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9月27日正式启幕。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太原在工业主战场掀起了一场从理念到路径的深刻革命。从生产端的污染排放治理到能源利用的效率跃升,从落后产能淘汰清退到绿色技术创新突破,这座以煤钢为基的工业重镇,以严于国标的实践,打造出
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9月27日正式启幕。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太原在工业主战场掀起了一场从理念到路径的深刻革命。从生产端的污染排放治理到能源利用的效率跃升,从落后产能淘汰清退到绿色技术创新突破,这座以煤钢为基的工业重镇,以严于国标的实践,打造出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太原样板”。
在太钢能源部热电作业区,燃煤发电机组正在平稳运行,这是全国首套在改造完成后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燃煤发电装置。该装置锅炉侧完成掺烧煤气改造,从纯燃煤锅炉转变为掺烧煤气,这只是太钢持续推进绿色改造的一个缩影。
像这样的改造太钢一直在持续,目前已经完成了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焦化烧结超低排放。而改造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排放指标。国家规定的超低排放限值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分别为15mg/m3、30mg/m3、150mg/m3、100mg/m3,山西深度治理限值要求分别为5mg/m3、15mg/m3、50mg/m3、60mg/m3。山西标准较国家标准低1-2倍。
太钢的实践,正是太原工业发展“创标探路”的缩影。不仅是在钢铁行业,如今,焦化行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大机焦比例100%,3户重点企业焦炭单位产品能耗全部达到国家标杆水平,5.5米焦炉全部关停。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传统重工业并非必然与“高污染、高排放”画等号,通过技术革新与投入,可以实现与城市、与环境的高质量共生。
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全市196个项目获得497亿元银行授信,企业减排成效直接转化成为了融资成本优势。这次会议的地点选在了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这是一个致力于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的大型工业园区,80多公里的纵横管网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把园区内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到了极致。
在山西梗阳集团公司,园区内三家企业生产的煤焦油经深加工变成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山西梗阳投资集团副总裁米景轩表示,公司原本将焦油简单处理后售卖,如今致力于延伸高端碳材料产品,如高端碳纤维。同时,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也得到最佳利用。山西美锦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凯介绍,公司工厂将焦炉煤气的所有成分转化为产品,实现“吃干榨净”,精提纯后以99.999%以上的纯度生产高纯氢。
能效革命正在延伸至太原工业各领域,全市6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家铸造企业实现冲天炉改电炉,3100余台落后机电设备被淘汰,159万千瓦煤电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每一组数据都标注着太原工业绿色转型的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太原正在加速构筑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各类新能源,实现从“挖煤”向“捕风”“储光”的跨越。在古交市海拔1800米的五端山上,一台台风车正在迎风转动,每转一圈每台风车就能产出约2度的清洁电能。
中广核古交风电场运行值长武泽斌称,该风电场每年发电量约9000万度,为国家节约标准煤3.6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5万吨,减碳效果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至302.98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0.44%。从“黑金”到“绿电”,太原以实打实的减碳成效,推动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纵观太原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一条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的轨迹清晰可见。从低碳排放到深度治理,是着眼于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抉择。从太钢的“优化减排”实践到清徐产业园的“循环增值”,再到能源基础的“前瞻重构”,太原正用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回答着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太原新闻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