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卤味业整体承压,“鸭脖大王”也难独善其身,业绩持续下滑、门店量大幅收缩。“卤味一哥”早已不复昔日辉煌!雪上加霜的是,9月23日又因少报收入、信披违规被ST、市值受挫,资本信用降至冰点。
独立 稀缺 穿透
水到绝境是飞瀑!
作者:行者
编辑:大鹏
风品:可乐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绝味食品时下处境,可用“屋漏偏逢连夜雨”形容。
近几年卤味业整体承压,“鸭脖大王”也难独善其身,业绩持续下滑、门店量大幅收缩。“卤味一哥”早已不复昔日辉煌!雪上加霜的是,9月23日又因少报收入、信披违规被ST、市值受挫,资本信用降至冰点。
整体看,绝味食品已经走到一个关键节点:往期何以铤而走险、当下如何熬过转型阵痛、未来之路又怎样走出低谷,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与勇气。
1
信披违规再“翻车”
戴帽冷思考
LAOCAI
9月19日晚,绝味食品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该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报少计营收,分别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收的5.48%、3.79%、2.20%、2.39%、1.64%。
根据财报,2017年至2021年,绝味食品年营收38.5亿元、43.68亿元、51.72亿元、52.76亿元、65.49亿元。以此计算,对应加盟门店的装修业务收入分别约2.1亿元、1.66亿元、1.14亿元、1.26亿元和1.07亿元,合计少报7.23亿元。
基于此,监管部门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给予警告,罚款200万元;对财务总监彭才刚给予警告,罚款150万元;对董秘彭刚毅给予警告,罚款100万元。
资本市场也发生连锁反应。9月20日,绝味食品公告称上市公司主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9月23日股票简称变为“ST绝味”,截止9月2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3.35元较9月19日累跌超12%。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绝味第一次因信批触雷。如2021年11月,因签订的一起“股权转让协议”所产生的净利已达到披露标准,却未按规及时发布公告,也未按照公司章程及时提交董事会审议,最终上交所对公司及董秘彭刚毅予以监管警示。
2022年9月,绝味食品又因有关购买股权关联交易事项,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2023年4月,再因未及时披露股权投资转让协议、未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经营性占用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绝味食品和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多名相关责任人,均被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加上此次违规,4年间至少4次被罚。频繁踩红线、二次翻车,在强监管高质量发展大势下自然扎眼,无论有意无意,都拷问内控能力、合规经营意识、市场敬畏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7月28日,绝味食品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财务总监王志华书面辞职报告。同日,公司聘任章晓勇为新任财务总监。
该变动也牵出资本市场的疑虑。据网易湘江财经,2021年至2024年期间,绝味食品接连被曝出股权投资转让协议不及时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与交易隐匿不报、员工通过个人账户占用公司资金等问题。作为财务负责人,王志华也领受了监管警示函。2024年8月15日,公司公告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而2025年8月7日,绝味食品宣布全资子公司使用1.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光大银行理财产品。公司解释称是在确保募集资金安全前提下进行的现金管理,然立案调查中仍购买大额理财,此举引发市场关注。
行业分析师李小敬指出,随着《退市新规》落地,近年来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持续加大,多家企业因此被通报处罚、甚至退市。面对良币效应愈发明显的时代背景,绝味食品务必要痛定思痛,强化内控风控、做到合规经营,真正杜绝罚而又罚。
2
业绩连降、门店收缩
磨底期还有多远
LAOCAI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看向成长性不容乐观。
早年间,绝味食品是名副其实的“卤味一哥”。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9年营收从32.74亿元增至51.72亿元,净利从3.80亿元增至8.01亿元,扣非净利从3.72亿元增至7.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46%、28.20%、26.97%。堪称一匹高速成长的大白马。
2016年毛利率31.84%,2017年至2019年均维持在34%左右,净利率则从11.62%升至15.29%,显示出较强的成本管控以及盈利能力。
拐点发生在2020年,当年营收仅同比微增2%,净利则下降12.4%。好在2021年营利均双位数增长,可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增速降至5.87%,仍低于2016年至2019年水平。2022-2023年营收增速又放缓至1.13%、9.64%,净利分别下降76.06%、上升46.6%、但仍不及2021年同期一半。毛利率从30%以上降至25.57%、24.77%,净利率更跌破双位数,降至2.93%和4.37%。
2024年起,业绩开始双降模式:当年营利分别下滑13.84%至62.57亿元、34.04%至2.27亿元。2025上半年营收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净利1.75亿元,下降40.71%;扣非净利1.33亿元,下降52.60%。其中,二季度降幅尤甚,营收13.19亿元,同比下降19.80%;净利0.55亿元,下降57.65%;扣非净利0.27亿元,下降78.08%。
2024年,毛利率30.53%,同比上升5.76个百分点;净利率3.26%,下降1.11个百分点。2025上半年,毛净利率分别为29.92%、5.85%,下降0.37%、2.66%。其中,二季度毛利率28.92%,同比下降1.63%,环降1.88%;净利率3.78%,同比下降3.81%,环降3.90%。数据持续恶化,难免让人对其市场打法、后市前景产生疑虑。
要知道,2014年后,绝味食品基本以每年新增超千家的速度扩张,即便疫情期间,2018年至2021年,大陆地区新开店量仍有862家、1039家、1445家和1315家。截至2022年末,国内门店总数达15076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已是万店规模。
然2023年开始,绝味门店扩速大幅放缓。当年大陆地区仅净增874家。进入2024年,更开启缩店模式,如上半年为14969家,比2023年底少了近千家。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9月28日,绝味食品门店量10725家,较2024上半年又减少约4000家。
不仅疑问,规模打法不灵了么,磨底期还有多久。
3
内忧外患、主业失速
贵在做透质价比
LAOCAI
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来梳理下具体业务层面。
公司官网显示,绝味食品是一家以休闲卤制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连锁加盟体系的运营和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鸭脖食品是主营产品,“深化鸭脖业务,打造美食生态”为战略方向。
业绩不振,首先与主业低迷不无关系。以2023年为例,绝味食品总营收破70亿元大关、创下新高,可主力盘鲜货类产品仅同比增长6.09%,在几大业务板块中增速最低。2024年,总包装产品营收同比高增29.13%,鲜货类产品却下滑了15.76%,继而拖累了整体业绩。
2025上半年,鲜货类产品贡献21.12亿元营收,同比减少5亿元下滑超19%;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从79.88%滑至76.59%,拖累整体营收表现。其中,禽类制品(以鸭货、鸡货为主)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蔬菜产品、其他产品收入2.77亿元、2.26亿元,同比降幅达11.6%、14.3%;畜类产品收入不足0.2亿元,同样呈下滑态势。
追其原因,既有产业链的外部因素,也有绝味自己原因。比如原材料涨价影响。2022下半年起,受饲料涨价、供不应求等因素影响,鸭价持续上涨。2023年5月业绩说明会上,当家人戴文军曾透露,往年鸭脖平均成本价是4-5元/斤,今年3月最高涨到14元/斤。这对高度依赖鸭脖产品的绝味来说负担巨大。
不得已之下,2022年初,绝味食品对外宣布将部分产品提价5%,同年7月再次对鸭掌、鱿鱼等部分品类调价,平均提价幅度7%-10%,以对冲原材料涨价压力。
同时,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据财报,2022年销售费达到6.46亿,同比增长23.26%。
主要用于增加营销推广费用。如与元气森林、书亦烧仙草等跨界联名,投放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试图以此破局。2023年销售费降到5.41亿元,2024年又升到6.67亿元,然看看上述业绩,整体收效并不算大,投入产出比还需提升。
另一厢,涨价刺痛了消费者,加之品控漏洞,一些用户吐槽绝味鸭脖“又贵又没技术含量”、“太贵了吃不起”、“价不配位”……截至2025年9月28日,浏览黑猫投诉平台,“绝味鸭脖”相关投诉累计993条,主要涉及吃出异物、售卖变质产品、价格虚高等情况。
其次,和卤味品特性有关。卤味品刚需性不强,尤其休闲卤味主打调味、解馋功能,糖果蜜饯、坚果炒货、膨化食品等休闲零食都能与之直接竞争,进而蚕食卤味市场份额。且放眼赛道,除了绝味食品、周黑鸭等专业选手,零食很忙等零食品牌、胖东来等商超企业也在入局,加剧了卤味竞争。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直言,整体看,从品类竞争的角度,卤味整体的价格是偏高的,性价比不足。加上这几年整个行业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的信心下探,对卤味行业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当然,这也非一家之痛,卤味业集体面临着增长压力。以2025上半年,紫燕食品营收、净利双双下降;煌上煌增利不增收,门店总数2898家,较上年同期的4052家减少1154家。
对此,各大品牌纷纷谋变、开启新曲线培育。比如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开发复合调味料及方便速食产品、走品质升级路线等,收到较明显成效;煌上煌拟斥资4.95亿元收购冻干食品公司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新赛道。
聚焦绝味食品,同样动作多多,如推出全新门店形态,薄荷鸭脖、芒果鸡翅尖、酸奶海苔鸭翅中等实验性产品相继亮相,营业时间延长至深夜。首家绝味 Plus 店不仅卖起德式小麦精酿、接骨木果酒,还把门店改成带沙发卡座的 ins 风社交空间,甚至推出卤肉饭、傣味米线等主食。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从“路边摊”到“轻餐吧”,绝味透出往大餐饮方向拓展,试图分食餐饮市场蛋糕的战略雄心。借助多品类+轻社交,有尝试就有期待,但最终是突破样本还是冒险豪赌,仍需时间市场来检验,毕竟更多品类及营销也意味着更多投入更多竞品,更多专业化特色化、品控风控要求。如同那盘薄荷鸭脖——传统卤味基底上撒满创新配料,在资本市场疑虑与消费市场期待交织中,滋味如何、是否业绩破颓解药还需市场品尝。
说一千道一万,真正能留住用户的,还是产品体验、做透质价比、性价比。绝味食品要想熬过至暗低谷、走出增长瓶颈,根本还是要刀刃向内,向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破壁。内修合规度外拓成长性,双管齐下晓喻新生。
4
蓄力求变、亮点鼓人心
开始绝地反击?
LAOCAI
令人欣慰的是,痛点阻点之外,企业也在蓄力求变,一些亮点喜报鼓舞人心。
早在2023年报中,绝味食品就表示,秉承“深耕鸭脖主业,构建美食生态”战略方针,重点围绕卤味以及与核心战略密切相关的产业赛道,通过“六共”协同(共享采购、共享仓储、共享产能、共享物流配送、共享销售体系、共享智力资源)等核心能力,赋能服务,共同成长,探索发展新路径,为生态企业提供全方位助力。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9月28日,绝味食品拥有38项对外投资,其中有27项投向制造业,占71%。早在2023年末,中国网财经就曾报道,绝味投过的餐饮品牌超60个,包括很久以前羊肉串、幺麻子、盛香亭、幸福西饼等等。
其中,幺麻子上月再度披露招股书,绝味食品通过全资子公司网聚投资持有其17.12%股份,且两者有长期合作关系。绝味食品还间接参股了一家连锁面食品牌,后者2021年7月完成E轮融资,计划同年底店量扩至450家,目前已完成E+轮融资。
此外,绝味食品还尝试通过拓展佐餐、零食、夜宵、礼品等消费场景,进一步细分消费需求,以及构建模块化的新品开发流程,推进经典产品的风味优化与新品的高效孵化。
9月22日,公司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要“推行‘聚焦卤味赛道,深耕细分需求’战略,着力场景化创新与精益运营,持续探索细分需求响应机制的可行性路径。通过推进需求洞察力、品类创新力和敏捷供应力的建设,以适应复杂市场环境,为卤味业务发展寻求更多突破”。
不止说说而已,2025年7月,绝味食品在长沙推出首家绝味Plus店,定位“全国首家创新门店”。该门店突破传统卤味单一品类,推出括薄荷鸭脖、芒果鸡翅尖、酸奶海苔鸭翅中等“创新炸卤”系列,以独特工艺、多样化口感,旨在黏住更多年轻消费者。
营销层面,绝味敏锐捕捉到卤味产品的文化和情感化趋势,创新性地推出虚拟偶像IP“绝味男团”,将传统卤味与新潮文化结合,开启品牌年轻化。截至2025年9月28日,绝味食品官方号已在B站发布11条“绝味男团”相关视频,全部斩获爆款,其中最高播放量突破140万。
越是磨底期,越是修心时。一番梳理可见,绝味也在查漏补缺、自我进化、锐意创新突围,一边年轻化、一边多元化、一边场景化,在多管齐下点滴积累中不断打造着崭新护城河。这份经营韧性值得肯定。
不过,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单从最新财报看,实际改革成效还未显著显现。以对外投资为例,有助企业多元化、开拓新增长点,继而摆脱财务困境。但同时也应注意,对外投资项目往往资产重、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极其考验标的成色、业务协同性、整合赋能能力、市场综合环境等,若过于乐观激进反而拖累自身、成为新包袱。2020年至2025上半年,绝味食品投资收益合计分别为-1.01亿元、2.24亿元和-9421.85万元、-1.165亿元、-1.6亿元、0.19亿元,总体处于亏损状态。
一句话,较劲时刻,既忌讳疾忌医、又忌病急乱投医,最考验战略精准度、实操高效性。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绝味食品有过叱咤市场的风发意气,更有众多同行不具备的深厚家底、市场洗礼经验。
都说水到绝境是飞瀑,企到绝境是重生。经历了业绩再降、戴帽被罚,绝味是否已利空出尽、开始绝地反击,拭目以待。
来源: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