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公里“心路”健步走:一场向心脑血管防治拐点的集体迈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5:20 1

摘要: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时间表上,一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拐点。这不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转折,更关乎国家公共卫生格局和普通人生命轨迹的改变。而实现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

心脑血管疾病,正在成为压在中国人头顶的公共健康负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患者超过3.3亿,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群占总死亡人群的40%以上。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时间表上,一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拐点。这不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转折,更关乎国家公共卫生格局和普通人生命轨迹的改变。而实现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

9月20日清晨,在西安城墙脚下,“心路”公益项目启动仪式点燃了象征心脏之火的火炬。该活动由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导,晖致医药有限公司支持。以5.9公里健步走为纽带,这场活动试图在千年古迹的见证下,凝聚社会合力,为中国心脑血管防治寻找可能的“拐点”。

在活动现场,《医师报》专访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院长袁祖贻教授晖致中国业务中心负责人任强。他们从学术与产业的不同维度,谈到了通向“拐点”的路径与现实可能。

防治困境与出路

袁祖贻教授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袁祖贻开门见山,按照“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这一指标需要下降到10万分之190.7,才能称得上实现“拐点”。

但现实却并不乐观。过去几年,冠心病、脑卒中等常见病的死亡率依旧在缓慢上升。究其原因,是危险因素的管理没有到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正在悄然堆积成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温床”。他以略带无奈的幽默点破现状:“除了工资不高,其他指标全都高。”

在他看来,真正的关键在于“一级防控”。过去,人们往往寄希望于医疗救治,希望通过药物、手术来降低死亡率。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事后补救”,无法改变疾病曲线。“减少死亡率必须依靠上游预防,也就是把防控关口前移。”

作为一线医生,他对这种局限性有着切肤之痛,即使竭尽所能,也无法凭一己之力扭转局面。因此,他反复强调,要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医务工作者,推动高质量的诊疗服务、高质量的疾病全周期管理。要打赢这场防控战役,必须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

“临床医生很难独立承担大规模的健康教育和公益工作。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媒体的广泛传播和企业的资源投入,仅靠医生,拐点永远不会到来。”他的判断是清晰的:唯有形成社会合力,构建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的完整链条,心脑血管防治才能迎来转折。

从药物可及到健康管理

任强先生

任强从企业的角度,回顾了制药行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刚入行时,降压药价格昂贵,许多高血压患者无法负担,仅服用廉价短效药物,导致血压波动剧烈,风险高。如今,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平价的原研好药已覆盖九成以上社区医院。

在他看来,中国慢病防控的下一步是打造“慢性病综合管理”的新范式。“一个慢病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果需要在多个科室间奔波,很难提升治疗依从性。”任强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共病共管,“让患者在一次就诊中就能获得综合管理方案,这才是高效的慢病管理模式。”

顺应这一趋势,企业角色也在主动升级。“基于当下的防控需求,我们未来将持续聚焦患者慢病综合管理。”任强解释,具体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搭建知识传播平台,联合医护人员与媒体,向患者传递系统慢病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赋能医生,通过跨学科交流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患者的综合性健康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健康管理必须“跑在疾病前面”。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这让任强看到了“上游干预”的重要性:“肥胖是很多慢病的‘预警信号’,如果能尽早干预,很多疾病就能避免发生。”

在他眼中,健康教育是一场必须打赢的长期战役:让公众在患病前就加强健康管理,从而为心脑血管防治拐点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5.9公里的“心路”

医生的深刻思考与企业的实践探索,最终在“拐点”这个命题上交汇。袁祖贻强调的“预防为主、全民行动”,与任强倡导的“药物+生活方式管理”,指向的是同一条路径:心脑血管防治的拐点,只能在每个人的行动中慢慢靠近。

“心路”公益活动,正是这条路上一次有温度、接地气的实践。据悉,该项目已连续举办两届,分别聚焦“空巢老人”与“40+群体”,让容易被忽视的高危人群走进大众视野,也让心脑血管防治的关注点从“疾病治疗”向“风险预防”移动。

在西安城墙的青砖之上,5.9公里健步走更是将这份“实践”具象化:专家手持火炬先行,传递健康信念;患者接过火炬接力,延续健康使命;活动沿途的义诊点,将专业健康知识送到普通人身边。

这场公益行动或许只是微小的一步,却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正如袁祖贻所说:“我们期待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而是每个人都积极投身于健康管理。唯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营造健康的氛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拐点方能真正到来。”

古老的西安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当下健康行动的舞台。

排版:张晶

编辑:杨瑞静

2025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来源:医师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