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上午,罗湖区第二届课程博览会在罗湖区梅园实验学校报告厅正式开幕。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海,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总督学蔡茂洲,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霍广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等领导,以及多位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罗
9月27日上午,罗湖区第二届课程博览会在罗湖区梅园实验学校报告厅正式开幕。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海,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总督学蔡茂洲,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霍广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等领导,以及多位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罗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罗湖课程建设成果“大检阅”
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用三个词来描述本次课博会的重大意义,分别是融创、赋能、淬炼。融创上,罗湖以课博会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全学科全学段探索新质课堂结构和课堂形态。与此同时,将区域分散的优质教学资源、先进教学理念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系统构建区域课程新生态,实现优质资源的再生与增值;赋能上,罗湖以课博会为平台,激活各集团、学校的内生动力,聚焦真问题、凝聚共同体,将共识转化为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淬炼上,罗湖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展示、观摩与深度研讨,锤炼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输出能力,实现“以课促建、以展促优”。
高延勇表示此次课博会不只是对罗湖课程建设成果的大检阅,更是激发区域教育创新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加速器,各集团校和一线教师要用好这个平台,紧抓数字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以贯通培养为核心的区域新质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骨干教师的中坚支撑、青年教师的潜力激发。
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春娥简要介绍本届课博会的特色亮点,其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技术含量高,是对过去一年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性总结,更是面向未来、整装再出发的新起点。
“四个更多”实现规模倍增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课博会有“四个更多”的新变化:一是直播间数量更多,由去年61个增加到235个,覆盖面更广、容量更大;二是上线课程更多,展示课例由372节提升到1410节,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元;三是参与教师更多,从去年的800余人扩大到近2000人,更多学科、学段教师登台展示;四是协同联动更多,本届课博会还在怀集、陆丰、潮安、江西宁都等兄弟县区各设立了10个直播间,构建起跨区域共建共享的教育新生态,实现教育资源共创与共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月27日上午9:00,启动仪式按钮按下的瞬间,235个直播间同步上线,大屏幕实时播放实况,链接互动。此外,中小幼名书记(校长、园长)、中小学教育集团校、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四大品牌课程集群齐齐亮相;学科类、素养类、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家庭教育、帮扶地区协作六大特色课程各展风采。开播当日,总播放量已超过70万人次。
资源共享跨地域打造教研共同体
作为帮扶地区代表发言,怀集县教育工委书记、局长谢祥华感谢罗湖区提供的平台,表示课博会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帮助怀集补齐技术赋能教育的发展短板。他提出希望与各位教育同仁一道,共同探索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让山区和城市的孩子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实时连线互动,帮扶地区的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参与罗湖教育赋能项目的收获与成长。“这种跨越地域的教研共同体,让我们能够直接学习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受益匪浅。”一位帮扶地区教师表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粤蕾
来源:深圳大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