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分子,本应是社会的良心,是敢于为真理发声、为正义呐喊的一群人。遥想当年,邹韬奋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再看闻一多,面对特务暴行,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血性和使命感
还说知识分子缺点啥
关于这个话题,我还想说一句:俺们知识分子缺的是血性。但看周边的这个专家那个教授,都有患得患失的毛病,凡事明哲保身,打死也不愿意出头,这是通病。
知识分子,本应是社会的良心,是敢于为真理发声、为正义呐喊的一群人。遥想当年,邹韬奋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再看闻一多,面对特务暴行,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血性和使命感。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起,这种血性难得见到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与之相悖的现象。部分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选择了沉默和逃避。他们害怕得罪权贵,总怕丢了饭碗和待遇,担心影响自己的利益和声誉,于是患得患失,明哲保身。面对尖锐的社会问题,甚至一些学术造假事件曝光后,很多人选择了缄默不语,生怕给自己惹来麻烦,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大家失语,都缄口不言,选择噤声。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由于知识分子的集体失语,导致谣言和虚假信息肆意传播,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恐慌。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部分知识分子血性的缺失呢?有人说,是被奴化了。我倒不这么认为,而是知识分子的自我选择。一方面,社会的功利化和物质化使得一些知识分子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压力也让他们有所顾虑,不敢轻易发声。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对知识分子群体失去信心。在我们身边,依然有许多有血性、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血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来源:西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