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 个险死亡螺旋:补贴的作用和局限 》一文中所分析的,对个险的保费补贴不仅降低了个人的负担,还做大了保险资金池,给到医疗市场的理赔金额大幅增加,推高了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持续扩容。但补贴一旦失效将推动个险市场快速退潮,甚至进一步恶化,个险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
正如《 个险死亡螺旋:补贴的作用和局限 》一文中所分析的,对个险的保费补贴不仅降低了个人的负担,还做大了保险资金池,给到医疗市场的理赔金额大幅增加,推高了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持续扩容。但补贴一旦失效将推动个险市场快速退潮,甚至进一步恶化,个险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
事实上,对个险的补贴削减不仅会减少保险市场规模,对医疗市场也将带来明显的冲击,导致医疗机构和药企的营收压力加大。下面继续以美国市场来做一简单的分析。
随着2025年底对ACA下的个险补贴结束,个险市场的萎缩将是必然的,由此将抑制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的需求。根据Urban Institute的分析,如果补贴终结,明年将至少有470万用户失去保险覆盖,由此将减少321亿美元的医疗开支,其中医院受损最大,将有142亿美元的收入减少,医生减少51亿美元,其他服务减少69亿美元,处方药市场将损失58亿美元。
同时,由于失去保险的用户使用急诊是无需预付费的,由此会带来对各项服务和药品的无报销医疗费用(最终部分变成坏账)增加。Urban Institute预计将总计产生至少77亿美元的无报销医疗费用,其中医院将有22亿美元的损失,医生为10亿美元、其他服务为31亿美元,药品为15亿美元。虽然这些损失会有一部分来自联邦和州政府的补贴,但超过50%以上的损失仍将由医疗机构和药企承担。
不过,失去的营收和可能产生的坏账并不是全国平均分摊的,而是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红州(共和党控制的州)。由于南部红州并没有对Medicaid进行扩容,导致联邦贫困线100-138%的用户都自动落入到个险补贴的范畴,而其他实施对Medicaid进行扩容的州都将这部分用户纳入到Medicaid的补贴中去,而不会进入商保个险市场。
因此,在补贴消失后,南部红州将受到最大的冲击,尤其是德州和佛罗里达这两个人口大州。佛罗里达、德州和佐治亚三个州的医疗开支降幅最大,达到4.8%,其中金额以德州最高,达到102亿美元,佛罗里达为67亿美元,佐治亚为37亿美元。而医疗开支降幅最小的主要集中在北部,尤其是新英格兰地区,麻州、佛蒙特和纽约等,降幅不超过0.1%。
而在无报销医疗费用方面,同样是南部遭受明显压力,其中田纳西增幅最大,为29.2%,金额为3.78亿美元,密西西比为29.1%,金额为2.51亿美元,南卡为26.9%,金额为2.65亿美元。
由于南部红州是美国营利性医院的主要基地,医疗开支的降低将对其产生主要的挑战。
由于德州和佛罗里达是HCA的重点布局区域,虽然其Medicaid未经历过扩张,减税法案在Medicaid的补贴削减上对HCA的影响有限,但在个险上的影响确实巨大的。正是因为没有经历过Medicaid扩张,所有联邦贫困线100-400%及至少的用户之前都享受了保费补贴,现在补贴大幅削减之后,类似HCA这样的南部营利性医院都将面临商保用户的削减。而这对本来就面临政府医保价格压力的医院更是雪上加霜。
HCA最主要的支付方是商业保险,占2024年总营收的49.5%,但是相比2016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第二大支付方为Medicare,占2024年总营收的32.2%,占比较2016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Medicaid占2024年总营收的12.3%,比2016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从HCA可以看出,商保支付占比本身已经在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叠加个险的用户下降,2026年HCA将面临明显的商保占比下滑。由于商保是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HCA的利润将受到明显的侵蚀。
另一方面,由于无报销医疗服务将增加,医院的坏账也将增长,进一步侵蚀利润。根据Urban Institut的预估,佛罗里达将产生10亿美元的损失,德州为15亿美元。HCA超过50%的收入来自这两个州,且在两个州的最大城市市场份额占比较高,其受到冲击也将是必然的。
虽然药品收入损失整体占比较小,只有18%。但将对部分当地疾病谱比较集中的慢病用药和特药产生影响,如果叠加Medicaid在明年底开始削减大概带来的100亿美元左右的损失,部分药企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看,个险补贴的大幅削减将对医疗市场造成明显的冲击,主要影响医院、医生和药企,其中以医院受到的损失最大,随着未来10年Medicaid补贴逐步降低,两者叠加对市场形成的调整不可小觑。
Latitude Health已推出最新研报《 中端医疗险:市场分层的风向标 》。该报告通过对国内中端健康险产品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大中型保司进行调研,指出 中端医疗险的推出是市场希望重新找到增长引擎的一次尝试,中国的医疗险个险市场能否真正做到分层发展,中端医疗险将成为风向标。 不过, 中端医疗险才刚起步,中国医保政策与海外较为类似,但在支付能力和服务供给上的制约非常高,短期还很难看到中端医疗险能获得百万医疗险那样的快速规模化 。
来源:博识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