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爸十年没上班,天天摇椅上看书看电视,雷打不动十点睡五点起,家务做得马马虎虎也没人挑;我妈工作清闲得很,双休寒暑假全占,最爱在家睡觉、收拾屋子,休息日不是蜷沙发就是翻衣柜;我刚辞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家备考研究生,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研究菜谱。外人看来我们家简直“无
全家都是“闲人”,却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我爸十年没上班,天天摇椅上看书看电视,雷打不动十点睡五点起,家务做得马马虎虎也没人挑;我妈工作清闲得很,双休寒暑假全占,最爱在家睡觉、收拾屋子,休息日不是蜷沙发就是翻衣柜;我刚辞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家备考研究生,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研究菜谱。外人看来我们家简直“无可救药”,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样的日子藏着多少踏实和温暖。
我就是这个家的孩子,也是那个刚辞职备考的人。说句实在话,刚开始我也慌,怕被人问起“你现在忙啥”。可每天早上看见我爸轻手轻脚把窗帘拉开,我妈用小刷子把锅沿擦得干干净净,心就慢慢定了。我把书摊在餐桌上,旁边是刚烤好的燕麦酸奶杯,铲子还在案板边冒着一点热气。日子并不轰轰烈烈,但细碎的声音像颗定心丸。
这段时间,我爸迷上了社区的“便民修理角”。他背着旧工具包去活动室,桌上摆着坏风扇、松了线的电饭锅、摇摇欲坠的小台灯。最有趣的是他给人家换电池时那股认真劲,夹子夹着螺丝,眼镜往鼻梁上一推,像在做精密实验。有人夸一嘴,他也不多说什么,只把剩下的零件用袋子归好。回到家,他还顺手把我们门口那块松动的门槛钉牢了。
我妈在学校图书室之外,又在社区搭了个流动书架。她把自己不再看的小说和烹饪书放上去,写了张手写牌子:“看完请放回,顺便带走一朵好心情。”邻居来借书,她会夹一张小票,上面写着推荐菜谱或一句话。她的乐趣是把杂物盘活,旧布做成餐垫,牛奶盒剪成抽屉分隔板。你说这不值钱吧,却让家里哪儿都看着顺眼。
我呢,复习这事也不是一条直线。中午背到打结,就去晒台上站一会儿,看鸽子啄着地面的小碎粮。下午回到桌边,继续刷题,把错题本做得像一本日记,旁边贴了自我鼓励的小便签。晚饭前我会做一道实验菜,但把油盐严格记在本子里,像做化学。偶尔失败,难吃也照吃,心里默念配方再调一遍。
外界的声音还是会来。上周末几个亲戚来串门,话题从房价拐到我“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工作”。我没接话,只去厨房把锅盖揭起,让蒸汽出来散一散。等人走后,我妈把碗一只只擦干,叮嘱我别往心里压太重。我爸则把小收音机开到很小的音量,坐在摇椅上看了一会儿史书,给我递来一杯温水。那个姿势,比大道理有用。
慢慢地,我们也在“闲”里做有意思的事。我帮居委会写活动海报,手绘了几株香菜和一条鱼,招呼大家来参加低盐饮食分享会。我爸学会了用地图软件,他每天帮隔壁奶奶去取慢性病药,走哪条路更近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我妈把快过期的食材做成三明治包,放在楼下“互助柜”,第二天就少了一半。你说我们不上班吧,可又不是真的闲着。
当然也有不顺的时候。模拟成绩一塌糊涂,我心里“咯噔”一下,不敢跟朋友说。晚上躺下,脑子像开着小马达,嗡嗡不止。我爸在桌上给我留了张便签,写着“夜里别喝浓茶,早起一起去市场”。第二天我们仨去了,买了当季的黄花鱼和嫩荸荠,回家一清一煮,锅里咕嘟咕嘟,我的心也跟着慢下来。
季节从雨水走到小满,我的备考也从懵到稳。下午的阳台晒出一丛薄荷,我妈剪一把泡水,那味道直透肺。晚上我们会把窗帘拉成半遮,凉风进来不怼人脸。我爸把修理角的老式电风扇带回来试试,叶片一转,像某种陈年的节奏。我们不赶进度,只把每一个小目标扎扎实实地做完。
结果出来时,说实话并不理想,分数差了一个尾巴。我坐在餐桌边发呆,眼睛盯着桌面上的小划痕,心里打鼓。我妈把做好的清汤端来,说多喝两口暖暖胃就行。我爸把工具箱关上,说“那就再来一遍”,然后去阳台把那盆没长好的小葱重新分株,一棵一棵扶直。我抬起头,突然觉得没那么怕了。
好好过日子不比瞎忙活来得踏实吗?
来源:在滑雪场勇冲陡坡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