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发布:江苏持续领先,山东新增两个数字经济百强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4:33 1

摘要: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与深度赋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不断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城市不仅是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与深度赋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不断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城市不仅是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城市在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数据资源整合利用、数字治理协同高效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案例,展现出数字化转型的强大韧性与广阔前景。

赛迪顾问自2019年起持续跟踪研究中国数字城市发展进程,逐年迭代研究方法,拓展评估维度。本次发布的《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在延续以往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城市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分析研判,评估体系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与服务、数字创新、数字低碳、数字文化6大一级指标,共计54项三级指标,对全国200余个城市进行系统评估与分析。

同时,为构建更统一、深入的研究视角,赛迪顾问今年将已连续发布多年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与《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进行整合,将《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升级形成“1+1”双榜单体系,即包含一个综合评价数字城市竞争力六大维度的数字百强市总榜单,与一个聚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的数字经济百强市分榜单,以期更清晰、立体地刻画中国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全景图谱。

一、数字城市发展解读

1、六大维度解析城市全域数字化竞争力格局

《报告》以6大维度、22个二级指标、54项三级指标,对全国200余个城市开展系统评估,科学评选出2025数字百强市。

2025年数字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

2025年数字百强市排名

2、数字赋能城市“提级进阶”,四城新晋数字百强市

2025年数字百强市分布情况看,西宁市、东营市、枣庄市、达州市等四个城市数字化建设提级进阶,成功跻身数字百强市,四个城市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增强数字治理及服务能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效能等领域快速追赶,步入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上升通道,彰显出强劲的数字发展潜力与后发优势。

3、城市数字化步入“融合深化期”,同一阶段竞争力分化明显

2025年《报告》将能力搭建(G1)和效能驱动(G2)阶段的城市进一步细分为卓越者(A)、精进者(B)和成长者(C)三个等级。能力搭建阶段的卓越者城市实现能力跃升,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全域覆盖,治理和服务基本实现线上化、协同化。典型卓越者城市如沧州市、保定市、济宁市、镇江市、漳州市等。效能驱动阶段的卓越者城市已形成基础设施全域覆盖、治理服务 “智能决策”“无感办理”、产业数字化深度渗透等先进模式和成效。典型卓越者城市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无锡市、济南市等。

能力搭建(G1)阶段数字百强市能力分布

效能驱动(G2)阶段数字百强市能力分布

三、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解读

1、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头部稳进、后发跃升态势

数字经济作为重要评估方向,全面反映了各城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本次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估体系延续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及数据价值化四大维度,并在细分指标上增强了对地市重点产业实数融合深度、数据开发利用程度、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的考察权重,进一步提升评估科学性与针对性,最终形成对全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量化排名。

从上榜城市情况来看,头部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稳居前三,深圳、杭州、成都保持稳定,重庆、武汉各提升一个位次;后发城市稳步进位,菏泽、东营新晋数字经济百强,衡阳、滨州、宜宾等市位次跃升显著。

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

2、数字经济百强市排名整体趋进,中游和后发城市竞争尤为突出

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呈现整体趋进的显著特征,40个城市实现位次上升,29个城市排名与上一年持平,31个城市位次下滑。整体来看,中游和后发城市间竞争更为激烈,数字经济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11个城市中,有9个城市在50名以后。呼和浩特市抢抓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加快构建“绿色算力—人工智能—智慧应用”全产业链,2024年,呼和浩特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占GDP比例达4.2%;宜宾市积极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培育创新生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024年新增数字经济企业53个,获批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重点支撑市;衡阳市出台全省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2024年新增的142家智能制造企业、179条智能产线、1165个智能工位,企业上云数量突破9807家,上平台企业达2048家,4项核心指标完成率挺进全省前四。

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位次上升最多的十一个城市

3、江苏持续领先,山东新增两个数字经济百强市

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中,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省(区)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城市上榜,四个直辖市全部上榜,其中江苏连续5年所辖城市均位列百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从省(市、区)上榜数字经济百强市城市数量变化情况来看:山东上榜城市数量增加2个,广东、安徽两省上榜城市数量各减少一个,其余省份保持稳定,整体呈现区域分布相对稳定、局部微调的态势。

2025年各省级行政区(除直辖市)入选数字经济百强市城市占全省比重

4、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呈现“极核引领,梯队分化”的显著特征

为科学评估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与阶段特征,赛迪顾问采用阈值划分法,依据城市数字经济总得分,将其划分为四个梯队:L3(跨越期)、L2(成长期)、L1(孵化期)和L0(探索期)。旨在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纺锤形”梯队结构,更精准地反映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头部领先、中部坚实、尾部追赶”的发展格局。

L3跨越期(6座城市):该梯队城市数字经济总分均超过80分,是中国数字经济的“极核”。其典型特征为四项指标得分均衡且无一短板,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地和要素汇聚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家中心城市或一线超大城市位于该等级,体现了数字经济与城市能级的高度相关性。

L2成长期(31座城市):该梯队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多为成都、武汉、苏州、南京等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的核心经济强市,数字经济基础雄厚,产业数字化水平普遍较高,形成了良好的应用生态。但相较于L3城市,或在创新活力、或在价值转化上存在提升空间。

L1孵化期(41座城市):该梯队城市数量最多,展现了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广阔腹地”。包括呼和浩特、太原、昆明、南宁等大量普通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实力较强的三线城市。这些城市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快速成长期,但其发展通常受限于某一两个维度,通过补齐短板可获得显著跃升。

L0探索期(22座城市):该梯队城市数字经济尚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其共同特征是总分低于50分,且各项指标基础均相对薄弱。包括遵义、阜阳、上饶、滨州、鄂尔多斯等众多的中西部、北方地区的城市。未来发展需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优化等方面全面发力。

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阶段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5.08

来源:和讯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