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从1985年9月开始学表演,至1988年排演毕业剧目之前,可以说仍然还不明白,表演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应该如何去表达?如何去体现?这也许是我愚钝的结果吧……
▌龙沐春
我从1985年9月开始学表演,至1988年排演毕业剧目之前,可以说仍然还不明白,表演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应该如何去表达?如何去体现?这也许是我愚钝的结果吧……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李丁先生。他是我对表演真正产生认知和方法的重要引路人。
我还记得,在我们排练话剧《和月亮交谈的六个晚上》期间,排演场每天都会传来同学们欢愉的笑声,我们屏声静气地看李丁先生为我们做示范……他真的可以把全剧的每个角色都精彩地演一遍!
我们笑,不仅仅因着李丁先生的幽默,还因为他用身高体胖、秃顶小眼的外形去表演剧中的女教师,他居然在表演时还做了甩头发的动作。刚开始看,会觉得他好笑,但是,看着看着,就会被他那真挚的眼神、投入的情感带入到那个角色中去。你会毫不怀疑,他,就是那个剧中长发飘飘的女教师。
演员要建立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你们剧院舞美队个别人对你们评头论足,不要受他的影响,你们表现得好不好,他说了不算数。我是导演,我说了算!那个舞美队的人也嘲笑了我呢!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不完美,但是,此刻你们需要的是鼓励。你们当然还差得远呢,我大笑,就是为了给你们鼓劲儿!难道在你们不够好的时候,我要当着你们的面大哭才对吗?
那一刻,我对李丁先生肃然起敬,也在内心深处对他老人家充满无限的感激之情。
在排练期间,李丁先生的中饭是我们剧院为他定做的。我经常主动去给李丁先生打饭,并利用吃饭时间向他讨教,他呢,则经常把摊鸡蛋夹给我吃……
有一天我问他,您在电影《夕照街》里扮演的万人嫌真是太棒了!有一场吃饭的戏,万人嫌看到同伴事先带着空饭盒,把酒桌上的剩菜都打包了,非常生气。当时万人嫌气哼哼地看着眼前这一切,突然,他从桌上拿起一包大中华牌香烟,直接揣进了自己的口袋!
我问李丁先生,那个细节真好,充分体现了万人嫌“气人有笑人无”的小人心理,那是剧本原来就有的吗?李丁先生说,剧本原来还真的没有这个细节,当时演到那人打包剩菜,那场戏就应该结束了。但是,导演王好为没喊停,我就继续我的动作。看到眼前的一包大中华牌香烟,就拿起来装进了自己口袋。心想,不拿白不拿!李丁先生说,我演了这个细节后,王好为导演才叫停,并在现场哈哈大笑着称赞。
李丁先生看着我继续说:“你记住了,演员要合理地延续自己的动作!”
毕业剧目结束后,我仍然还与李丁先生保持着联系。当时他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皇城根》,我特意看了。实事求是地讲,全剧节奏一直都比较沉闷,直到李丁先生出演“争夺金家药方”那一大场戏出现,全剧的节奏和氛围才出现了“银瓶乍破水浆迸”的效果。
我当时刻意请剧院的张璐同学为我用录像带从电视中复制了这集戏。我反复观摩、体会,由于观看次数太多,以至于录像带最后都被看脱磁了,图像变得模糊不清。
我还亲自登门,去切面胡同李丁先生家借他主演的电影《天堂回信》观摩学习。后来,李丁先生给我通话时说,他在顺义租了一个大农家院子,欢迎我去玩儿,并给我留了那里的座机电话。
再后来,我主演的一部电视电影《为了聚会的告别》在央视一套播出,我提前通知了李丁先生,他观后还在电话里与我交谈了感受和意见。
转瞬间,李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6年了,我深切地怀念他。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还那样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