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下旬,锦州小东农工商有限责任公司苗岗子分公司的田间,远看连片玉米田铺展成黄澄澄的色块,走到近前才发现,玉米植株间隙里还藏着一层即将成熟的大豆秧苗,饱满的豆荚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藏”在玉米下的作物,正是当地“一地双收”的关键。
9月下旬,锦州小东农工商有限责任公司苗岗子分公司的田间,远看连片玉米田铺展成黄澄澄的色块,走到近前才发现,玉米植株间隙里还藏着一层即将成熟的大豆秧苗,饱满的豆荚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藏”在玉米下的作物,正是当地“一地双收”的关键。
“以前种玉米,浇水施肥全凭经验,一亩地撑死收千把斤。现在有了新技术,亩产几乎翻番,大豆还能额外收两百多斤!”站在自家的玉米大豆套种田里,苗岗子分公司农工蔺东旭手里攥着饱满的玉米棒,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今年他与人合伙共同流转了8000亩土地,全部实行了高科技套种,“收入应该挺可观!”
公司总农艺师刘会彬给记者算起了账:“过去种玉米靠经验,一亩地顶多收1000斤,按照每斤玉米卖价1元计算,一亩玉米地收入就是1000元。今年用了新技术,玉米亩产超1700斤,收入就是1700元,而且还能多收220斤大豆,大豆每斤按2元算,又能多收入440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的总收入就是2140元,比过去纯利润多了500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喜人的变化,源于小东公司今年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出的一套农业科技“组合拳”。他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技术革新破题,让传统农田摆脱“单一种植、单一产出”的局限,打破传统玉米种植“低产低效”的瓶颈。
在提产基础上,苗岗子分公司试出了“玉米套种大豆”的好法子。技术人员经过3轮测算,确定“玉米行距60厘米、中间套2行大豆”的搭配,大豆晚玉米15天播种,既避开玉米遮光期,又能靠根瘤菌给土壤补氮,形成“玉米不减产、大豆额外收”的生态链。
今年秋收,首批150亩套种田,大豆平均亩产达210斤,按市场价算,一亩地多增收近400元。
要让技术落地,品种和培训得跟上。小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锦州市农科院,在育种实验田,开展了500个玉米新品种、2个大豆新品种的对比实验。目前已筛选出16个抗倒伏、高产量的玉米品种,2个耐阴的大豆品种,计划明年推广到8000亩地。同时,公司还和螯合肥企业签约,未来三年能拿到定制化肥料和土壤检测服务,从源头保长势。
“一开始怕学不会,没想到技术员直接到田里教,连滴灌开关怎么调都手把手教。”农工们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组织了11场培训,95%以上的农户都能独立操作水肥设备、管理套种田。
来源:无线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