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马逊乖乖交完25亿美元罚单,转头会员数却飙到2.3亿,美国一地就占2.05亿。
“又被自动续费咬了一口?
”——7月刚刷信用卡,Prime扣款短信比外卖还准时。
亚马逊乖乖交完25亿美元罚单,转头会员数却飙到2.3亿,美国一地就占2.05亿。
钱罚了,人多了,到底谁赢了?
我先把话放这儿:罚的是套路,不是生意。
FTC说按钮藏得深、取消像闯关,亚马逊认账,写支票跟打印小票一样快。
可25亿只占去年Prime收入的5.6%,疼吗?
挠痒级别。
股价当天跌2.3%,一周就涨回4.5%,资本市场直接翻译:罚完继续赚。
真正变的是玩法。8月新上线的会员中心,一键取消、到期提醒、用量面板,全是罚单里写的“作业”。
点两下就能退,看着良心,其实是把“你想走”变成数据标签。
系统算准了你一年就订这么几回,真走也不拦,反正全球还有12个新领域等着塞Prime,医疗、加油、宠物粮,总有一款勾你回来。
欧盟6月又举放大镜,盯自动续费条款,罚款2.0在路上。
亚马逊不急,对手先慌了:沃尔玛、Target下半年纷纷关掉自动续订,生怕成为下一个被告。
行业风向瞬间调头,用户以后取消会员可能像滑滑梯,咻一下就到底。
看似消费者赢了,其实亚马逊把“黑暗模式”升级成“阳光模式”,口碑反手赚满。
最魔幻的是数字。3500万美国人被“套路”过,会员总量不降反升。
原因很简单:快递次日达、视频独播剧、Whole Foods折扣,已经像水电一样缠住生活。
罚单打不掉刚需,只是让亚马逊把“偷偷扣”改成“明着扣”,再送你一张“我很好取消”截图,情绪价值拉满。
所以,25亿买的不止是和解,是一张全球通行证。
监管写完罚单,用户继续用脚投票,对手忙着抄作业。
亚马逊交完保护费,顺手把门槛抬高——以后想玩订阅,先准备一笔罚款预算。
玩家只剩两种:交得起钱的,和直接退场的。
一句话收尸:罚款清理了赛道,没清理掉欲望。
只要次日达还在,Prime依旧稳如老狗,区别只是它现在边摇尾巴边收你钱。
来源:蔷花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