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晚年却反倒容易被孤独、无力感、健康问题和情感波折所困,有些人甚至一味向外索求、盲目追寻外在的新鲜与热闹,总觉得只有走出去、看世界、赶潮流,日子才算充实。
人到晚年,其实最难的不是衰老本身,而是如何安顿内心、活好眼前。
许多人年轻时总想着“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到了晚年却反倒容易被孤独、无力感、健康问题和情感波折所困,有些人甚至一味向外索求、盲目追寻外在的新鲜与热闹,总觉得只有走出去、看世界、赶潮流,日子才算充实。
可事实上,真正让晚年幸福的,从来不是远方美景,不是朋友圈里的“环游世界”,也不是一窝蜂去报旅行团热闹热闹。
正如苏轼所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能安住内心,踏实过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才是老年人最大的从容和底气。
大多数人都幻想过退休后要怎么“精彩”。
但等真停下来,却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奔波各自的琐碎,自己热情未必能有人回应。
外面的世界再繁华,终究要回到一桌一椅,一饭一蔬。比起取悦别人,讨好家人,更重要的是别亏待了自己。
很多老人一到节假日,总想着去远方看看,仿佛走得越远,心里越不空虚。
可事实往往是,一路奔波辗转,景色虽然新奇,但身体吃不消,旅途劳顿成了常态。有些老伴为面子,硬着头皮拼体力扛旅程,回来一身的病痛。
说白了,年纪大了,任何外在的热闹都抵不过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稳。正所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淡看得失,顺其自然,其实才最珍贵。
旁人总说,要跟上时代变化,别落伍。可年岁渐长,人生最大的自在,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
你可以喜欢安静,也可以享受热闹,但别勉强自己跟风,也别人云亦云。
晚年并不需要太多的“勇猛精进”,更重要的是保养身体、呵护情绪,把日子过细致。
有时候早起晒晒太阳,花园里修修枝剪剪,厨房里给老伴煮口热粥,这样的烟火气,才真值得细品。
人老了,最大的安全感,其实就是“能动就靠自己”。
哪怕渐渐力不从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无论是做饭、收拾还是买菜,只要还能自己走下楼、翻翻报纸、和邻里聊聊天,心气就不会散。
不要轻易依赖谁,也不会太把孤独当回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仅生活自理,也是活出尊严。
庄子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自在的人永远有自己的小天地。
看到身边不少朋友,总希望孩子每天陪着,甚至习惯性依赖。
有的时候,亲情是种柔软的牵挂,但孩子们也有他们的生活。
老去的过程,是放下一部分控制欲,把曾经紧攥的手松一些,多留点空间给自己也给他们。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学会独处,才能走得更坦然。
另外,老年人还有个通病——爱操心。事无巨细,管不完的家事、念不尽的牵绊,其实都是浪费自己的心神。
适当地放手,相信时间、相信下一代有自己的办法,自己守好一亩三分地,平安过日子,就是最好的家庭贡献。
这正应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愿意敞开心扉,人间自有温暖。
生活难免有孤独、有疾病,也有遗憾。晚年的日子里,与其四处奔波,不如学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做自己喜欢的小事,读几页老书,写几句心声。
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喝茶聊天,和老伴一起散步唠嗑,哪怕只是坐在窗前晒晒太阳,看看花开云卷,知足即是福。
最后想说,别拿“年龄”当束缚,不必要求自己成为什么“潮流老人”,也不用盲目远行、消耗自己。
把心安在家里,把简单的日子过丰盈,让身心都在可控范围内自由呼吸。
人生处处是风景,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中有光,日子自然熠熠生辉。
你会如何安排你的晚年生活?是期待热闹,还是享受平淡?有故事欢迎分享出来,一起聊聊吧!
来源:粗茶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