”
注意你的措辞,是“分享情况”,不是“求你删帖改好评”。姿态放低,用户往往愿意帮你澄清,这种“反转”的口碑效果,比你自己发一百篇广告都强。
差评暴露了什么问题,就大张旗鼓地去解决什么问题,并把全过程展示出来。
被吐槽包装漏液的话,那就拍个Vlog,记录你们从开会讨论、测试十几种新包装、到最终敲定方案、升级生产线的全过程。标题就叫《因为一条差评,我们差点把包装设计师逼疯了!》。
被吐槽成分刺激?立刻联合皮肤科专家做一场直播,深度科普相关成分知识,并宣布产品线将为敏感肌用户开发专门的温和版本。
这种操作,不仅向外界展示了你的担当和实力,更把一次负面事件,转化成了一次深刻的品牌价值沟通。你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卖货方,而是一个愿意倾听、愿意为用户改变的“伙伴”。
与其每次都惊心动魄地“拆炸弹”,不如从一开始就做好“安检”。
每天花15分钟,在小红书搜你的品牌名,检查“劝退”、“踩雷”、“难用”问题,把火苗掐死在燃起来之前。
定期发起“有奖找茬”活动,用小礼品换取用户最真实的意见,把可能公开的差评,提前在内部消化。
把所有差评反馈整理成册,定期开会复盘,从产品研发、生产、质检到客服、物流,从根源上杜绝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说到底,小红书上的差评,就像你开车时仪表盘上亮起的那个小小的黄色警示灯。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继续猛踩油门,直到引擎爆缸;或者,你也可以立刻靠边停车,打开发动机盖,认真检查,加满机油,然后更稳、更快地开向远方。
一个伟大的品牌,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犯错后,能以最真诚的姿态,用最漂亮的行动,赢得比之前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