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巴努萨沙漠上空的一声爆炸,让中国制造的外贸防空武器再次成为全球焦点。一架满载弹药的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在执行任务时凌空解体,5名俄罗斯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而完成这场“一击必杀”的,正是中国研制的FK-2000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巴巴努萨沙漠上空的一声爆炸,让中国制造的外贸防空武器再次成为全球焦点。一架满载弹药的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在执行任务时凌空解体,5名俄罗斯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而完成这场“一击必杀”的,正是中国研制的FK-2000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其实这架伊尔-76就像一只“黑暗的天使”一样,不同于那些常见的战机。而后者正是苏丹政府军为“雪豹”战机的重生所花费的1200万美元的重要的“回报”,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将苏丹的前线弹药基地的物资运送到战场上,实现了前线的自给自足的战略目的。
正是由于当时的飞机沿着低空的固定航线一路平平稳稳的飞行,高度又比较低,几乎就像一条平直的“鱼”似的,完全暴露在了地面上的“眼睛”——地面指挥所的雷达下,使得它成为了地面上的“伏击”者们的理想的伏击目标。随苏丹“快速支援部队”的行踪早就已清晰地被我们摸透了,他们在一处又一处的预设的隐蔽的阵地上静静地等待着,只要我们一出手,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导弹一发就打中了他们的目标。
经由现场的残骸和一一清晰的装备标识都表明了这场袭击的主力就是中国的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FK-2000防空系统的系统.。这款系统首次亮相于2021年珠海航展,以其独特的弹炮合一设计引发关注。它搭载在8×8轮式底盘上,具备极强的越野机动能力,集成12枚中近程防空导弹和两门30毫米六管加特林机炮,有效射程覆盖1.2至25公里,能够拦截从无人机、直升机到低空固定翼飞机在内的多种目标。
其更为令人惊讶的还在于即使在每小时的40公里的移动速度下也能对行进中的目标实施稳定的发射导弹的作战能力。其独特的特性使之尤为适合现代的高机动的战场,能与地面部队的同步移动,给地面部队提供了连续的空中防护。相比传统防空系统需要短停射击的局限,FK-2000的灵活性让它在沙漠和山地环境中表现尤为出色。
虽然中国从未直接向苏丹内战任何一方出售这款武器,但公开信息显示,阿联酋此前引进了多套FK-2000系统,随后通过邻国乍得中转,最终流入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手中。这种“第三方转售”在国际军火贸易中并不罕见,却让中国武器意外成为战场上的“规则改变者”。
此次击落伊尔-76并非FK-2000的首次实战亮相。如2024年至2025年间其先后击落了土耳其所制造的“游骑兵”大型的侦打一体无人机和“旗手”战术无人机等一批不同种类的外国先进的无人机。但此次成功锁定并击落重型运输机,创下了该系统的最大战果,充分验证了其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可靠性。
FK-2000的战场表现揭示了现代战争的新趋势:轻量化、高机动、低成本的防空系统,正成为非对称作战中制衡传统空中优势的“破局利器”。苏丹政府军原本依靠空中补给线维持战局,如今这条生命线被切断,战场平衡已被打破。
随着中国武器在实战中不断证明自身价值,国际军贸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常有人说中国装备“缺乏实战检验”,但FK-2000的这次表现,连同此前歼-10CE战斗机在实战中的优异战绩,让更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军工产品的真实水平。不需要华丽宣传册,战场上的真实战绩就是最好的广告。
此番沙漠上空的“对决”,不仅一一地将中国的军工技术的硬实力一一地展现了出来,也将国际上武器的流转的那一层复杂的面儿都一一地折射了出来。一件武器的旅程背后,往往牵扯着多国战略考量和利益纠葛。而对于苏丹民众而言,无论哪方武器取胜,和平才是最终期盼。
来源:科学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