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至28日,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在呼和浩特市接连举办全区林草碳汇工作培训班与林草碳汇供需座谈会,通过“培训充电+座谈搭桥”的联动模式,为全区林草碳汇工作队伍强技能、明方向,为项目合作与生态价值转化破堵点、搭平台,推动自治区林草碳汇事业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
9月26日至28日,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在呼和浩特市接连举办全区林草碳汇工作培训班与林草碳汇供需座谈会,通过“培训充电+座谈搭桥”的联动模式,为全区林草碳汇工作队伍强技能、明方向,为项目合作与生态价值转化破堵点、搭平台,推动自治区林草碳汇事业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专题培训开班:近60名骨干齐聚,夯实碳汇工作专业根基
9月26日,全区林草碳汇工作培训班正式开班,近60名来自全区各盟市林草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碳汇工作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参训。此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林草碳汇交易、推进生态价值转化的部署要求,着力培养壮大专业力量,全面提升全区林草碳汇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强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专题讲座,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碳汇局负责人康宏主持会议。马强强调,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碳汇工作,明确提出“整体构思”和“建立一套规则”的核心要求。自碳汇局成立以来,总结形成的林草碳汇“146”工作模式,获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认可,列为2024年度全区改革优秀案例,为全区林草碳汇工作持续推进提供了明确指导。
培训期间,马强副局长围绕“政策导向与实践路径”两大核心,为参训学员带来自治区林草碳汇“146”工作模式深度解读。他指出,应对气候变化这项工作事关全局,特别是林草碳汇行业肩负着碳中和“压舱石”的重要使命。林草碳汇是内蒙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抓手,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政策,准确理解全区碳汇发展思路,认真谋划本盟市、本单位的碳汇事业,做好当前工作,为碳中和阶段林草碳汇快速发展做好充足准备。结合最新数据,马强副局长介绍,今年上半年,内蒙古CCER造林碳汇项目储备量由去年的18个增至25个,完成公示12个,公示项目数和开发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一;自2021年以来,累计向市场供给碳汇产品200多万吨,实现生态价值9000多万元,充分印证了自治区林草碳汇的巨大潜力与发展韧性。
此次培训规格高、实用性强,特别邀请国内林草碳汇领域权威专家授课,内容全面覆盖政策解读、项目开发、审定核证、计量监测及注册交易,深度解读《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指南》、《森林经营增汇技术规程》、《造林增汇技术规程》3项最新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案例拆解、实操讲解等方式,帮助学员系统掌握碳汇工作核心技能,为后续项目推进筑牢理论与实操基础。
供需座谈接续:政企盟市联动,搭建项目合作高效桥梁
为将培训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合作动能,自治区林草局在培训期间召开了林草碳汇产品供需座谈会。马强副局长、康宏总工程师及相关盟市林草局分管领导出席会议,中海油、蒙能、内蒙古森工集团等重点企业代表参会。
座谈会上,各方围绕碳汇项目进展、合作需求与区域经验展开深度交流:自治区林草局碳汇局首先通报全区CCER碳汇项目总体进展,详细介绍当前项目储备数量、开发进度及面临的共性问题;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分享了与自治区在碳汇项目上的合作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配套碳汇开发的合作需求;蒙能配售电有限公司重点汇报“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落实情况,明确企业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对碳汇抵消的迫切需求;内蒙古森工集团展示大兴安岭林区碳汇项目开发成果,提出技术合作与市场对接的具体诉求;各盟市林草局先后发言,介绍本地碳汇项目开发推进情况,为跨区域合作提供参考。
在交流讨论环节,马强副局长结合培训中的政策要点,对企业提出的合作需求与盟市遇到的开发难题逐一回应。他表示,此次供需座谈会是培训班的重要延伸,目的就是让政策学习与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各级林草部门要以此次培训和座谈为契机,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针对企业提出的合作方向,加快梳理本地可开发的林草碳汇资源;企业要与盟市林草局建立直接沟通渠道,将项目需求与地方资源禀赋结合,自治区林草局将在政策指导、项目开发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共同破解项目开发中的堵点、难点。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