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联合国大会返回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媒体透露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消息:“以色列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已在乌克兰运行一个月,我们将在秋季再接收两套。”
泽连斯基收到了来自以色列的强援,以色列的背叛让俄媒不可置信。
从联合国大会返回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媒体透露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消息:“以色列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已在乌克兰运行一个月,我们将在秋季再接收两套。”
这一表态标志着一个重大转折——继美国、德国等国之后,又一世界先进防空技术拥有国正式加入对乌克兰军援行列——正如部分对此有些不可置信的俄媒所言:“以色列背叛了俄罗斯。”
【军事突破:乌克兰防空体系迎来关键补充】
尽管以色列官方尚未公开承认,甚至对泽连斯基的“泄密”表示异议,但多方信息证实,首批由以色列退役的PAC-2型“爱国者”系统已通过美国中转,在欧洲完成翻新与升级,并经波兰秘密运抵乌克兰。
这批系统虽为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老型号,但是拦截弹射程远、战斗部大,在对抗高空高速目标如巡航导弹、无人机乃至战术飞机方面,仍具强大效能。
目前,乌克兰共拥有约8套“爱国者”系统,加上陆续交付的8套以色列系统,以及欧洲多国出资再购买的8套系统,总数将达24套之多。
这不仅将显著增强首都基辅及主要城市的要地防空能力,更关键的是,一旦防空导弹系统数量充足,部分系统就可以部署到靠近前线的后方区域,用于打击俄罗斯最依赖的野战火力支柱——苏-34战斗轰炸机。
最近一年,俄军频繁使用苏-34在战线后方几十公里处,投掷滑翔制导炸弹,以规避乌军前线防空网。而“爱国者”系统的远程探测与拦截能力,正是遏制俄军这类战术的最佳手段。
【从生存自保到战略出击,以色列的军事算计】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之所以能腾出8套“爱国者”系统援助乌克兰,根本原因在于本国防空体系已实现全面升级。
长期以来,以色列依靠“爱国者”系统应对来自叙利亚和黎巴嫩方向的空中威胁。而2024年底阿萨德政权垮台,俄罗斯失去在地中海唯一的军事立足点塔尔图斯港,在中东影响力急剧衰退。
与此同时,黎巴嫩真主党及背后的伊朗势力遭到重创,以色列面临的外部威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而面对伊朗的弹道导弹能力,以色列早已转向自主研发的“箭-2”和“箭-3”反导系统。
这两款系统专为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设计,具备更高的拦截高度和更强的突防对抗能力,而且导弹造价更便宜,能实现自产,已成为以色列“多层防空体系”的核心支柱。
与此同时,美国也大幅强化了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近期,美军在以色列境内的“萨德”(THAAD)反导基地已完成扩建,在原有6个发射单元的基础上,新增4个发射单元,成为以色列最先进的末端高空防御节点。
“萨德”系统不仅拦截高度更高更远(可达150公里),还能与“箭-3”协同作战,构建起覆盖大气层内外的立体反导网络。
有了这些更先进、更可靠的防御手段,把8套“爱国者”系统退役,经美国之手转交乌克兰,是以色列在确保自身绝对安全前提下的理性选择。
【外交破冰:从中立到站队,以色列的战略跃迁】
而这次援助的政治意义还远超军事层面。长期以来,以色列在俄乌冲突中保持谨慎中立,既未加入西方制裁,也避免直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这背后是其与俄罗斯数十年来建立的复杂默契关系。
几十年来,俄以关系总体稳定。普京政府在伊朗问题上给予以色列一定空间,默许以军对叙境内伊朗目标的空袭;内塔尼亚胡则多次访俄,双方在叙利亚局势协调、犹太人移民等问题上保持沟通。这种“有限合作”使以色列得以在中东维持战略自由度。
可是现如今,随着阿萨德政权垮台,俄军失去了在中东和地中海唯一的立足点,影响力急剧衰退。以色列判断,莫斯科已无力再充当伊朗的“保护伞”,继续维持对俄罗斯的谨慎态度已无必要。
在此背景下,继续维持对俄“平衡”已无必要,反而可能损害与美国及盟友的关系。通过援乌削弱俄罗斯,恰恰可以间接打击其盟友伊朗,从根本上消除来自东方的战略威胁。
【地缘涟漪:撬动大国关系的新支点】
以色列的转变,正在引发深远的国际连锁反应。首先,它强化了欧美对乌支持链条。作为全球公认的防空技术强国,以色列的参与提升了“爱国者”联盟的作战信心。
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可以继续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众所周知,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私交甚笃。
若连被视为“亲俄”的以色列都已明确站队乌克兰,那么特朗普也难以逆转援乌大势。这实际上为未来美乌关系提供了某种“保险”。
其次,这也反映出全球阵营化趋势的深化。乌克兰正从一场地区冲突的当事方,转变为连接多个战略轴心的关键节点。
而以色列的选择表明,它选择不再被动求存,而是主动塑造对其有利的全球秩序。在新的世界叙事框架下,越来越多国家愿意打破旧有外交惯性,重新评估自身战略定位。
来源:极客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