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3年的“医疗﹢产业”,到2024年的“科技﹢人才”,再到今年的“教育﹢文化”,民进浙江省委会“地域﹢领域”模式助力衢州高质量发展每年一个新主题,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2023年的“医疗﹢产业”,到2024年的“科技﹢人才”,再到今年的“教育﹢文化”,民进浙江省委会“地域﹢领域”模式助力衢州高质量发展每年一个新主题,一张蓝图绘到底。
近日召开的一场推进会见证民进浙江省委会与衢州市人民政府的“同心共富”之约再次升级,这不仅是双方战略合作的持续深化,更是民主党派助力地方发展从“纸面”落到“地面”、从“愿景”变为“实景”的生动写照。
深耕厚植:从“一纸协议”到“满园硕果”
“近年来,在民进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民进浙江省委会连续3年在衢高规格举办推进会,为衢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了强劲的民进力量。”中共衢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朝雄的感慨,道出了这份合作的厚重分量。自2023年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民进浙江省委会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将承诺一一兑现。
翻开这份成绩单,成绩斐然:浙江中医药大学与衢江区共建的衢陈皮大健康科创产业园,今年产值预估近亿元,带动了数千农户增收致富;在民进专家的帮扶下,常山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并设立了吴焕淦岐黄学者传承工作室;民进“开明青年”专家工作站、浙江民进博士团衢州工作站等一批智力高地相继落地……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为地方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优教赋能:筑牢共同富裕的“优学高地”
本次推进会紧扣教育强国战略,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举措,旨在为衢州这片热土播撒下更多优质教育的种子。会上,浙江中医药大学与江山市教育局合作办学,共建浙中医大附属清湖小学、文锦幼儿园,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为孩子们的成长增添一抹独特的“中国味”。
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浙江民进教育专家团与江山市教育局携手,共建“开明优学”远程教育助推项目,让山区的孩子也能共享名校名师的智慧。此外,沈虎跃、郑春红、吴莎莎、周英等4位民进名师的工作室正式授牌,他们将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研讨等方式,为当地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文脉赓续:擦亮“南孔圣地”的文化名片
衢州是南孔圣地,文脉悠长。如何让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民进浙江省委会给出了答案。为纪念民进主要创始人马叙伦诞辰140周年,马叙伦与江山史料博物馆被授予“民进浙江省会史教育基地”,这不仅是对先贤的缅怀,更是对历史根脉的传承。同时,浙江民进开明画院创作基地落户清湖古镇,为古镇的文化肌理增添了新的艺术色彩。
人才支撑是关键。会议聘任浙江工业大学孙以栋教授为古道文化研究顾问,浙江中医药大学梁泽华教授为校园中医药文化推广顾问。民进杭州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与民进江山市总支部也就马叙伦研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挖掘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这些举措,将为衢州传承南孔文脉、打造文化高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模式提炼:从“衢州样本”到“全国借鉴”
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在会上对浙江民进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提出,这种“地域﹢领域”的合作模式,精准对接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全国各省级民进组织中走在了前列。
“希望省、市民进组织要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准发力。要在巩固医疗、教育、文化等传统优势领域‘老阵地’的基础上,探索开拓‘人工智能﹢’等‘新阵地’。要及时梳理衢州的成功做法,提炼出具有民进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服务典型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民进组织提供有益借鉴。”
三年三步走,同心共富路。民进浙江省委会与衢州的三年之约,画出了一条螺旋上升的履职轨迹,这不仅是服务地方发展的“衢州样本”,更是新时代民主党派如何更好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浙江答案”。
来源:民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