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拓展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推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与科普教育的有机融合, 9 月 28 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红霞路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北京光科技馆,开展了一场以“光”为主题的沉浸式实践活动。学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中
为拓展学生视野,激发科学兴趣,推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与科普教育的有机融合, 9 月 28 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红霞路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北京光科技馆,开展了一场以“光”为主题的沉浸式实践活动。学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中感受科技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光影为媒,开启科学探索之旅
光科技馆作为以“光”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科技场馆,融合声、光、电等多种展示手段,构建出一条跨越时空的“光之长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依次走进“光之简史”“光与空间”“光与城市”“未来之光”等八大主题展区,系统了解光的起源、属性、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从互动实验到到动手操作,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不仅掌握了光学知识,也深刻体会到光科技在城市建设、艺术表达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动手实践,玩中学出真知
“开启光实践”体验活动中,同学们亲手组装传统宫灯,感受中华优秀工艺中蕴藏的光学智慧;模拟制作“投影仪”,理解小孔成像与透镜成像的原理。这些融合文化、艺术与科技的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学校“顺和教育”理念——在多元体验中浸润心灵,在文化传承中培育创新精神。
AI赋能,构建实践育人新样态
在本次光科技馆实践活动中,学校围绕2025年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要求,以“光”为切入点,构建“社会大课堂”育人新场景,引导学生从感知科技走向理解与应用。
学生们在“光与城市”展区探索光自适应系统与智慧路灯的运行逻辑,体会光照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服务城市管理。
机器人足球对抗赛成为关注焦点。学生分组操控智能机器人进行足球比赛,在激烈对抗中直观理解程序指令、传感响应与协同决策的人工智能应用逻辑,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和思考者”。
此次活动将光学原理、智能技术与实践体验有机融合,不仅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了学生的科技素养,更初步构建起以AI思维为核心的“社会大课堂”育人新样态。
科技筑梦,强国有我
此次光科技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光学科普课,更是一次科技自信与文化认同的深度教育。同学们在“光与城市”展区中见证了中国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中轴线申遗”主题板块中理解光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教科院附小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打造更多融合科技、人文、艺术的主题实践课程,让每一个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闪光,真正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来源:文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