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不少人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望,回农村扎下了根:开民宿、搞种植、做农家乐,把积攒的积蓄和满腔的热情都投了进去。可真干起来才发现,憧憬与现实隔着道难跨的坎——旺季忙得脚不沾地,淡季门可罗雀,客源、供应链、场地维护等问题扎堆冒头。
这些年,不少人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望,回农村扎下了根:开民宿、搞种植、做农家乐,把积攒的积蓄和满腔的热情都投了进去。可真干起来才发现,憧憬与现实隔着道难跨的坎——旺季忙得脚不沾地,淡季门可罗雀,客源、供应链、场地维护等问题扎堆冒头。
当初满心热血闯的业,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于是有人忍不住追问——那些回农村创业的人,现在后悔了吗?
带着这些疑问,下面我们来聊聊为何农村返乡创业容易后悔!
1、客源不稳定
很多人回村创业,总想着“乡村风光吸引人”,花几十万装修民宿、包下几十亩地种特色果蔬,可实际运营起来才发现,客源全靠节假日撑着:春节、国庆时客房爆满,平时却连人影都少见;水果熟了盼游客来采摘,遇上下雨天就只能看着果子烂在地里。
要是在城里开家小店,好歹能靠周边居民维持日常客流,农村创业却像“看天吃饭”,旺季赚的钱刚够覆盖淡季的房租水电,遇上特殊情况更是血本无归。
建议:创业前先做本地客源调研,旺季靠游客引流,淡季推出“亲子农耕”“周末研学”等套餐,绑定周边乡镇家庭客群。
2、场地设施老化
农村创业的场地多是旧厂房改造,或是自建的简易棚屋,刚开始看着省钱,用久了全是隐患:民宿的热水器冬天供不上热水,种植大棚的塑料膜被大风刮破,加工车间的电路带不动大型设备,修了又坏,坏了再修,成了甩不掉的“碎钞机”。
更头疼的是找不到靠谱的维修师傅,镇上的师傅只会修简单家电,遇上大棚骨架变形、水管深埋漏水,还得从县城喊人来,光路费和工时费就占了小半月利润。
建议:场地改造时优先选耐用材料,民宿水电按城市标准铺设,种植棚加建防风支架,提前和县城维修队签长期合作协议。
3、交通不便留客难
村里的主干道修得宽敞,可创业场地大多在村尾或田间——游客开车来,导航到村口就“迷路”,窄路错不开车;买食材的货车进不来,得雇人用小推车一趟趟运;员工上下班要走二里地泥路,阴雨天摔得满身泥,没干俩月就辞职。
之前帮朋友打理过乡村民宿,深有体会:有回客人带着老人孩子来,车停在村口,拖着行李箱走了十分钟泥路,刚到民宿就说“下次再也不来了”,好好的订单成了“差评预警”。
建议:创业前先修通场地到主干道的小路,宽度留够3米方便会车,路面铺碎石或硬化,在村口和岔路立醒目标识牌。
4、盲目跟风缺特色
农村创业总逃不开“跟风”:隔壁开民宿赚了钱,就跟着装网红秋千、星空房;邻村种草莓火了,就赶紧翻地种草莓;结果全村都是一模一样的民宿,草莓熟了扎堆上市,价压得比青菜还低,只能眼睁睁看着同行降价抢客,自己亏得直咬牙。
更傻的是没算清成本:别人种草莓有政府补贴的育苗基地,自己从外地买苗,运费比苗还贵;别人民宿靠自媒体引流,自己只会发朋友圈,客人全靠平台抽成,赚的钱大半给了中间商。
建议:创业前找差异化赛道,民宿结合本地非遗做“手作体验房”,种植选小众的蓝莓、树莓,提前学短视频运营,自己做线上引流。
5、配套设施拖后腿
农村创业最缺的不是热情,是基础配套:没三相电,想开农产品加工厂只能歇菜;没稳定网络,线上订单接不着,直播带货卡成“PPT”;没冷链仓库,采摘的水果放两天就坏,想发快递都没辙。
有回帮种葡萄的老乡卖货,好不容易在网上接到百斤订单,结果村里的快递点只收小件,大件冷链要送到县城,来回折腾半天,葡萄到客人手里烂了一半,不仅退款还赔了运费,白忙一场。
建议:创业前先问村委会,确认场地能否装三相电、拉光纤,提前建简易冷链棚,和县城快递点谈“大件上门取件”合作。
6、供应链断层愁采购
农村买根针都要去镇上小店,创业需要的食材、包装、设备,更是难买:民宿要的新鲜海鲜,镇上只有冻鱼;做农产品礼盒,找不到印logo的包装厂;种植需要的有机肥,得从百公里外的厂家拉,一车运费就花两千多。
更糟的是遇上旺季缺货:五一民宿满房,提前订的蔬菜被菜农临时涨价;中秋要发礼盒,包装厂突然说“订单太多赶不出来”,只能用普通纸箱装,客人收到后吐槽“没档次”,影响后续复购。
建议:和周边农户签长期供货协议,食材提前锁价;包装、设备找固定厂家预付定金,旺季前两个月备好库存。
7、场地环境难维护
农村草木旺盛,创业场地稍不打理就成了“野生乐园”:民宿院子里杂草长到半人高,蚊虫在灯底下扎堆;种植棚旁边的荒地里,老鼠啃坏菜苗,野兔偷食果实;加工车间的墙角,潮得长出霉斑,食材放进去没几天就变质。
要是场地没人常住,问题更严重——之前有个开农家乐的朋友,疫情期间闭店三个月,再回来时发现院子里的木栅栏被白蚁蛀空,厨房的面粉被老鼠咬得满地都是,清理加维修花了小一万。
建议:每周定期清理场地杂草和积水,民宿安装防蚊灯和纱窗,种植区围上防护网,长期闭店前请村民定期照看。
8、客源变现路难走
农村创业不像城里开实体店,有稳定的回头客:民宿客人住一次就走,想拉复购却没联系方式;种植的水果熟了,只能在村口摆摊卖,遇上阴雨天就卖不动;就算开了线上店铺,没流量没评价,订单少得可怜。
更无奈的是“投入难收回”:花几十万建的民宿,想转让却没人接;包的几十亩地,合同没到期不能退,只能硬着头皮种,一年亏几万;当初满心以为能“赚大钱”,最后却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建议:给住店客人发“优惠卡”,吸引下次再来;水果熟了找本地超市、水果店合作代销;线上店铺多拍实景视频,靠真实内容引流。
9、证照不全埋隐患
有些人为了赶工期,没办齐证照就匆匆开业:开民宿没办《特种行业许可证》,被查了要停业整改;搞农家乐没办《食品经营许可证》,遇上检查就得罚款;包地种植没签正规合同,遇上土地纠纷只能吃哑巴亏。
之前有个老乡开农家乐,想着“村里没人管”,没办食品证就营业,结果被客人投诉后,不仅罚了五千块,还停业半个月,错过旺季不说,口碑也砸了。
建议:创业前先去乡镇政务大厅问清所需证照,民宿要办齐消防、卫生、特种行业许可证,农家乐先办食品经营许可证,土地流转务必签正规合同并备案。
最后再说几句
农村返乡创业的“后悔”,多源于对现实难题的轻视,虽然它承载着梦想与热爱,却也躲不开客源、配套、运营等实际关卡。农村创业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若真心想回农村闯一番事业,不妨提前谋划:摸清市场、完善配套、合规运营,让创业既能承载理想,又能稳步盈利。
尽管有人吐槽“农村创业坑太多”,但还是有很多人咬牙坚持,因为这是我们深爱的土地,它藏着未被发掘的机遇,也是离生活本真最近的地方。
来源:小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