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丰子恺(1898—1975)和钱君匋(1907—1998)都是从浙江桐乡走出来的艺术家,两人是同乡也是师生,他们有困难时期的相助,也有非常时期的误解,风风雨雨,师生情谊延绵一生,值得忆念。
丰子恺(1898—1975)和钱君匋(1907—1998)都是从浙江桐乡走出来的艺术家,两人是同乡也是师生,他们有困难时期的相助,也有非常时期的误解,风风雨雨,师生情谊延绵一生,值得忆念。
一、丰子恺对钱君匋的扶持与批评
1919年,丰子恺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在上海与学长吴梦非和刘质平一起创办我国最早一所综合艺术学校—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后离开上海去日本留学,从日本回来后不久,在夏丏尊的邀请下,1922年去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担任音乐和图画课老师。
1923年,钱君匋从屠甸镇小学毕业以后,在老师钱作民的举荐下,到上海找丰子恺,如愿在1923年秋天进入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读书。
从专科师范学校毕业后,钱君匋给已经离开春晖中学,正在上海办立达学园的丰子恺写了一封信,想要请丰子恺帮他找份工作。钱君匋在老家一边养病,一边等待丰子恺的回信。
丰子恺看到钱君匋的来信,发现信中许多地方文句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于是在回信中狠狠地批评了钱君匋一番:“你这样的文化水平,我怎么帮你介绍工作?!……”看得钱君匋无地自容。钱君匋发觉老师批评得对,自己在学校里偏科严重,把时间都花在自己爱好的图画和书法上,忽略了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于是钱君匋拿出学书法、篆刻的劲头来补习文化知识,他找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用学生字典》,从读字典开始,一个字一个词钻研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读字典,许多过去似是而非的字,现在弄清楚了,纠正了许多习惯性的错字。通过学习字、词的意义,钱君匋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半年以后,丰子恺得到消息,台州的省立第六中学需要教图画和音乐的老师,于是他想到钱君匋,介绍钱君匋去台州省立第六中学教书。
二、丰子恺为钱君匋的封面设计站台
1924年,丰子恺就开始做封面设计了,他的第一幅封面作品是为孙俍工的小说集《海的渴慕者》做封面设计。后来丰子恺陆续设计了大量的封面,包括他自己的作品集,他还给《中国青年》设计封面,影响很大。因此他被称为现代封面设计的先驱。
1927年下半年,钱君匋进开明书店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在丰子恺的影响下,钱君匋的封面设计进步也很快,作品受到新文学作家们的好评,鲁迅、茅盾、郁达夫等,都请钱君匋做封面设计。当时朋友们打趣钱君匋,称他为“钱封面”。与丰子恺的“丰杨柳”、张大壮的“张牡丹”齐名。
随着前来索求封面的人越来越多,开明书店的朋友担心年轻的钱君匋粗制滥造,影响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于是由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牵头,约请丰子恺、夏丏尊、邱望湘、陈抱一等人,为钱君匋订立了一个《钱君匋装帧画例》,设立了一个设计封面的门槛,丰子恺还为《画例》写了“缘起”。这里不妨抄录《画例》的部分文字:
……友人钱君君匋,长于绘事,尤善装帧书册。其所绘封面画,风行现代,遍布于各书店的样子窗中,及读者的案头,无不意匠巧妙,布置精妥,足使见者停足注目,读者手不释卷。近以四方来求画者日众。同人等本于推扬美术,诱导读书之旨,劝请钱君广应各界嘱托,并为定画例如下:
封面画 每幅十五元 扉画 每幅八元 题花 每题三元
全书装帧 另议 广告画及其他装饰画 另议
一九二八年九月
邱望湘 陶元庆 丰子恺 夏丏尊 陈抱一 章锡琛
同订
附告(一)非关文化之书籍不画 (二)指定题材者不画 (三)润不先惠者不画
收件处 上海宝山路宝山里开明书店编译所
这则《画例》起草于1928年9月,发表在1928年10月号的《新女性》杂志。之后在1937年9月、1938年12月重新修订,丰子恺每次都参与了修订工作,扶持钱君匋。
三、二人发生误会
抗战时期,钱君匋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创办万叶书店,从印活页歌曲开始,走上出版的道路,陆续出版了大量进步的音乐、图画、文学以及翻译作品。其中,丰子恺的作品,也有不少在万叶书店出版,如《毛笔画册》《率真集》《子恺漫画选》《劫余漫画》《猫叫一声》《小钞票历险记》《音乐十课》《绘画鲁迅小说》等等。大都是钱君匋向丰子恺约稿,丰子恺对钱君匋也有求必应,大力支持。
但是,由于在抗战时期交通不便、消息不灵,其间二人也发生过一次误会。有一次,钱君匋给逃难途中的丰子恺寄了一本《战地漫画》,丰子恺当时在宜山,他收到钱君匋寄过来的书以后,发现这本署名香港英商不列颠公司出版的《战地漫画》里面收的漫画与书名不符,丰子恺有些生气。他在1939年6月16日的日记中说:
钱君匋寄来香港英商不列颠公司出版《战地漫画》,下署“丰子恺著”。内刊画数十幅,皆吾抗战后发表于各志报者。此人擅自收集出版,吾全不得知。倘编选适当,则掠夺吾版税而已,犹或可原。但此书编选,十分恶劣:一者,名为战地漫画,其实吾之画皆后方现象,名不符实。二者,且内载之画,有许多幅与战事毫无关系。最是昔年赠钱君匋之一幅,写书斋中情景者,亦被收集在内。可知偷编者不管画意,凡见吾画,一概剪取,编入,而统名之为战地漫画,欲利用抗战以发财。三者,卷首居然有一序文,乃吾在桂林时所作艺术讲话,曾刊登《宇宙风》,今被取去,下注“代序”二字。不伦不类,尤属可笑。如此,故凡知我者,皆能一望而知其假冒。受其愚者,恐只小孩及香港之外国人耳。本应追究,但在此时期,吾实无闲心情对付此种宵小,则姑置之。此宵小料吾不会追究,故乘机偷窃,所谓趁火打劫者是也。即以此意复君匋,请其将信公布于杂志,以明真相。但不知君匋敢公布否。
当时这本书究竟是谁出版的?后来丰子恺没有说起,钱君匋也没有留下回忆,成为一个谜。不过,在抗战时期人人都朝不保夕,这种盗版书的事,不久便烟消云散。
四、战后在上海、杭州,师生亲近
抗战胜利以后,丰子恺一家滞留重庆。1946年9月15日,丰子恺经历千辛万苦到达上海。刚刚从重庆到上海的丰子恺,为了生活,通过朋友介绍,决定10月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画展。这是抗战胜利以后丰子恺到上海后的第一次画展。据当时上海《益世报》10月9日报道,这次展览共展出300多幅漫画作品。钱君匋也去参观老师的画展,看过展览以后,钱君匋决定为老师丰子恺出版一部彩色的漫画集。丰子恺虽然已经进行漫画创作20多年,但是还没有出版过彩色的漫画集,于是同意钱君匋选编出版。后来丰子恺为这部彩色漫画集写了一个序,其中说道:
每次展览,我自己不到会场则已。若到会场,必然受到许多观者的要求,“先生可否把这些画彩色影印出来,装订成册,让大家可以买回去欣赏?”有的人选了好几次,重订(我的画展作品皆非卖,但可重订,即另绘一幅)了四幅乃至八幅,对我说:“我恨不得重订全部。可惜没有这许多钱。你胡不彩色刊印出来?我一定买一百部来分送朋友。”我感谢他们的好意,抱歉地回答:“我原想如此,但因彩印成本太大,销路无把握,书店不肯接受,自己又无能力。所以只得等待将来的机会了。”
不料机会近在目前:上海画展闭幕后,君匋弟就向我提议,用彩色影印,由他所主持的万叶书店出版。我当然一口答应。就会同君匋、恭则诸友,选了三十六幅,刊印这初集。这三十六幅,虽然只有全部藏画的七八分之一,但包含我的作品的各种笔调。说它是我的画展的缩图或拔萃,也无不可。
这部彩色《子恺漫画选》于1946年12月出版,是丰子恺第一部彩色漫画集,万叶书店当时印了精装和简装两种版本。
后来,丰子恺在杭州静江路85号租了房子,给它起名“湖畔小屋”,自由自在地从事艺术创作。1947年农历九月,正好是丰子恺50岁生日,钱君匋夫妇专门到杭州向老师表示祝贺,同时为出版丰子恺作品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想法。那天师生相聚,钱君匋和丰子恺都十分高兴。回到“湖畔小屋”,丰子恺特地为钱君匋夫妇写了两幅崔子玉的座右铭,同样的内容,一幅给钱君匋,一幅给钱君匋夫人陈学鞶,表达他对钱君匋夫妇的期望。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永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崔子玉座右铭句句着实,字字芬芳,至理名言,千载常新,沐手书之,寄呈君匋贤弟,身体力行,丁亥晴秋,子恺五十生辰时居杭州西湖之滨
现在这两幅丰子恺写的崔子玉座右铭真迹,已改为桐乡君匋艺术院珍贵藏品。
1948年6月,钱君匋和徐菊庵在上海举办金石书画展。此前,钱君匋专门请丰子恺为他们的金石书画展作序。5月12日,丰子恺在杭州的“湖畔小屋”里,为钱君匋、徐菊庵的金石书画展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其中充分肯定钱君匋的艺术水平,说:“君匋本来是图案专家。其所设计,别出心裁。抗战八年中,埋头于金石研究,这就使他的才技超越图案,而向书画发展。至今,金石、书、画,平均进步,可称‘三绝’。”丰子恺还说:“今君匋之学,由金石入门,源源本本,由上而下,由根而末,由内而外,由深而浅,无怪其书法与画道之进步,一日千里,而终于三才并茂也。”给人到中年的钱君匋莫大的鼓舞。
五、师生情谊起波折
1949年4月23日,丰子恺从香港到广州,后经广州飞抵上海。先在闸北西宝兴路汉兴里432弄46号学生张心逸家里落脚。后来,在同一弄里觅得一屋,作为全家人暂时栖身之处。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已经兵败如山倒,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丰子恺给人写信说:“到沪近两周,尚未见过林达祖居,望有信写告贤伉俪消息。杭州及嘉兴已成‘外国’,音信不通。火车只达松江,秀沪车只达陆家浜(昆山南)。上海唯海空两路尚可通外埠,物价飞涨、银元吃香,地摊到处皆是。离沪半年,不料一变至此也。”
上海解放以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常常在闸北这个工厂集中的地方制造恐怖事件,飞机常来偷袭,轰炸工厂,丰子恺一家常常提心吊胆。彼时在南昌路邻园村43弄76号的万叶书店,因为位于上海的市中心,相对安全。在听说丰子恺的情况后,钱君匋邀请丰子恺一家到万叶书店楼上居住。1949年7月,丰子恺一家暂住万叶书店,次年1月23日,丰子恺搬到福州路671弄7号开明书店章锡琛的旧宅,才离开万叶书店。
丰子恺定居上海后不久,开始他的“日月楼”译著生涯。而钱君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万叶书店公私合营,在北京成立音乐出版社,钱君匋作为资方代表出任音乐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去北京工作。后来,贺绿汀提议在上海创办音乐出版社,钱君匋回到上海参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创办,从此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丰子恺和钱君匋都在上海,他们时有往来。
1954年,钱君匋出版《钱君匋刻长跋巨印选》,丰子恺欣然为之写序,充分肯定钱君匋的艺术成就:“钱子君匋富于美术天才,幼时在艺术师范学画,头角崭然,冠于侪辈。长而技益进,欲穷美术之源,由画进于书法,更进于金石,遂大展其才,自成一家。……君匋于斯道揣摩有年,印谱斐然成章,其中刚柔秾纤,各尽其妙。当今艺术珍重民族形式之时君匋能专精于我国所特有之金石,实大有贡献于人民也。”
丰子恺欣赏钱君匋的篆刻,钱君匋也曾经给老师篆刻过几方印章,其中有“缘缘堂墨缘”“丰子恺年五十以后作”“石门丰氏”“子恺”等印章。
1962年,钱君匋满怀激情地篆刻歌颂红军的长征印谱,他请北京名人题签,又请老师丰子恺题词,丰子恺欣然在钱君匋的长征印谱上写了四句诗:“长征神圣地,印谱永流传。此是燕然石,纪功亿万年。”
20世纪70年代初,丰子恺和钱君匋都退休在家了。
当时温州才女周素子拿了一本空白册页,请钱君匋帮忙,向沪上老画家求画。1974年1月19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七),钱君匋给上海文艺出版社同事乐秀镐写了一封信,让乐秀镐到程十发家里,请程十发为周素子的册页作画。乐秀镐大概春节前没有去程十发家,正月初五,乐秀镐带着周素子的册页到钱君匋家里拜年,让他先向丰子恺先生求画,钱君匋是个热心人,初七,带了周素子的册页,到丰子恺家里,请他作画。丰子恺知道周素子,也曾经给周素子画过画。所以就在册页上画了一幅《卖花人去路还香》的漫画,由钱君匋带给乐秀镐,乐秀镐再带着丰子恺的画和钱君匋的信,去请程十发画。
不料,当时上海的“四人帮”代理人借“批林批孔”搞反“复辟回潮”,在上海书画界找过去遭到批判的著名画家,批所谓的“黑画”。于是,程十发被审查,留在程十发那里的册页被抄走,丰子恺在周素子册页上画的漫画《卖花人去路还香》被作为上海文艺界“回潮”的典型,拿出来进行批判。这使本来已经退休消停下来的丰子恺,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此事,因钱君匋而起,所以,丰子恺的家人非常气愤,仿父亲口气,用父亲的署名,给钱君匋写了一封绝交信。钱君匋本来就十分心痛和愧疚,所以收到绝交信以后,惶恐不已。但是在批判丰子恺的时候,他自己也在接受审查,朝不保夕,没作解释。直到1974年11月,大半年过去了,五味杂陈的钱君匋给丰子恺写了一封信,解释了个中原委。但没有收到丰子恺回信。就这样,因为钱君匋热心帮助求画,让丰子恺遭受无妄之灾。1975年9月,丰子恺因病去世,钱君匋永远失去解释的机会,丰子恺告别会钱君匋都没有参加。后来,钱君匋写了一首诗:
意气相投五十春,一朝传讹罪吾身。
临风遥哭先生殁,难雪此冤百世存。
钱君匋心里的纠结,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感受到的。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大家才知道,当时上海的“四人帮”爪牙,以批“复辟回潮”为名,攻击周总理,所以即使丰子恺没有这幅画,他们也会有其他借口的,正如丰子恺的小女儿丰一吟后来所说:“其实即使没有这件事,等待他(丰子恺)的命运也是同样的,……无论是‘卖花’还是‘卖画’,只是‘四人帮’及其爪牙的一个借口而已。”这是那个时代给丰子恺、钱君匋师生之间的情谊带来的不幸!
1979年,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在骨灰安放仪式上,钱君匋参加了老师的骨灰安放仪式。从此,钱君匋和老师丰子恺先生的后人恢复了正常的交流来往。
十多年以后,耄耋之年的钱君匋先后在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上发表怀念丰子恺的文章,回忆和丰子恺交往的点点滴滴,其中也提到那幅被上海中国画院批判的漫画《卖花人去路还香》,言语之间,充满了对老师丰子恺的无限怀念。
来源:近代史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