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如何给动物起名字,你会想起什么?有些人会想起地名,比如华南虎、东北虎、北京雨燕,意大利蜜蜂这样的。也有人会想起某些大佬科学家的名字,比如说南美洲形似狐狸的达尔文伪狐。还有的人会想起来一些别致的历史故事和山河故人,例如在中国古代曾存在的韩愈鳄,这种隶属于恒河
说到如何给动物起名字,你会想起什么?有些人会想起地名,比如华南虎、东北虎、北京雨燕,意大利蜜蜂这样的。也有人会想起某些大佬科学家的名字,比如说南美洲形似狐狸的达尔文伪狐。还有的人会想起来一些别致的历史故事和山河故人,例如在中国古代曾存在的韩愈鳄,这种隶属于恒河鳄科的大鳄鱼,名字就来自于韩愈在唐朝岭南驱逐鳄鱼的往事。
达尔文伪狐,图源 - Facts, Diet, Habitat & Pictures on Animalia.bio
韩愈鳄和人对比,图源华东师范大学
不过,也有动物的奇葩名字,具有搞笑,神秘或者神话故事的色彩,或者听着有些非主流的感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注解:值得一提的是,动物的拉丁学名往往有两个部分组成,前面大写的开头部分表示属名,后面小写部分表示种名(种加词),如果属名一样就表示分类同属于一个属,例如黄牛Bos taurus和野牦牛Bos mutus就是典型的例子,全都属于牛属Bos。而如果描述的是一个物种的亚种,例如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就需要在种加词后面再加一段拉丁文字表示亚种名字。
北极熊,拍摄于国家海洋博物馆
华南虎,拍摄于上海动物园
而基于它们的拉丁学名,它们很可能获得类似的英文俗名或者中文俗名,不过它们自己的英文俗名和拉丁学名也可能不是完全一样。例如北极熊英文名polar bear,直接翻译过来是极地熊,但要是基于拉丁学名它就应该叫做海洋熊。本文在这里主要讨论拉丁学名的相关物种(而这些生物自己的中文名字也是基于拉丁学名翻译过来)。
从导师到大师,古今中外的名人致敬
2020年,一种属于卧蜘蛛蟹科的螃蟹被命名,它就是导师互敬蟹(Hyastenus ducator)。种加词来自于“导师”两个字的拉丁文。用于致敬软甲纲动物的大师刘瑞玉院士。这位大师在《中国动物志》和《中国海洋生物名录》的成书编篡工作中,付出了不少努力,他也为中国对虾(市场上可以购买的食用本土生物)的水产养殖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曾建议中国科学院引入南美白对虾进行饲养。
导师互敬蟹近缘物种双角互敬蟹,(因为他自己图没清晰的)
图源crustaceology.com
刘瑞玉院士在科研上努力工作的同时,导师互敬蟹这个长相“低调”的生物,则是在从黄海到东海南海的礁石缝隙中潜伏,用自己不算漂亮的颜色和自己的小小身躯,努力地作为自然界的一环存活下去。
说到这里,其实这个名字也算不上搞笑风,毕竟是致敬学术界的泰斗大师。当然直接用“导师”的拉丁语文字来表示对某位大师的敬意也有点看不太出来,毕竟有些生物的拉丁学名里面想要表达对某大师致敬,往往都是指名道姓地写进了属名或者种名里面。
例如徐氏曙光鸟(Aurornis xui)的种名致敬了研究恐龙的徐星院士,最早的辐鳍鱼类晨晓弥曼鱼(Meemannia eos)则是致敬了古鱼类的泰斗张弥曼院士。孙氏振元龙(Zhenyuanlong suni)则是名字来自于保护和研究化石的古生物馆长孙振元。
曙光鸟化石,图源Fandom
弥曼鱼,图源IVPP官网
当然也有动物名字里面带着的也不是学界泰斗,而是一些政界人物!比如说担任过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和拜登两个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发现了霸王龙的晚白垩世地狱溪组地层中就有奥巴马牙蜥蜴(Obamadon gracilis)。为什么叫这种三十厘米长的蜥蜴这个名字?只因命名人觉得这种蜥蜴牙齿整齐,类似奥巴马这位前总统的牙齿。
奥巴马牙蜥蜴,图源The Boston Globe
注解:也有用奥巴马名字命名的线虫,鱼等其他生物。
拜登握腕蛸,图源Science官网
在中国,则有动物的名字送给了不是当今政界或者现代科学家的人物。例如王氏水牛这个冰河世纪在北方中国也有分布的水牛,名字就是来自于石王顺—一个找到王氏水牛(Bubalus wangsjoki)化石的农民。
当时在华的外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先生错误地以为石王顺先生姓王,所以就阴差阳错地搞错了名字,而石王顺先生的本名叫做旺楚克,蒙古族,石王顺是他的汉族名字。
王氏水牛,拍摄于天津自然博物馆(化石)
以上这些还不算什么,鸟臀目的诸葛南阳龙(Zhugeosaurus nanyangensis)就更是奇葩了,它的属名南阳和种名诸葛,一眼就能看出来致敬了三国的忠武侯。但是同诸葛亮被记载“身长八尺”的高大帅哥形象不太一样,它们在鸟臀目的鸭嘴龙形类大家族里面只是一个四五米长的小个子。
还有英国的坎布里亚牛顿龙(Newtonsaurus cambrensis),这是晚三叠世体长可达6米的食肉恐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方霸主,和我们熟悉的力学大师牛顿在学界上稳坐当时压倒性地位的事情不谋而合。
诸葛南阳龙骨骼装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神话和动物的名字
除了大师或者有影响力的某些人物,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动物名字来自于神话传说故事。比如说窃蛋龙家族的刑天龙属(Xingtianosaurus),就是因为化石正模标本没有头,类似于《山海经》故事中同轩辕黄帝对战而被砍去头颅但是依旧不屈的战神刑天。
刑天龙化石,图源Qiu, R., Wang, X., Wang, Q. et al. A new caudipteri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anus of Oviraptorosauria. Sci Rep 9, 6431 (2019).
在今年的九月份,鸭嘴龙超科的新角色半岛战神龙(Cariocecus bocagei)横空出世。它的属名“半岛战神”就是来自于伊比利亚神话故事中的“卡里奥西库斯”。这种可能有45厘米长的巨大头骨的家伙,虽然名为战神但是实际上吃植物。毕竟来自鸟臀目鸭嘴龙超科,一个素食主义者辈出的家族。
半岛战神龙化石,图源Filippo Bertozzo et al. 2025. Cariocecus bocagei, a new basal hadrosauroi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Portug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3 (1); doi: 10.1080/14772019.2025.2536347
注解:半岛战神龙的种名是“伯克”(写作bocagei),是位葡萄牙的博物学家。
不少民族都有神话故事,印度发现的印度蛇王蛇(Vasuki indicus,也叫做印度婆苏吉蛇)属名就是来自于印度的大蛇王神婆苏吉,这是来自4700万年前的温暖潮湿南亚的巨蛇科超大蛇类,身长十几米的它们远超今天的大型蟒蚺。
蛇王蛇复原图,图源Nature
西海龙王叫做敖闰,恐龙里面还有赵氏敖闰龙(Aorun zhaoi),属于兽脚亚目恐龙里面的阿瓦雷斯龙类的原始成员。敖闰的三太子就是我们熟悉的白龙马。赵氏敖闰龙则有一群指爪退化且类似于食蚁兽那样爱吃昆虫的晚辈—它们的晚辈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以及外蒙古再到美洲大陆都有化石记录。
敖闰龙化石,图源ar.inspiredpencil.com
晚白垩世的鸟面龙,阿瓦雷斯龙类后期成员,图源fandom
还有外蒙古发现的无聊龙属(Borogovia),这是一种来自伤齿龙科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们的属名还得是来自于作家路易斯.卡罗在其作品中提到的《无聊诗》(这首诗英语原名字叫做Jabberwocky)里面提到的奇怪生物。因此就叫做无聊龙啦。
当然无聊龙的诞生也不算完全的无聊,它们自己的出现也表明了当时的外蒙古,存活着一种体重和中型犬类似,腿部纤细且可能没有粗壮头骨的伤齿龙科恐龙。
纤细无聊龙化石,图源thedinosaurs.org
从流行文化到动物新名字
说完了神话故事,有没有命名来自其他方面内容的生物?对此来自山东潍坊,“兔耳朵”的三叶虫表示很有话说。因为它的属名就叫做范特西虫(Phantaspis),来自周杰伦的《范特西》专辑。
这首专辑中,有《爱在西元前》这首歌。而范特西虫则是把爱带到了五亿年前的临沂动物群。这个身长只有4厘米的小家伙因为有类似兔耳朵的结构因此也得到了“耳形”两个字的种名。当然这个实际上是头部向内凹陷的部分啦。
范特西虫,图源Global times
而要说周杰伦的歌曲,今年铜仁学院的米小其教授用周杰伦的十六首歌曲用作十六种新的蜘蛛的种名。他在考虑命名的时候,就提到了“简单省时间”的命名想法,这样也比较好玩好记。
这些被命名的蜘蛛属于园蛛科,我们身边常见的大腹园蛛(Araneus ventricosus)这个灰色的较大的蜘蛛,以及个子小且肚子发绿的梅氏新园蛛(Neoscona melloteei),是这群周杰伦歌曲名字蜘蛛的亲族。
描述该周杰伦作品成为蜘蛛种名的期刊封面,图源globaltimes
大腹园蛛,拍摄于北京市怀柔区
蜘蛛里面有致敬他人作品的,其他动物里面则出现了来自游戏,电影小说或者动漫角色的动物,例如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天行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就是种名来自于“星球大战”里面的天行者家族,这位来自高黎贡山等地的隐士同自己的亲族有毛色差别和遗传分化。
《冰与火之歌》中一条名叫米拉西斯的巨龙,名字给了鲨齿龙科的大型掠食者—米拉西斯龙(Meraxes gigas)作为属名。这个身长超过十米的大家伙也是目前人发现最长寿的非鸟类恐龙之一。
天行长臂猿,作者拍摄于北京动物园
再比如说深海里面2020年由张睿妍命名的派大星背板海星(Astrolirus patricki),对的,种名是“patricki”,中文名译为“派大星”,就是因为这种海星的相关标本被发现时候,全都是栖息于海绵背上!这个和动画片里面海星“派大星”同海绵宝宝关系亲密无间,倒是有了相似性。
注解:还需要补充一下,动画片版本的派大星和派大星背板海星区别很大,动画片里面的派大星很可能是参考了粉红色且腕部粗壮的粒皮瘤海星。这种海星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从非洲东海岸到中国的南海,以及南太平洋一些区域都可以找到。
派大星背板海星和海绵在一起,图源global.sjtu.edu.cn
粒皮瘤海星,图源hippocampus-bildarchiv.com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生物的命名也是特别搞笑的内容呢?其实,以上命名的生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名字背后藏着纪念意义和地理意义的很多生物,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生命演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Filippo Bertozzo et al. 2025. Cariocecus bocagei, a new basal hadrosauroi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Portug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3 (1); doi: 10.1080/14772019.2025.2536347
文献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Hoolock gibbon (Primates: Hylobatidae) based on integrative taxonomy
文章Newly discovered octopus ancestor had 10 arms
PBDB官网
Choiniere J.N.; Clark J.M.; Forster C.M.; Norella M.A.; Eberth D.A.; Erickson G.M.; Chu H; Xu X (2013). "A juvenile specimen of a new coelurosaur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Shishugou Formation of Xinjia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12 (2): 177–215. doi:10.1080/14772019.2013.781067.
Datta D, Bajpai S. Largest known madtsoiid snake from warm Eocene period of India suggests intercontinental Gondwana dispersal. Sci Rep. 2024;14(1):8054. Published 2024 Apr 18. doi:10.1038/s41598-024-58377-0
GBIF官网
Lee, B.Y. & Ng, P.K.L. 2020. The identity of Hyastenus pleione (Herbst, 1803)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 (Decapoda, Brachyura, Majoidea, Epialtidae).Crustaceana 93(11-12): 1343-1360. Brill. DOI: 10.1163/15685403-bja10064
Owain Evans, Cindy Howells, Nathan Wintle, Michael J. Benton. Re-assessment of a large archosaur dentary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South Wales, United Kingdom.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 2025; 101142 DOI: 10.1016/j.pgeola.2025.101142
Qiu, R., Wang, X., Wang, Q. et al. A new caudipteri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anus of Oviraptorosauria. Sci Rep 9, 6431 (2019).
Qin, Z., Clark, J., Choiniere, J. et al. A new alvarezsaurian theropod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Shishugou Formation of western China. Sci Rep 9, 11727 (2019).
文献A new middle Cambrian trilobite with a specialized cephalon from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文献A new sponge-associated starfish, Astrolirus patricki sp. nov. (Asteroidea: Brisingida: Brisingidae),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eamounts
Schoppe, S. 2000 A guide to common shallow water sea stars, brittle stars, sea urchins, sea cucumbers and feather stars (echinoderms) of the Philippines. Times Media Private Limited, Singapore. 144 p. (Ref. 800)
Canale, J.I.; Apesteguía, S.; Gallina, P.A.; Mitchell, J.; Smith, N.D.; Cullen, T.M.; Shinya, A.; Haluza, A.; Gianechini, F.A.; Makovicky, P.J. (7 July 2022). "New giant carnivorous dinosaur reveals convergent evolutionary trends in theropod arm reduction". Current Biology.
中国科学报相关内容
EOL官网
作者:大清神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刘颖 李培元
审核专家:李颖超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科普与社会教育中心主任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