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前,她说“丈夫把我推下34米悬崖”,全网愤怒;三年后,她坐在直播间里喊“家人们上车”,弹幕秒变辩论赛:一半刷“姐姐冲”,一半刷“坟头带货”。王暖暖,这个名字再次冲热搜,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惨案,而是因为她真的“翻身”了。
三年前,她说“丈夫把我推下34米悬崖”,全网愤怒;三年后,她坐在直播间里喊“家人们上车”,弹幕秒变辩论赛:一半刷“姐姐冲”,一半刷“坟头带货”。王暖暖,这个名字再次冲热搜,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惨案,而是因为她真的“翻身”了。
先给没跟过这条线的朋友补一句:2019年6月,泰泰国悬崖,老公一把推下,怀孕三个月的王暖暖17处骨折,娃没保住,ICU躺八天才睁眼。案件曝光后,俞某一审被判终身监禁,二审改判10年,最终泰国最高法院又拉回无期徒刑。故事到这儿,本来是个“老天有眼”的收尾,可现实永远比剧本狗血。
今年五月,王暖暖突然在抖音开播,上的链接是:泰国乳胶枕、祛疤膏、滋补燕窝……第一场就卖了800万。数据一出,舆论炸了:有人心疼她“拿命换流量”,有人骂她“把苦难做成生意”。我蹲了三天她的直播,发现她话里话外就一句——“我要赚钱,把失去的都拿回来”。坦白说,这声音刺耳,却真实得吓人。
很多人不知道,王暖暖在ICU里欠下200万泰铢医疗费,回国后两年做了5次大手术,膝盖里至今有钢钉。她没医保,俞某早把钱转空,父母务农,全靠网友捐款撑过第一波。后来捐款停了,她试过开水果店,被网暴“用惨赚钱”,店黄了;拍短视频,评论区全是“怎么还没死”。她说:“我不直播,难道去死?”这句话难听,却把退路堵死——幸存者想活命,只能自己找盘缠。
我翻了她最近30场直播,选品确实垂直:祛疤、助眠、滋补,全是她“用得上”的东西。价格没便宜到地步,但比头部主播低一截。最狠的是,她直接把手术疤露在镜头前,边试祛疤膏边讲“当时骨头戳出来比这还吓人”。弹幕瞬间安静,链接秒空。那一刻我明白,她不是卖货,是在卖“可信度”——你们不是要看惨吗?我给你们看,看完记得付款。
当然,套路也真不少:团队包装、情绪节奏、限量话术,一个没落。有场直播她哭着说“孩子如果还在,今天会喊妈妈了”,下一秒立刻切到婴儿用品,销售额直接飙到1200万。骂声铺天盖地,可退货率只有3%,比很多明星还低。数据不会撒谎:大家嘴上骂,身体很诚实。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互联网没有记忆,但钱包有”。
有人拿“江歌妈妈”对比,说人家也带货,却从不消费女儿。我特意问了法律朋友,两者根本不是一个赛道:江歌妈妈卖的是“正义”,王暖暖卖的是“重生”。前者靠公众同情,后者靠“我比你更惨”的性价比。
最扎心的是,我私信问了10个下单的女生,7个回复惊人一致:“我买的是希望。”一个被丈夫推下悬崖的人还能笑着砍价,就觉得自己的失恋、失业、不孕都不是事。王暖暖无意间成了“苦难滤镜”——只要她还在播,普通人的生活就还有光。这种心理经济学,比任何营销课都狠。
我没法轻易骂她。换作是我,全身钉子,没钱没工作,前面是医药费,后面是网暴,也许比她更急。幸存者没有“体面”二字,只有“活下去”三个字。她不过是把最难听的那部分摊在太阳底下:苦难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你爬出来以后还能不能让人相信“买我”就能“像你一样翻身”。
下一步,她要把自己的坠崖到开播拍成短剧,平台已掏钱。消息一出,评论区再吵。我挺淡定:名字成招牌,她就不再是人,是商品。有人买,戏就继续,道德?不在购物车。
所以,别急着问“她该不该带货”,先问问自己:我们到底在为什么掏钱?是为疤痕,为正义,还是为那点“我比她幸福”的侥幸?王暖暖只是把镜子怼到我们脸上——镜子里,没有悬崖,只有欲望。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