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隔壁的佛山,上周就逮住了一例输入病例,患者从马尔代夫回来,落地第三天开始“断骨痛”,社区医院一句“没听过这病”差点漏网,好在哨点实验室新装的PCR机子15分钟把病毒揪出来,连夜把蚊子可能咬过的整栋楼喷了个遍。
“发烧到39℃、关节像被卡车碾过,却查不出新冠、流感?
”——别大意,这可能是今年悄悄升温的基孔肯雅热。
广州隔壁的佛山,上周就逮住了一例输入病例,患者从马尔代夫回来,落地第三天开始“断骨痛”,社区医院一句“没听过这病”差点漏网,好在哨点实验室新装的PCR机子15分钟把病毒揪出来,连夜把蚊子可能咬过的整栋楼喷了个遍。
很多人以为这病离自己很远,其实海关总署刚通报:今年入境检出12例,是去年三倍,孟加拉、马尔代夫成“重灾区”。
更麻烦的是,东南亚跑出传播更快的新毒株,新加坡团队测了下,蚊子吸一口病的效率直接+20%,马来西亚、印尼已中招。
美洲更夸张,巴西一国产出50万例,把往年纪录踩得稀碎;法国南部也首次出现本地传播——欧洲都扛不住,广东还不得打醒十二分精神?
佛山这次能摁住,全靠“智慧蚊媒”系统立功。
AI扫街,把花盆底、轮胎缝里的积水照片秒回后台,准确率92%,网格员按图索骥,倒积水、喷药,一天搞定。
试点两个月,禅城区成蚊密度掉了一半。
隔壁广州看得眼馋,已经申请“抄作业”,预计年底广佛交界全域覆盖。
省里更砸下3.2个亿,给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PCR,2025年前“蚊子病毒”当天测、当天报。
以前基层医生看不懂的“怪病”,往后直接扫码录系统,省疾控中心后台实时盯盘,漏报率压到0.8%。
当然,疫苗也在拼命赶。
中科院武汉所的DNA针,猴子身上扛住了85%的东南亚毒株,已进II期;中山大学更接地气,弄出20元一条的“尿检条”版快筛,15分钟出结果,家里就能操作,刚拿到国家应急审批,估计下月线上首发。
不过,别高兴太早。
广东疾控悄悄测了全省蚊子“抗药家谱”,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性基因频率飙到78%,说白了就是“越喷越不怕”。
专家建议:别老盯着一种药,今年用菊酯,明年换生长调节剂,后年再换微生物农药,让蚊子“猜拳”都来不及。
说到底,疫苗还没上市,最好的“社会疫苗”就是多部门一起“卷”:海关把输入病例摁在口岸,社区把蚊子老巢端在萌芽,居民把家里盆盆罐罐翻个底朝天。
佛山经验一句话:病毒来得快,但咱反应更快——抢在蚊子下嘴前打断传播链,比啥都管用。
今晚回家,记得把阳台那盆绿萝的托盘倒扣,再喷一圈驱蚊水,顺手拍张照上传“智慧蚊媒”,AI会送你一句“谢谢配合”。
别嫌麻烦,真等关节痛到打滚,再后悔就晚了。
来源:蔷花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