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高血压患者降心率,未必有利?2025研究:65-70bpm最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04 17:30 1

摘要:久而久之,不少人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认知:心率越慢,往往越健康......甚至,还有人直接将“运动员心率(静息状态下50-60次/分)”给奉为心率管理的“黄金标准”。

每次测量血压时,除了“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以外,很多高血压患者也会习惯性地看一眼“心率”(“脉搏”)。

毕竟,不少医生常常都在呼吁高血压患者“关注心率”,与此同时,许多科普文章也在反复强调“心率过快,对心血管不好”。

久而久之,不少人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认知:心率越慢,往往越健康......甚至,还有人直接将“运动员心率(静息状态下50-60次/分)”给奉为心率管理的“黄金标准”。

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只要“减慢心率”,就一定能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好处”吗?

答案却似乎并非如此!

比方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就明确提到:截至2024年7月,全球范围内,已有至少15项大型队列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在高血压患者中评估了“静息心率”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其中,有14项研究都可以证明:“静息心率增快”与“不利的心血管结局”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而更早一些就发表了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则是强调了:专门基于我国人群的两项大样本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队列研究同样发现,“静息心率增快(≥80次/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增高!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

这意味着,国内外的医学研究都一直发现:“心率过快”的确是对心血管系统“不好”的一项指征!

不过,由此,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倒推出这样一个结论:让过快的心率“慢下来”,就一定可以把心血管系统变得“更好”呢?

答案似乎与很多人所以为的,并不一样!

具体来说,同样是前面所引用的这两份权威医学指导文件。

其中,《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就有特别提到:目前,只有在心力衰竭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当中,可以观察到“减慢心率”能改善患者的心血管预后;但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其实缺乏这样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而《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则更是直接指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暂时缺乏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减慢心率”能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除此以外,临床上最为知名的“既能降血压、又能减慢心率”的降压药,就是以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

照理说,既有高血压、同时心率也快的患者,这类药物往往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是再合适不过的。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球范围内,有不少权威医学指南却在主动下调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患者当中的推荐等级。

比如,我国的2024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就明确指出: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结局的改善效果较其他类型降压药物差,因此,该指南不再建议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不得不承认,这其实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减慢心率”或许真的未必能给心血管系统带来确切的“好处”!

2024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25年4月,《欧洲心脏杂志》上刊发了一篇最新的meta分析,该研究通过整合74项临床试验、覆盖了15.7万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据,为“心率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颠覆性视角。

首先,这项研究承认:“减慢心率”确实能给心血管系统带来部分“好处”,比如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以及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等等。

但是,该研究同样提出:“减慢心率”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带来某些“坏处”。

比方说,心率减慢以后,中心动脉压(心脏承受的实际压力)反而可能上升。再比如,“减慢心率”还可能增加脉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从而将动脉搏动的有害效应传导至脑部微血管、增加脑小血管病变风险。除此以外,部分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因为无法耐受减慢心率的药物而提前终止降压治疗。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绝不是“降得越低就越好”,而是需要寻找到一个让“好处>坏处”的“平衡点”!

当然,该研究的还进一步发现:不同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这一“平衡点”并不完全一致!

具体来说,合并有某些心血管疾病(比如慢性心衰、冠心病等)的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平衡点”会偏低一些,部分患者在把静息心率降到“<65次/分”甚至“<60次/分”以后,“好处”都是仍然大于“坏处”的。

但不合并任何心血管疾病的普通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平衡点”则偏高一些,一般把静息心率控制在“65-70次/分”就刚刚好了!而静息心率一旦低于这一水平,则“减慢心率”所带来的“坏处”反而可能超过“好处”……

客观来说,这项最新的研究至少给我们带来了2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

第一,“减慢心率”对于心血管系统来说,并不是只有“好处”,而更有可能是“好处”与“坏处”并存。这或许就解释了,为何我们一直难以得到“减慢心率可以明显改善心血管结局”的强力证据。

第二,如何让“减慢心率”这件事情变得对高血压患者有意义,关键在于要掌握好这其中的“平衡点”:完全不管心率,无疑是不太对的;但把心率降得过低,也同样可能存在问题!

基于当前的权威医学指南推荐以及最新的研究发现,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高血压患者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心率过快”这个问题。

第一,“静息心率>80次/分”仍是高血压患者“心率过快”的诊断标准

当前,不论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还是《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都一致推荐:“静息心率>80次/分” 是高血压患者“心率过快”的诊断标准。

这意味着,当高血压患者反复测量发现静息心率>80次/分时,仍然意味着需要对心率进行管理。

第二,合并不同的临床情况,心率控制的目标应有所不同

目前,针对合并了某些特定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医学指南还是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

比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就明确建议: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静息心率应控制在“<70次/分”;高血压合并慢性冠心病的患者,静息心率应控制在“55-60次/分”。

不过,针对暂未合并任何心血管疾病的普通高血压患者,各类医学指南或专家共识却并未明确给出推荐的心率控制目标。

对此,基于2025年最新meta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暂时将这类患者的心率控制目标设定在“65-70次/分”,不要降得太低,但也不是完全不管。

第三 控制心率建议优先采取“非药物手段”

尽管,《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与《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都明确建议: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高血压患者控制心率的“首选”药物。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只要一发现心率增快,就必须得马上依赖药物!

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其实不难看出:一方面,β-受体阻滞剂能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的额外心血管获益有限;另一方面,最新的研究也提出,有时候药物干预,反而可能增加停药风险。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优先采取“非药物手段”或许才是更优的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来采取行动:

第一,减少引用咖啡和浓茶等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的饮品;

第二,改变久坐、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第三,有计划、渐进性地增加体育锻炼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耐力。

当然,假如确实难以执行“非药物手段”又或是“非药物手段”的控制效果的确有限,则可以再来考虑增加β-受体阻滞剂。

综上所述,虽然“心率快”的确是一项可以明确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危险因素,但是,“减慢心率”却未必一定能够带来“好处”!

事实上,最新的医学研究已经颠覆性地发现:“减慢心率”在给高血压患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某些“坏处”。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绝对不是“心率越慢就越好”;而是需要寻找到能让“好处>坏处”的最佳“平衡点”。

具体来说,某些已经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平衡点”可能会偏低一点儿;而暂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普通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的“平衡点”则大概就在65-70次/分。

最后,在心率控制手段上,优先优先采取“非药物措施”。只有当“非药物措施”无法执行或效果不好时,再来增加β-受体阻滞剂。

【参考文献】

1,Heart rate-lowering drugs and outcomes in hypertension and/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 《Eur Heart J.》 2025 Apr 25:ehaf291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3,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 第13卷 第4期

4,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9月 第52卷 第9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胡博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