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灯塔,温暖鹏城——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侧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0:52 1

摘要:9月28日,2025感动深圳·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在深圳广电大厦温暖启幕。二十二载春秋,这场爱的接力从未停歇,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深圳故事”在这里娓娓道来,汇聚成照亮城市的“精神灯塔”。

9月28日,2025感动深圳·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在深圳广电大厦温暖启幕。二十二载春秋,这场爱的接力从未停歇,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深圳故事”在这里娓娓道来,汇聚成照亮城市的“精神灯塔”。

接力,让爱在这座城生生不息

“深圳的骄阳似火,我深有体会——但比太阳更炽热的,是深圳人滚烫的爱。”葛乾坤,这位曾经的外卖骑手,如今已是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推着那辆陪他奋斗过无数日夜、宛如战友的电动车,走上分享会的舞台。

2022年一个暴雨夜,他送完最后一单,看见一个小伙子蹲在便利店门口,行李箱滚轮碎了,衬衫湿透贴在背上。“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初来深圳的自己。”正是这个瞬间,促使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拿出攒了三年的“老婆本”,毅然创办了“深漂第一站”公益驿站。

“驿站能免费住10天,还可以骑我们提供的电动车去找工作。”葛乾坤的话语简单却充满力量。聋哑姑娘小芳从这里出发,成了一名女骑手;四川小伙小李依托驿站资源,三天就找到了包吃住的厨师工作。从用一部手机记录骑手日常,到打造“深漂第一站”为百余位来深建设者撑起“深圳梦”,葛乾坤用行动证明:每个平凡人的善念,都能在这片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

“每年暑假快结束时,心里就特别舍不得他们。”艾丽华说着,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这位深圳援藏教师在察隅支教三年,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地家长们联名写信,在请求书上按满手印,递到教育局,希望艾老师能再多留一年。

母亲节那天,孩子们亲手制作花朵和卡片,围在艾丽华身边。“虽然很想念女儿,但有他们在身边,多少缓解了我的思念之苦。”孩子们纯真的爱,成了她坚守的力量。她的丈夫盛志勇同样是一名援藏教师,夫妻俩将深圳的关爱带到了雪域高原。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的双胞胎女儿之一,下个月也将以深圳新教师的身份奔赴西藏支教。“你想去就去,我们支持你。”盛校长把当年女儿送给他们的话,如今又郑重地送给了女儿。一场跨越两代人的爱心接力,正在续写崭新的篇章。

奋斗接力希望,教育接力梦想,生命接力奇迹。

来自新疆喀什的小马吉德在深圳医护人员的爱心接力下获得了新生。这个名字意为感恩的宝宝,经历了22天跨越万里的生命接力——从喀什到深圳的紧急转运,再到深圳市儿童医院成功完成高难度的心脏手术,如今正在家乡健康成长。这条生命通道,充满了深圳的温度。

空间有形,善意无边

在深圳,温暖不仅体现在个人善举上,更融入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深圳地铁深云站D出口原本只是一条普通通道,经过改造升级后已成为一方“深爱空间”:墙面“一米高度”处贴着卡通安全提示,地面上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地贴,充分考虑到了孩子们的视角;空间内配备便民雨伞、应急药箱、共享充电宝、免费饮用水、图书阅读区等服务设施,全方位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像这样的“深爱空间”,深圳已建成十余处,正是深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缩影,是城市公共服务从“有”到“优”的生动注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宝安区欢乐港湾的“心光大道”急救科普展厅内,不少市民正在学习心肺复苏急救课程。展厅运用了沉浸式剧场技术,让急救知识通过互动游戏、模拟实操等方式变得生动有趣,实现真正“入脑入心”。“心光大道”文明培育项目还为敢于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普通人设计了专属纪念地砖和宣传海报,海报中有一句话十分打动记者,“微小勇气,是挽救生命的超能力”。截至目前,已有17位市民因“敢救”而成为故事主角,相关传播阅读量突破6000万人次,完成了一场“正能量”与“大流量”的温暖奔赴。

善意之“光”在深圳汇聚,它不仅照亮了急救的“心光大道”,也化作了书页间陪伴心灵前行的微光。在深圳捐赠换书中心设立的“公益书屋”中,尿毒症患者们找到了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等待一个新的事物,痛苦背后的黎明”——他们创作的诗歌集《我的余生》,记录着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深圳捐赠换书中心已在全国16个省份援建178个公益书屋,捐赠图书32万册,将知识的力量送往偏远地区、特殊机构中渴求知识的人群身边。

科技向善,创见美好未来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正用科技为关爱注入新动力。2025年2月2日,一位产妇大出血,血库告急。4架无人机分三批升空,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在39分钟内跨越39公里夜空,将救命的血液精准送达手术室。这4次飞行累计输送10850升血液,相当于为产妇置换全身血液三次,搭建起一道守护生命的“空中连廊”。

科技的温度,也融入普通人的奋斗日常。货拉拉司机刘师傅打开APP,每一笔订单的抽成、距离、历史好评率、车型匹配度清晰可见。“现在不用再凭感觉跑单,只要多接优质单、多攒好评,收入自然提高。”从“算法黑箱”到“透明可见”,深圳正用科技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可信的数字社会新生态。

刚大学毕业的古先生因意外失去左小臂,直到戴上深圳企业研发的智能仿生手,让他真正领会到,科技,为残障人士送来了开启未来更多可能性的钥匙。这款仿生手能响应使用者的大脑指令,通过机电信号精准完成从握拳取物到控制弹琴力度等多种精细动作。“它让我感觉到,生活还掌握在我手中。”

而在养老护理院,机器人“小勇”和它的伙伴们正用科技温暖着晚年时光。陪爷爷下棋、帮奶奶洗头、带领老人们练习八段锦……它们不仅完成照护任务,更带来情感陪伴。“今天又是被人类可爱到的一天呢!”——这句拟人化的感叹,正是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从“人人有礼”到“人人共鸣”,让文明成为城市的集体意识

“文明中国·人人有礼”主题传播活动在深圳启动,与关爱行动一脉相承,共同传递城市的温度。“深圳,支持每一种可能”“没有梦想,何必深圳”“微笑是深圳的方言”——这些由市民票选出的城市口号,凝聚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真挚的情感认同。

分享会在重温关爱行动宣言中走向高潮。全国道德模范石欣深情领读:“风雨之中,我们会撑开一把雨伞,让潮湿的生命感到温暖;危难时刻,我们会付出一片真情,让脆弱的生命拥有尊严……”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获评本届爱心人物的七旬助残画家蒋庆北表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总能带给我满满的快乐和深深的满足。把事业与社会向善向上联在一起,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获评本届爱心家庭的退役军人陈伟红家庭表示:“我们始终相信,爱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是细水长流的坚持。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汇聚,才让我们有幸融入深圳这座‘爱心之城’”。

“看到这场爱心接力已持续至第22个年头,涌现出这么多鲜活、动人的‘深圳故事’,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文明办原主任、深圳关爱行动顾问陈庆澜动情说道:“这些故事的主角,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街坊邻里、同事朋友。他们的善举或许平凡,但这份由点滴善意汇聚成的城市温度,正是深圳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深信,这座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城市,不仅拥有发展的速度,更拥有文明的厚度和情感的暖度。深圳关爱行动这座爱的灯塔,一定会照亮和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来源:深圳特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