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万没想到,今年话题顶流不是流量明星或者大热爆剧,而是四位人到中年的女明星。这段时间,网友们帮忙分析万千惠的公司状况,操心着董璇张维伊的再婚生活,还得关心王琳的精神状态,以及谢娜与爸爸的“斗智斗勇”。
万万没想到,今年话题顶流不是流量明星或者大热爆剧,而是四位人到中年的女明星。这段时间,网友们帮忙分析万千惠的公司状况,操心着董璇张维伊的再婚生活,还得关心王琳的精神状态,以及谢娜与爸爸的“斗智斗勇”。
说实话,冷眼很久没看到观众被一档节目彻底调动,甚至引发全民讨论的盛况了。《姐姐当家》自开播以来,就呈现黑马之势,每期节目都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强烈反响,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高达13.9 亿次,讨论量近200万次。其中,#董璇再婚##董璇张维伊吵架##董璇没觉得和张维伊领证仓促#等17个节目相关话题冲上微博主榜TOP1,这对再婚夫妻可谓撑起了内娱话题的一片天。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要知道这几年观众对观察类节目的态度已经从喜闻乐见变得有点麻木,很难对这类节目有更多讨论欲,有不少节目干脆推出去观察室的“纯享版”。这让《姐姐当家》的高热显得很有观察意义与分析价值:
在众多观察类节目追求话题与热度而不得法的当下,《姐姐当家》却能够脱颖而出,不仅能收获高热度、高话题度,还引发人们对观察类节目真实内涵的深度思考。它找到了什么新的破局思路?站在收官之际回看全季节目,冷眼发现《姐姐当家》的高热是一种必然。
展现中女生活真实的苦与乐
让明星回归普通人叙事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观察类综艺越来越不接地气了。
虽然都在尽可能挖掘明星不一样的一面,比如做饭、旅行等更垂直的场景,但给人的感觉总像是明星被放在一个封闭的叙事框架里,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他们似乎毫无关系。
明星的困扰,在观众看起来完全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的形象也趋于扁平化标签化,失真失活,让人无法共情。
而《姐姐当家》能够引发高热的关键在于:把明星从真空化的叙事场景中拉出来,让她们真实展现生活中的苦与乐。
《姐姐当家》最珍贵的突破,就是通过稀缺的中女视角,来记录生活中不那么光鲜甚至狼狈的一面,大胆呈现出生活中那些隐秘的角落。这成为了让这档节目成功落地的关键,也让观众看到明星回归普通人叙事后的复杂光谱。
最典型的,当属“空巢姐姐”王琳:向来给人感觉时髦洒脱的她,孤独地蜷坐在沙发上,等着儿子那一通跨洋电话。
王琳为什么会这样?观众很自然地对姐姐的故事产生好奇,而随着故事的展开,得知她经历过缺爱的童年与青少年,在还不那么懂爱的年纪就进入婚姻。
她清醒地知道自己不能把感情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所以她学跳舞去国外参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忙碌更专注于自我。“时而阴郁时而阳光,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王琳身上呈现出的复杂性,映射了中女群体身上真实存在的困惑,也是观察类节目不应该忽视的部分。
还有给人感觉总是乐呵呵的谢娜,总与父亲因为琐事起争执,谢娜觉得父亲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老父亲则觉得女儿管太多不理解自己。
一方面,我们通过节目看到了不同于以往乐天派形象的谢娜,另一方面父女之间的小矛盾在生活中很常见,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不接地气的明星梦幻生活,而是一个事业有所成的中年女性是如何与她那不服老的父亲“角力”。
可以说,这些过去不被综艺节目所记录、不够有噱头的日常,却赋予了嘉宾丰满复杂的形象。观众开始意识到,女性不必完美,只需真实。她们温柔、坚韧、有熟女智慧,但她们也会丧、会冲动、会无措,就像生活中的我们。
近期观众最关注的当属“万千惠公司迷局”,许多观众通过这件事看到了自己。有人说,自己和万千惠一样,对朋友百分百信任,总是狠不下来心想照顾每个人的情绪,最后被埋怨的却还是自己。
当然,除了展现多元、立体的女性与女性故事,《姐姐当家》让生活中亟待讨论的真·议题被大众看见,让真人秀不再是“秀”,而是集体症结的放大器。比如空巢女性的情感何处安放、创业路上的挑战与抉择、面对年龄的思考与自洽、再婚家庭的权利与义务、代际观念冲突等等。
这些问题在过去往往是被轻轻略过的,在《姐姐当家》中则被详实记录和讨论。像第九期,董璇和张维伊签署婚前协议不止引发观察团的经验分享,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律师借着节目的热度,向大家科普婚前协议的必要性,以及什么情况应该签署婚前协议。
《姐姐当家》让明星真正落地,通过一轮轮的沉浸式生活呈现,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情感流动与决策过程,已成为最大看点。同时,节目没有爽文逆袭,扎扎实实地让中女个体身上的困局与议题,突破讨论圈层,构建起广泛的公共对话。
创新节目观察模式
找到生活解法,建立大众共识
不夸张地说,《姐姐当家》是冷眼近年看过的,观察室做得最成功的一档节目。
观众看观察类节目,除了希望“被看到”“找共情”之外,还有“怎么解决”。但大多数观察节目,只停留在抛出问题。
《姐姐当家》用素人+明星嘉宾两组观察团并行的方式,将观察室的功能性进一步放大,为观众提供“参考答案”,也让观众从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或见证者。
先说素人观察团。
很多观众会有这种感觉“明星观察团的点评不够爽”,素人却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他们锐评万千惠“很傻很天真”、王琳“缺爱”,希望“找董璇这样的老婆”,像观众的即时嘴替,敢说的素人团让观众更有爽感和参与感。
另一方面,明星与普通人所处环境不同,视角也不一样。素人观察团更能从嘉宾的困局中找到能够撬动大众的点。
像万千惠公司陷入经营困局,面临要不要裁员的问题,如果只有明星嘉宾,大家的关注点可能会更多放在经营者的角度,这对于观众来说稍微有点远。而素人观察团,则站在打工人的角度,来聊“当我发现公司经营状况有问题,该不该准备找新工作”,距离瞬间拉近。
素人观察团“敢说”,明星观察团则“敢干”,他们真的投入在节目中,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深度参与。
《姐姐当家》中的几位,特别是维嘉和倪萍,经常会现场battle。同样是谈谢娜和爸爸的争执,倪萍会站在爸爸的角度,提出“娜娜应该理解爸爸,爸爸开心最重要”,而维嘉则持不同意见“不应该什么都顺着爸爸,子女要适当干涉”。
单一角度会让视野变窄,多元角度才能让我们看到问题全貌。就像观众所说,看倪萍和维嘉battle有种自己与爸妈辩论的感觉,而通过他俩的battle,自己会更理解为什么父母会那样做的原因。
张泉灵则直接下场参与到嘉宾的真人秀部分,帮助万千惠梳理公司经营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实际上为有同样问题的观众提供了一种可参考可复刻的解题思路。如同评论区观众所说“虽然我没有公司,但泉灵老师这种列问题拎框架的做法,对我现在遇到的麻烦事有参考作用”。
一改过去观察类节目只发现问题不提供解法的模式。《姐姐当家》通过素人观察团延展了节目横向观察面,拓宽了话题和视角的广度。同时借由深度参与其中的明星观察团,根据暴露出的问题纵向深挖,在“热搜”背后找真实痛点以及事情何以至此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嘉宾们针对问题提出了有干货的解决方案,有从心理层面进行剖析的“理论派”,也有从实操层面下手解决的“实干派”,那些生活中的问题得到了治标又治本的答案。
桃厂更能引爆公众情绪
解构不被定义的女性力量
不局限于《姐姐当家》这一档节目,冷眼想聊聊近年来爱奇艺在女性综艺赛道的表现。
冷眼总有这样一种感觉:与其他女性综艺相比,无论是《一路繁花》还是《姐姐当家》都给人一种更“成熟”的气质,也不避讳去谈一些更现实的问题。
比如关于重组家庭的话题,其他节目可能会更侧重于“受过伤害还有再爱的勇气”这个浪漫的视角,而《姐姐当家》中董璇则坦率承认,“小酒窝在我心里分量更重,因为她和我在一起时间更长,不会有一碗水端平,这是人之常情”。
同样的,爱奇艺女性综艺中的“她们”更具备活人感。
比如被观众调侃“集齐建国后最有种女人们”的《一路繁花》,刘晓庆又吃鱼又吃肉的名场面至今仍是“内娱活人”的代表。更不用说《姐姐当家》这四位,王琳干脆是素颜上阵进行录制的。
明星敢于真实袒露自己,除了节目模式的引导,也与节目组用真心换信任有关。
比如王琳数次直言“我不想让你们(PD团队)走”,谢娜则感慨,“我觉得不可能(有一个节目愿意)只拍我回家,我觉得(《姐姐当家》)是非常让我感动的”,嘉宾的个人意愿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才愿意放下心防去袒露真我。
同时叙事层面的成熟,嘉宾的活人感,又共同构成了爱奇艺女性综艺的独特气质:够新颖、够大胆、勇于打破真空化叙事,把明星拉回地面。
节目通过记录她们的挣扎、思考与突破,让观众看到自己。在制作中,不去过度渲染梦幻感与浪漫感,而是真正站在观众的真实痛点展开内容创作。这种不悬浮、不造作的内容呈现,让女性综艺从“娱乐消遣”转向“情感陪伴”再到“共识建设”,成为观众梳理生活、寻找答案的出口。
而这一转变,也恰恰意味着爱奇艺综艺在生活类赛道上已经开发出新的创作风向。9月25日爱奇艺悦享会正式官宣除了《姐姐当家2》《一路繁花2》等节目外,“男版《姐姐》”《哥哥做主》、聚焦野外生存的《哥哥有福气》也蓄势待发。
《姐姐当家》的故事即将落幕,但桃厂的“内娱活人故事”还在继续。冷眼期待看到更多明星在桃厂综艺中展现出更真实、更落地的一面,也期待桃厂综艺给市场带来新惊喜。
来源:来段综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