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餐饮圈炸开了锅!市场监管总局放了个大招,发布了《餐饮服务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今年12月1日就要正式施行了。
餐饮后厨的秘密,再也藏不住了。
最近,餐饮圈炸开了锅!市场监管总局放了个大招,发布了《餐饮服务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今年12月1日就要正式施行了。
这项新规来得正是时候。想想看,前不久西贝莜面村那波操作可真让人瞠目结舌——公筷喂狗、漏勺通下水道、冷冻两年的食材照样端上桌。
更绝的是,当消费者质疑他们几乎全是预制菜时,老板贾国龙先是硬刚,甚至要起诉吐槽的罗永浩,结果直播自证清白时翻车了。
01 新规来了,连锁餐饮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份新规可不是闹着玩的,它直接给连锁餐饮企业戴上了“紧箍咒”。
新规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建立了三级监管机制,就像一张天罗地网,把大大小小的连锁企业都罩住了。
一万家门店以上的大佬归省级部门管,一千到九千多家的归市级部门管,不到一千家的则由县级部门负责。
这下可好了,以前有些连锁品牌店大欺客,基层监管力不从心,现在终于有人治得了他们了!
新规还强调了一个“贯通式管理责任”,要求企业建立“总部每月调度、分支机构每周排查、门店每日管控”的工作机制。
什么意思?就是企业总部别再只想收加盟费和管理费,对下面的门店不管不顾!
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贮存到配送,整个链条总部都得负责,别想甩锅给门店。
02 西贝事件,新规的最佳注脚
说起来,西贝最近的这一系列风波,简直就是新规出台的最佳背景板。
想想都恶心,温州西贝门店里,客人居然用公筷喂狗,而店长最初还轻描淡写地说“没有不让带宠物的政策”。
这是主打亲子客群的餐厅啊!满屋子小孩跑来跑去,谁知道那些筷子之后会不会被混进正常餐具里?
更让人反胃的是,西贝在直播自证清白时,观众眼睁睁看着员工拿着炒菜用的漏勺掏下水道,而旁边灶台上,一模一样的漏勺正摆在炒锅旁边。
这操作也太骚了!难道炒菜的家伙和通下水道的工具是“共享”的?
至于食材,那就更不用说了。给孩子吃的西兰花冻了24个月,58元一份的烤黄鱼是18个月前的速冻鱼柳,连羊肉串也是冷冻两年的预制品。
这么多问题,新规出来之后,看你们还敢不敢!
03 新规细化,企业再也别想钻空子
这次新规可不是泛泛而谈,它细化了很多具体要求和法律责任,让企业想钻空子都难。
按照规定,企业总部每年必须拿出一定数额的营业收入用于食品安全管理。要是因为舍不得花钱投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那就等着承担责任吧!
新规还明确了一系列罚则,比如没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货时不查验许可证和合格证明文件,都要受罚。
最重要的是,企业总部不能再向门店转嫁本应由自己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
这就切断了总部与门店之间的责任模糊地带。
04 预制菜的“猫腻”,再也藏不住了
西贝事件之所以闹得这么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制菜争议。
说起来也挺讽刺的,西贝一直宣传“新鲜现制”、“家有宝贝,就来西贝”,结果被扒出多数菜品都是冷冻多年的预制品。
当消费者发现“150元套餐含预制菜”时,西贝没有正视“价格与价值匹配度”的核心质疑,反而强调“中央厨房符合国标”。
这种对消费者情绪的漠视,让人心寒。
值得庆幸的是,《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未来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必须强制公示。
这就意味着,西贝长期依赖的“模糊化表述”空间将彻底消失。在强制透明化时代,餐饮企业若不重构“真实可信”的品牌内核,恐将失去最后的信任基础。
05 西贝的补救,是真心还是假意?
风波发生后,西贝也不是坐以待毙。他们承诺在全国门店十一前完成菜品调改,如今部分门店已经落实。
在西贝北京枫蓝国际购物中心店,他们已经将多道中央厨房前置加工调整至后厨现制,涉及儿童餐牛肉饼、儿童餐鳕鱼条、羊肉串、猪排烩酸菜等八道菜品。
同时,门店已将先前使用的大豆油进行废弃处理,全部调整为非转基因大豆油。
以一道猪排烩酸菜为例,原本这道菜中的猪排是中央厨房熟制后配送到门店,现在则完全是后厨现切现做。
店家介绍,“炒猪排需要准备猪五花、猪前肩肉、猪排三种肉,根据油脂比例先后下锅,炒熟一锅猪排需要40分钟。”
看来,西贝确实在改进,但这是真心实意还是被迫为之,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06 信任一旦破碎,挽回有多难?
不得不说,西贝这波危机公关真是失败。从一开始的强硬,到后来的被迫道歉,再到删除道歉信,每一步都走得让人匪夷所思。
更搞笑的是,他们后来还发布了一篇题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讲述7岁男孩毛毛从2岁起持续光顾西贝,因母亲受舆论影响暂停消费而哭闹抗议,最终母亲被孩子对西贝的“忠诚”打动,带其重返餐厅。
结果大家都说这故事太假,7岁孩子抱住店长大腿痛哭?这情节编得也太离谱了吧!
这种强行煽情的叙事,不仅不会传递出品牌的温度,反而让大家感受到一种被“忽悠”的尴尬。
果然,没几天西贝就悄悄删除了这篇文章,客服回应称是因文章发布后遭到“网暴”。
说真的,消费者真的那么好糊弄吗?大家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隐瞒、被欺骗,反对的是企业将消费者的信任当作可以随意消耗的资源。
07 未来何去何从?
西贝事件和新规出台,标志着中国餐饮行业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
以前,连锁餐饮企业可以靠着快速扩张、营销噱头、情感故事赢得市场,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清醒,监管越来越严格,这种玩法行不通了。
数据显示,西贝在2023年年度营业收入达到6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令人意外的是,2024年这一数字回落至58亿元,显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企业营收仅为29亿元,同比呈现下滑趋势。
而这次风波后,西贝门店客流不稳定、营业额下降超五成,消费端态度谨慎,呈观望状态。
危机公关专家詹军豪分析,目前舆论场呈现取笑西贝的舆论态势,很多人是担心被身边人取笑,甚至担心被网暴而不敢进店消费。
但他也表示,只要西贝安静一段时间,事件关注度下降,加之品牌调改动作,西贝受众还是会慢慢回来的。
08 餐饮业该如何应对?
面对新规和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餐饮企业该怎么办?
透明化是关键。工具严格区分、食材信息透明、禁止宠物入内,这些本是餐饮行业的底线,如今却成了消费者的奢望。
家长要的不是公关话术,而是真正的安心。如果西贝真想挽回信任,不如拿出实际行动,例如全天候公开后厨监控、定期公示供应商检测报告、在菜单上明确标注食材冷冻时长。
做到这些,或许还有人愿意再给一次机会。
另外,诚信比故事更重要。企业应该把精力从“温情公关”转移到“解决问题”上,从“轻视消费者”转变为“尊重消费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重建信任,走出危机。反之,如果只是沉迷于自我感动的营销,忽视大家的真实诉求,最终失去的不仅是短期的客流,更是长期的品牌生命力。
新规出台,标志着餐饮行业强监管时代的来临。那些还想靠着模糊表述、虚假宣传、情感营销蒙混过关的企业,恐怕要睡不着觉了。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我们终于可以吃得明明白白了!
你们还会给西贝这样的企业一次机会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东歌优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