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艺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广州市五华商会创会会长李卓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0:54 1

摘要:岭南大地,向来孕育敢闯敢拼的精神力量;客家儿女,始终怀揣崇文尚武的家国情怀。在广州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位创业者:他曾身着戎装守护家国 21载,将军人的坚毅刻进骨子里;他转业从商开辟多元版图,用商业智慧搭建资源桥梁;他深耕文化领域笔墨不辍,以艺术创作传

墨韵映商道 ,“客魂”铸新程

——访广州博艺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广州市五华商会创会会长李卓晖

岭南大地,向来孕育敢闯敢拼的精神力量;客家儿女,始终怀揣崇文尚武的家国情怀。在广州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位创业者:他曾身着戎装守护家国 21载,将军人的坚毅刻进骨子里;他转业从商开辟多元版图,用商业智慧搭建资源桥梁;他深耕文化领域笔墨不辍,以艺术创作传递时代精神。他就是广州博艺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广州市五华商会会长李卓晖——一位在文化与商业的交融中坚守初心,在乡土与时代的碰撞中践行使命的客家企业家。从军营到商海,从笔墨到社群,他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客家文化的浸润,更离不开对“硬打硬”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客魂”铸底色:从军旅到商海的精神传承

五华客家文化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勤劳果敢”特质,,是刻在李卓晖基因里的精神密码,不仅塑造了他的性格,更成为了他人生中每一次选择的重要指引。在五华这片土地上,客家人世代秉持着“刚直待人、勤劳做事、热情大方”的处世准则,无论是家族发展还是个人奋斗,都离不开这份精神的支撑。而当 20 多万五华籍企业家在广州打拼奋斗时,这份乡土情怀与精神传承,更成为了李卓晖后来搭建社群平台的重要初心。

1978 年,李卓晖怀揣着对家国的赤诚入伍,开启了长达 21 年的军旅生涯。从基层班长到文书、指挥学校教官,广东省公安厅边防局政治部干事、再到边防派出所所长、公边艇艇长,直至大队长,每一个职务的进阶,都是一次能力与心性的历练。军营里的严谨作风、高效执行力与责任担当,不仅培养了他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更让他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凝聚团队的力量——这些品质,在他后来从商、搭建商会平台的过程中,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

1999 年转业地方后,李卓晖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带着军人的果敢踏入商海。如今,他已拥有 11 家涵盖多领域的企业,其中以广州立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信昌、长用、文联等四家通信企业,成为了业务核心板块。这些通信公司以第三方合作身份,与移动、电信、联通、铁塔等国企深度联动,专注于信号发射覆盖等基础通信服务,在保障民生通信需求的同时,也构建起稳定的商业支撑。除此之外,他的商业版图还包括尚晖、加发贸易公司,齐美广告,居家居民管理公司、家园易货数字科技、富兴汽修厂以及五华严坑电站等。从通信服务到贸易流通,从广告营销到民生服务,多元的业务布局既展现了他的商业视野,也体现了他对“实干兴邦”的深刻践行。每一个领域的拓展,都基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更离不开客家文化中“敢闯敢试”的精神内核。

多职担使命:文化、商业与公益的协同践行

作为广州岭南的著名书法家,李卓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早已融入生活之中。他以书法创作为核心,兼修诗歌、散文,更涉足瓷板艺术领域。在他看来,艺术不仅是个人精神的寄托,更是传递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2023 年,在“江山如此多娇”书画展中,他创作的《新鱼》与《七律长征》作品,便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前者以灵动的笔墨展现时代生机,后者则通过伟人题材传递红色精神。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字形的美在李卓晖的人生版图里,“企业家”“书法家”“商会会长”并非孤立的身份标签,而是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责任载体。他以文化为魂、以商业为基、以公益为翼,在多个角色中践行着对文化传承、对商业赋能与对社会回馈的庄严承诺。

感与内容的深意始终紧密结合,无论是对毛泽东等伟人作品的研习,还是原创诗词的书写,都旨在将时代精神融入笔墨之中,让观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他收藏的大型瓷板艺术作品,更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将故宫、人民大会堂、长城等标志性元素,与历代领导人的形象巧妙地融合,既展现了中华 5000 年的文化底蕴,也记录了新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成为他用艺术诠释时代的重要实践。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李卓晖牵头成立了广州博艺文化产业研究院,并担任院长。研究院以“福至心灵,清茶香,缘自友人相聚时”为理念,搭建起文化交流、资讯共享、休闲养生、慈善互助的综合平台,不仅为书画创作、陶瓷艺术爱好者提供展览展示、创作培训的空间,更成为连接文化从业者与爱好者的桥梁。

在商业领域,李卓晖不仅专注于自身企业的发展,更致力于为五华籍企业家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2019 年,广州市五华商会正式注册成立,他作为商会首任会长,始终秉持着“文化传承、商务平台、慈善互助”三大核心理念,将五华客家“硬打硬”的精神转化为“崇文尚武”的实践。商会自 2020 年经广州市民政局批准登记以来,始终扮演着“企业连接器”的角色:一方面协调会员企业与政府、其他企业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商务交流平台,让企业家们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好产品到平台来,采购需求到平台找”,这种务实的运作模式,让商会成为了五华籍企业家在广州的“娘家”。

公益则是商会与研究院不变的底色。自2010 年番禺南沙五华客家文化研究会发起公益活动以来,奖学助学的传统便一直延续了下来。2023 年,商会为近 30 名考上大学的会员子女颁发奖学金;2024 年,这一数字扩展至 43 人,同时还举办了第一届第二次周年庆典晚会,让公益与社群凝聚力深度融合。除了奖学助学,商会还为遇到困难的企业家提供帮扶,用实际行动诠释“慈善互助”理念。在对外交流中,李卓晖也积极推动客家文化与社群的联结:2023 年 11 月,他率队访问广东省客家商会;2024 年 8 月,广东省客联副会长肖庆平出席商会周年庆典并赠送书法作品,这些互动,不仅加强了客家企业家群体之间的联系,更让客家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承下来。

未来绘新篇:文化与商业融合的长远布局

在推动文化与社群发展的过程中,李卓晖始终将年轻一代的培育与平台建设紧密结合。他计划成立书法培训中心,从培养小学生书法兴趣入手,让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在李卓晖的人生价值里,从未停止对未来的规划。在他心中,未来 3 ~ 5 年的发展蓝图清晰而坚定,始终围绕着“文化传承、商业赋能、个人创作”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每一步都紧扣时代需求,也承载着他对年轻一代的期许。

同时通过收藏红色作品及王学良、张崇茂、王鹤群等名家精品,研究创作理念与精神内涵,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分享给年轻一代创作者,在引导他们提升技巧的同时,理解艺术背后的文化责任。

此外,他还将持续扩大广州博艺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广州市五华商会的社会影响力:研究院将搭建更广阔的文化交流与培训平台,通过创作分享、艺术展览、培训课程等形式,吸引年轻企业家与文化爱好者参与进来,让文化艺术真正地“活”起来;商会则聚焦于年轻企业家的成长,以经验分享、资源对接助力他们传承客家精神、适应新时代的商业环境。在他看来,年轻一代是文化与商业传承的核心力量,唯有让他们找到归属感与发展的方向,客家社群与文化才能得以长久延续。

未来,通信业务仍将是商业板块的重要支撑。李卓晖深知,文化与公益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因此,他计划进一步深化与移动、电信、联通等国企的合作,提升通信的服务质量,保障员工的发展空间。这种务实的经营理念,既体现了他对企业责任的认知,也为文化与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保障。

在个人创作与文化传播方面,李卓晖有着更长远的思考。他计划通过网络平台与拍卖行,推动艺术作品的流通。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瓷板艺术,他希望通过这些渠道,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同时,写书、出书也被提上日程:一部将聚焦客家平台发展与家乡情怀,记录五华籍企业家的奋斗故事;一部将梳理他个人从军旅到商海、从文化爱好者到传承者的人生历程;还有一部则计划分享企业经营的经验,为年轻企业家提供参考。这些文字与作品,将成为他留给时代与年轻一代的“精神礼物”。从军营的铁血硬汉,到商海的务实企业家,再到文化的坚守传承者,李卓晖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责任”与“传承”两个关键词展开。

他在军旅中勇挑重担,在商海中敢闯敢试,在文化领域中深耕不辍,在公益事业中无私奉献。如今,当他提笔挥毫时,笔墨间流淌的是对时代的敬意;当他协调企业合作时,言谈中流露的是对社群的责任;当他规划未来时,目光里满是对文化传承的期许。对于李卓晖而言,人生没有终点,而是一场不断践行使命的旅程。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文化与商业并非对立,乡土情怀与时代精神可以共生,而每一个心怀责任的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为时代留下独特的印记。这份坚守与追求,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也为更多人提供了前行的力量!

来源:有范娱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