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不少关注西贝餐饮的网友发现,创始人贾国龙的抖音账号内容已被清空,仅保留一条2024年9月30日的公开视频,内容为“大熊专访贾国龙”,讲述了西贝餐饮的成长史。
作者 | 余生
来源 | 邱处机
“贾国龙清空社交账号内容!”
9月28日,不少关注西贝餐饮的网友发现,创始人贾国龙的抖音账号内容已被清空,仅保留一条2024年9月30日的公开视频,内容为“大熊专访贾国龙”,讲述了西贝餐饮的成长史。
与此同时,贾国龙的小红书账号、视频号账号内容也已全部清空。西贝多个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同样显示“暂无作品”或已被设置为私密账号。
01
风波骤起
这场突如其来的“退网”行动,源于本月初一场震惊餐饮界的网络论战。
9月10日,罗永浩发布微博吐槽“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且恶心”,该言论迅速引发广泛争议。
面对指责,贾国龙于次日强硬回应,坚决否认门店使用预制菜,并表示将起诉罗永浩。而罗永浩则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将争议推向了高潮。
然而,态势在9月14日发生逆转。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他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并承诺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这场风波对西贝造成了显著影响。
据贾国龙在9月12日透露,西贝的日营业额出现了明显下滑,所有门店加起来11日比10日掉了100万元,12日预计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堂食人数和外卖订单也大幅下降,品牌好感度有所下滑。
在争议发酵期间,贾国龙曾接受专访,展现出他疲惫的一面。
9月12日下午,在北京中粮祥云小镇的西贝店——就在罗永浩吃饭的那个包间里,记者见到了贾国龙。他一身疲惫,满脸憔悴,已连续两个晚上没怎么睡。
“我现在陷入自证循环了。”贾国龙对记者说,语气中透露着无奈,“这事对西贝的伤害已经显而易见。”
2025年是他创业的第37个年头。1988年,21岁的贾国龙带着5500块钱从大学退学,回到老家内蒙古临河县开始了创业历程。他从做小商品贸易起步,后来转向餐饮业,成功开设了咖啡店和酒吧。
经历多次失败与转型后,他最终选择专注家乡风味,将西贝莜面村打造成为了年营收62亿元、在全国拥有近400家直营店的餐饮巨头。
然而,这位经验丰富的餐饮老将却将此次与罗永浩的争端称为“西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机”。
02
个人IP的双刃剑
细观贾国龙清空社交账号的举动,可见其精心策划的痕迹。
在他的抖音账号唯一保留的视频——《大熊专访贾国龙》中,创始人罕见地未发表任何个人观点,而是系统梳理西贝发展历程,反复强调自己是西北菜佼佼者、年营收62亿等硬数据。
专业人士认为,这种内容筛选逻辑透露出他的三重意图。
首先,规避创始人言论风险,此前他在社交平台的言论,成为了舆论纠纷的焦点;
其次,有意将传播焦点从“贾国龙”转向“西贝实体”,弱化个人IP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最后,通过保留营收数据视频,为后续商业成果导向的传播埋下伏笔。
西贝官方账号的清理动作更为彻底。曾被质疑夸张的“温情故事”系列,如“宝妈称孩子在西贝学会吃饭”、“大爷欲赠北京房产”已全部删除。前者曾被网友嘲讽“表演成分过重”,后者则因情节离奇被指不真实。
对此,官方解释为避免网暴,实则完成了一次精准的舆情止损。
贾国龙的转变,为餐饮行业创始人IP的打造提供了重要案例。
企业家个人IP是把双刃剑,活跃度必须与品牌风险承受力匹配;内容需要动态管理,过时的温情叙事可能成为未来的舆论雷区;当情感营销遭遇信任危机,硬实力数据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公关锚点。
对比清空内容与保留内容,西贝品牌叙事的转向路径已然清晰。
传播主体上,弱化创始人驱动,强化企业背书;内容风格上,抛弃情感营销,转向营收规模、供应链能力等客观指标;舆情管理上,从事后灭火升级为事前过滤。
这种转变与餐饮行业整体理性化趋势共振,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62亿营收的数据说服力远胜于七岁孩子“哭着闹着也要吃西贝”的故事。
03
重塑西贝
事实上,这已不是贾国龙第一次面对重大挑战。
1997年,贾国龙前往深圳开海鲜酒楼,但因客流量不足而亏损。回到临河后,他又进军北京,接管了一家海鲜大酒楼,但再次遭遇失败。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意识到应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内蒙特色菜肴。他调整菜单,主打手扒肉和莜面,生意逐渐好转。
为了保证食材质量,他在内蒙古种植有机田,建立加工厂,采用先进设备确保莜面口感纯正。
如今,这位创业37年的老兵正试图带领西贝走出舆论阴影。
在9月中旬的道歉表态中,贾国龙已明确表示将带领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这不是他第一次欣赏胖东来,他曾表示:“胖东来是我最尊敬的品牌,于东来也是我最尊敬的企业家。”并透露自己10年前就去过胖东来,去年和今年又各去了一次。
此次清空社交账号的举动,看似退却,实则是以退为进的品牌重塑。当创始人IP从资产变为负债,果断切割或许是最务实的选择。
在创始人纷纷争当网红的时代,贾国龙的反向操作,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与其依赖个人IP的情感连接,不如依靠产品和服务的硬实力。
正如他在唯一保留的视频中强调的——西贝是西北菜领域佼佼者、年营收达62亿。在舆论风暴后,这位餐饮老兵似乎更加坚信:数据,比故事更有说服力。
来源:邱处机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