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深化普法。随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我市普法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立足职能打造部门普法品牌
编者按:
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深化普法。随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实行,我市普法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立足职能打造部门普法品牌,凝聚合力推动普法工作在制度、理念和实践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推进法治舟山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为总结提炼各单位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践经验和典型做法,全面展示“八五”普法工作成效,现开设“法治微光成炬丨舟山市‘谁执法谁普法’优秀工作案例展播”专栏,对先进案例进行展播。
工作综述
统筹谋划,打造海岛特色应急普法“新地标”。为深入贯彻浙江省“八五”普法规划,持续提升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社会普及面、认知度,舟山市应急管理局以普法阵地建设为抓手,提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原则,通过科技赋能、互动体验、资源整合等方式,构建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元、群众喜爱,集安全法治宣传、应急宣教体验于一体的高标准高品质的应急管理普法阵地。2024年,普陀应急普法阵地率先落地并通过省级普法阵地验收,成为全市首个集“安全普法、应急实训、社会救援”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阵地,以沉浸式体验和智能化手段,推动安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工作举措
(一)精准定位,打造“四大篇章”主题矩阵
应急普法阵地紧扣海岛城市特点,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打造“大战略”“大减灾”“大安全”“大应急”四大展示篇章,设置安全普法区、自然灾害体验区、事故灾难体验区等不同类型功能区,涵盖安全普法、气象灾害、海上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校园安全等多类型场景,将普法内容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
(二)科技赋能,解锁“沉浸式”普法体验
应急普法阵地引入VR虚拟现实、全息影像、三维建模等前沿技术,打造“可听、可看、可感”的沉浸式互动场景,建成智能化普法阵地。例如,通过新媒体展播应急管理执法案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使公众知晓安全生产违法后果;模拟119报警系统,了解消防职能范围和虚假报警的法律后果;模拟港口船舶驾驶场景,身临其境科普水上安全知识要点。
(三)政社联动,凝聚应急普法“强合力”
应急普法阵地配备专职讲师、“送教上门”专家宣讲团,日常开展社会应急普法、企业安全培训等活动。整合入驻5支社会化救援队伍,开设“技能培训+实战演练”课程,强化救援技能培训和应急行动演练,充分发挥队伍兼具日常宣教与应急救援职能的特色。
工作成效
全民应急素养提升
法治阵地“开花结果”
(一)普法覆盖面显著扩大
阵地落成以后,成为市民“打卡”热点,共组织学生安全夏令营、小记者安全行、小小急救员等主题体验教育10余场,开展各类普法宣教活动300次余次,服务群众超2.5万人次。同时借力“网格夜访”“礼堂伙伴”等平台,将普法阵地搬到渔农村,打通应急普法“最后一公里”,有效填补了海岛应急普法空白。
(二) 全民应急素养持续提升
应急普法阵地依托科技赋能与沉浸式体验,推动应急知识入脑入心,全民应急素养实现持续提升。VR模拟涉险自救、灾害避险等互动项目广受欢迎,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以前学安全知识靠‘听’,现在能‘动手练’,孩子回家还教我火灾逃生步骤!”
(三)示范效应带动全域建设
普陀应急普法阵地被列为省级应急普法阵地以来,其经验在全市推广。目前,定海、岱山、嵊泗均在积极谋划创建应急普法阵地,舟山“一区一品”法治阵地格局初具雏形。
舟山市应急管理局以普陀应急普法阵地为样板,探索出一条“科技+体验+联动”的普法新路径,让法治宣传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未来,舟山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深耕应急普法阵地建设,让安全之花开遍千岛之城,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法治屏障。
来源:舟山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