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7日上午,“阅见科普,智启津彩”科普书单推荐活动暨“科普伴我行”主题讲座在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正值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普为纽带搭建知识传播平台,为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阅见科普,智启津彩”
科普书单推荐活动
暨“科普伴我行”主题讲座
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7日上午,“阅见科普,智启津彩”科普书单推荐活动暨“科普伴我行”主题讲座在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正值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普为纽带搭建知识传播平台,为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筑牢科技创新群众基础注入动能。
活动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学会主办,河东区图书馆承办,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协办,全程聚焦“科普惠民、知识普惠”核心,设置两大核心环节,推动优质科普资源直达基层。
在科普书单推介及图书捐赠环节,承办方通过主题海报形式,向现场读者推介“2025年天津市优秀科普图书”书单。该书单历经严格遴选,从59种候选科普图书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10种入选书目。其中,《陈省身:造化爱几何》凭借专业且生动的内容呈现,斩获“2025年天津市优秀科普作品最佳内容奖”;《独乐千年——揭秘不一样的独乐寺》以兼具文化质感与设计巧思的装帧设计,获评“最佳装帧奖”;《高原健康自我管理手册》《何以天津: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之路》则因贴近民生需求、彰显地域特色,获颁“特别推荐奖”。
为切实推动“科普阅读进万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向河东区图书馆赠送全套获奖图书,将优质科普资源精准送达基层。与会人员共同见证捐赠时刻,进一步凝聚了“以科普赋能群众、以阅读点亮生活”的共识,为后续科普文化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的科普主题讲座环节,成为活动亮点。主办方特别邀请《何以天津: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之路》第一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发展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陈瑞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陈瑞华教授,经济学博士,长期深耕“一带一路”和产业经济研究。
讲座以“从《何以天津》出发再认识天津”为主题,陈瑞华教授结合《何以天津: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之路》一书,解读了天津作为工业重镇的历史底蕴,深入解析了天津工业传统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他通过对大众熟知的“鸵鸟”“抵羊”等一些工业符号的阐释,与大家共同探讨了科普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结合书中提到的“制造有骨、文化有脉、治理有筋”的现代化都市形象,在总结城市现代化经验的同时,也为广大读者开启了感知天津的另一扇窗,对天津的发展命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整场活动吸引了众多热爱科普知识、关注城市发展的读者前来参与,现场科学氛围浓厚、彰显文化内涵。这种线上推荐、线下宣讲的立体形式极大丰富了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营造热爱科学的社会风尚发挥了积极作用。
天津图书馆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以“图书馆+科普”的形式,携手河东区图书馆共同举办此次活动。活动作为“阅见科普,智启津彩”科普阅读品牌系列交流活动中的重要一项,为加强天津城市科普能力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首个全国科普月注入了基层文化活力。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