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半亩方塘”蕴含的生态诗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4:34 1

摘要:诗人朱熹笔下“半亩方塘”蕴含的生态诗意,已升华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时代命题,如何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探寻生态与发展的动态平衡,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诗人朱熹笔下“半亩方塘”蕴含的生态诗意,已升华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时代命题,如何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探寻生态与发展的动态平衡,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两山”理念和以其为核心理念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两个结合”的生动诠释。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蕴含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2025年9月27日,生态环保题材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首映式暨“两山”理念陕西基层实践与探索座谈会在西北大学隆重举行。此次首映,是电影在国际绿色电影周亮相后首次在陕上映,让这份承载着“两山”理念实践成果的影像答卷,在理念发源地的精神共鸣中,传递更深厚的地域情怀与时代价值。

一池清水,映照万物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电影将“半亩方塘”转化为生态保护的时代隐喻。它是区域生态状况的缩影,也是发展理念与公众生态意识的直观映照。这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曾经面临的生态挑战,也照亮了未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一个故事,多重回响

影片以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为依托,讲述生态环保铁军党员干部投身生态环境治理和大自然保护的动人故事。真实自然有情怀地讲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意识缺位、利益驱动使环境日益恶化,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恰如马克思主义所告诫的:“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在付出代价后,人类开始觉醒,故事也随之转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进的道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旨在打造导向正确的优秀生态文化精品,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以上为剧组拍摄图片

一方土地,一种责任

陕西文化教育题材影视剧创作办主任、电影《半亩方塘一鉴开》总制片人刘瀚辰表示,影片超越了传统环保题材的窠臼,聚焦意识转变与行动力量。主创团队协同多方力量,凝聚共识,历时6年打造出这部献礼“两山”理念二十周年,承载时代记忆与实践成果的作品。通过具体故事展现陕西在践行“两山”理念过程中的探索与成效,印证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希望通过这部扎根时代沃土的文艺作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一个角色,一份担当

导演张永生表示:“影片展现了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希望本次创作能抛砖引玉,呼吁更多文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创作出更多深刻反映时代精神的生态题材作品。主演团队在交流中谈到,此次创作并非简单的角色演绎,而是真正走进了 “为守护家园而战”的人物内心。通过深度挖掘故事内核中“生态守护”的精神底色,细腻诠释角色在抗争与坚守中的心境变迁,不仅让自身对生态保护的责任认知产生了质的升华,更实现了艺术表达与精神价值的深度融合。他们期待这部作品能成为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桥梁,推动每一位观众都能成为“两山”理念的行动者与践行者。

一种共鸣,万千回响

影片凭借细腻叙事构建起生态保护与个体命运的紧密联结,将宏大的生态议题转化为公众可感可知的责任共鸣,让“守护家园”从抽象概念变为触手可及的情感认同。首映仪式后,与会领导、专家学者、高校与企业代表及主创团队召开了“两山”理念陕西基层实践与探索座谈会。会议从具体案例出发,凝练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有效路径,为各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贡献了具有参考价值的“陕西方案”与基层智慧。通过深入研讨,使影片所引发的思考超越了观影本身,在社会层面汇聚起广泛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形成了生态守护、社会共识与文化传播同频共振的良好效应。

据悉,创作组近期将优选相关单位,走进高校、企业厂矿展映,推动“两山”理念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落地生根。

在银幕之下共同映照天地

守护我们每个人心中

那片不容失去的“半亩方塘”

来源:陕西教育正能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