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赛后只会记得曼城5比1横扫伯恩利的这个比分,哈兰德又进了两个,多库在边路依然无法阻挡。这看起来是另一场典型的、毫无悬念的曼城式胜利。但如果你在现场,或者仔细观察了转播镜头,就会发现这场比赛的真正看点,其实发生在教练席前那几平米的草皮上。
很多人赛后只会记得曼城5比1横扫伯恩利的这个比分,哈兰德又进了两个,多库在边路依然无法阻挡。这看起来是另一场典型的、毫无悬念的曼城式胜利。但如果你在现场,或者仔细观察了转播镜头,就会发现这场比赛的真正看点,其实发生在教练席前那几平米的草皮上。
比赛一度踢得很沉闷,在多库制造对方乌龙早早领先后,曼城球员似乎有些松懈,被伯恩利抓住机会扳平了比分。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整个伊蒂哈德球场都显得有些意兴阑珊,场上队员的节奏也明显偏慢。这时候,技术区开始变得比场内更有戏了。科洛·图雷大部分时间都站在边线上,拍着手,试图用喊声把球队的能量调动起来。作用不大。
瓜迪奥拉也显得有些焦躁,他身边站着佩普·利恩德斯。
对于利恩德斯这个名字,过去几年跑英超的记者们再熟悉不过。他是克洛普在利物浦最倚重的副手,是那支让整个欧洲头疼的高位压迫战术体系的关键设计师。当他夏天决定追随瓜迪奥拉时,不少人都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两个战术理念风格迥异的教练团队的核心人物,怎么捏合到一块去?瓜迪奥拉会给他多大的战术权限?这些都是疑问。
下半场僵持阶段,我们似乎看到了答案。利恩德斯在场边的角色变得更加直接。他和瓜迪奥拉有过一次简短的交流,之后他就更靠近边线,开始直接向场上发出指令。紧接着,曼城的节奏肉眼可见地提了起来。
改变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当博布在前场积极拼抢,迫使伯恩利后卫马克西姆·埃斯特夫第二次将球撞进自家大门,打入关键的第三个进球时,场边的利恩德斯瞬间爆发了。他转身面向教练席,一边跑一边高高地跳了起来,双拳紧握。那不是一个普通助教庆祝进球的反应,而是一种计划得逞后的全然释放。
更有意思的一幕紧随其后,瓜迪奥拉快步上前,一把抱住了还在空中的利恩德斯,狠狠地拍了拍他的后背。这个拥抱和拍打,充满了肯定。这不是礼节性的互动,而是一个主教练对助手关键贡献的公开致谢。那一刻,你完全能感觉到,这个进球背后有属于利恩德斯的故事。很显然,打破僵局的战术调整,和他脱不了干系。
跑了这么多年足球,这种顶级教练间的化学反应其实并不多见。尤其对于瓜迪奥拉这样战术体系已经极度成熟的教练来说,一个来自前主要竞争对手阵营的“外来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的临场决策,一直是个问号。现在看来,瓜迪奥拉对利恩德斯的信任和授权,比外界想象的要大得多。
利恩德斯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副手,他有自己一套成熟且被证明过非常成功的足球哲学。要把他的东西融入瓜迪奥拉的传控体系,必然需要磨合。这场比赛的这个瞬间,就像是磨合期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它说明利恩德斯不只是来学习或者提供一些建议的,他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为这支冠军之师注入新的活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那记乌龙球本身可能有些偶然,但之前由教练席发起的战术提速却是实打实的。从沉闷到突然杀死比赛,转变的开关就握在瓜迪奥拉和利恩德斯手里。
所以,这场5比1的大胜,其价值远不止是积分榜上的三分。它向外界展示了曼城教练组内部正在发生的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演变。瓜迪奥拉身边不再仅仅是熟悉他战术思想的执行者,还多了一个能从不同维度提供解决方案的“大脑”。这对于曼城的对手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比赛的最后阶段,哈兰德的两个进球让比分变得更好看,但真正决定比赛走向的,或许就是利恩德斯在场边的那次激情跳跃,以及瓜迪奥拉随后的那个拥抱。
来源:网排TV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