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仙逝前终于说出张翠山的爹是谁郭襄听到真相后又惊又喜又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4:52 1

摘要:“太师父,外面那些人又在说……说五师叔他……是您和郭襄女侠的……”年轻的弟子话未说完,已是满脸通红,屈辱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太师父,外面那些人又在说……说五师叔他……是您和郭襄女侠的……”年轻的弟子话未说完,已是满脸通红,屈辱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百岁高龄的张三丰缓缓睁开眼,那双看过百年风云的眸子里没有愤怒,只有一丝深不见底的疲惫。

他望着窗外那棵与武当山同寿的苍松,喃喃自语:“百年了……这风,也该停了。”

他守了一辈子的秘密,究竟是世人眼中不堪的私情,还是一个沉重到足以压垮整个江湖的承诺?真相,即将揭晓。

01

元朝末年,武当山。

这一日,紫霄宫的香火,旺得仿佛要将天上的云都熏黄。张三丰真人的一百一十岁寿诞,是整个武林的一件大事。从清晨起,山道上便人流不绝,少林、昆仑、崆峒……叫得上名号的门派,几乎都派了人来。大殿前的广场上,道贺声、寒暄声混杂在一起,像一锅煮沸了的水,喧嚣而热烈。

可这份热闹,似乎与大殿正中端坐的那位老人,隔着一个世界。

张三丰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道袍,静静地坐在那里。他太老了,皮肤像干枯的树皮,松垮地耷拉在骨头上,花白的眉毛和胡须垂下来,几乎遮住了他半张脸。他就像一座被岁月侵蚀了千年的石像,对周遭的一切都显得漠然。他的眼睛,大部分时间都是闭着的,偶尔睁开一条缝,那目光也仿佛是空的,穿透了眼前这些鲜活的脸庞,望向了某个遥远得没人能触及的地方。

武当第二代弟子,宋远桥、俞莲舟等人,侍立在侧。他们也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此刻却像一群孩子,小心翼翼地关注着师父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生怕他这盏油尽灯枯的灯,会突然被一阵风吹灭。

宴席摆开,流水般送上。武当的素斋,清淡却精致。宾客们推杯换盏,说着一些恭维的、场面上的话。一切,都显得那么合乎规矩,那么理所当然。

变故,发生在午后。

一个武当第三代弟子,是宋青书的儿子,名叫宋晓峰,从山下游历归来,刚踏进山门,便在后山与几个同门的师兄弟争执了起来,最后竟动了手。宋晓峰平日里性子沉稳,一手“绕指柔剑”已颇得真传,此刻却像一头被激怒的豹子,双眼通红,神情激愤。

事情很快传到了宋远桥的耳朵里。他皱着眉头,将孙子辈的宋晓峰叫到偏殿。

“晓峰,何事喧哗?今日是什么日子,你不知道吗?”宋远桥的声音,严厉中透着一丝疲惫。

宋晓峰“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竟当着爷爷的面,哭了出来。那哭声,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充满了无尽的委屈和愤怒。

“爷爷!我……我在山下,又听见那些人了!他们……他们又在说那个传闻!”

宋远桥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那个传闻。像一根毒刺,扎在武当派的血肉里,已经扎了快一百年了。

“他们说……说我五师公张翠山,根本不是太师父在山中捡到的孤儿……”宋晓峰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他们说,五师公是……是太师父和峨眉派创派祖师郭襄女侠的……私生子!”

这几个字,他说得极其艰难。

“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说‘翠山’这个名字,就是取的郭襄的‘襄’字谐音和武当的‘山’!他们还嘲笑我们武当,说我们供着一个来路不明的野种当祖师爷,说太师父道貌岸然,与那郭女侠在江湖上风流快活,生了孩子却不敢认!”

“混账!”宋远桥气得浑身发抖,一掌拍在身边的桌子上,坚硬的红木桌面,应声裂开一道缝。

这个流言,就像武当山上的毒草,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永远都除不尽。他们师兄弟七人还在世时,不知为这个传闻,与人动了多少次手,见了多少次血。可你打得了一个,打不了天下悠悠众口。

最让他们感到无力和痛苦的是,他们的师父,那个被他们视若神明的张三丰,百年来,对此事始终一言不发。

不承认,也不否认。

他的沉默,像一团浓雾,笼罩着整个武当山。让所有的解释,都显得那么苍白;让所有的维护,都显得那么可笑。

“爷爷,太师父他……为何从不辩解一句?以他的武功,他的地位,只要他老人家金口一开,天下谁还敢胡说八道?”宋晓峰抬起泪眼,问出了武当三代弟子心中共同的疑惑。

宋远桥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能说什么呢?这个问题,他也问了自己一辈子。

寿宴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各派宾客,带着满腹的猜测和心照不宣的笑容,陆续下山。武当山上,重新恢复了宁静。

夜深了,月光像水一样,清冷地洒在紫霄宫的青瓦上。

所有人都以为,张三丰早已睡下。他太老了,应付一天的喧嚣,足以耗尽他全部的精力。

子时,宋远桥正在房中打坐,却听见门外传来小道童的声音:“宋师伯,太师父传您去一趟静室。”

宋远桥心中一惊,连忙起身。师父的静室,除了打扫的道童,已经很多年不让任何人进去了。

他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陈旧木香和微弱檀香的味道,扑面而来。静室里,只点着一盏油灯,豆大的火苗,在夜风中微微摇曳。

张三丰盘腿坐在蒲团上,背影在烛光下,显得愈发瘦小,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

“师父。”宋远桥跪拜下去。

张三丰没有回头。过了很久很久,久到宋远桥以为他已经睡着了,才听见一个苍老而疲惫的声音,幽幽地响起。

“远桥,今天晓峰说的话,我听见了。”

宋远桥的心,猛地一紧。

“百年了……”张三丰的声音,像从一口枯井里发出来的,带着回响,“这盆泼在武当身上的脏水,是该干了。这个压在我心里的故事,是时候……该有个了断了。”

他缓缓地转过头,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此刻竟透出一丝异样的光亮。

“远桥,扶我起来。”

“师父,您要去哪?”宋远桥连忙上前,扶住他那几乎没有重量的胳膊。

“去趟后山祖师堂。”

02

武当山的后山,比前殿要冷得多。夜风穿过松林,发出阵阵呜咽,像一个女人在低声哭泣。

而今夜,这里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张三丰的寿诞,来的人很多,但有一个人的到来,让宋远桥等人从一开始就心存戒备。她便是峨眉派现任掌门,灭绝师太的徒孙,静玄师太。

静玄年约五十,面容清冷,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看透人心。灭绝师太当年性情刚烈,手段狠辣,她的徒子徒孙,也大多继承了这一派的风格。

寿宴之上,静玄师太一直沉默寡言,只是在敬酒时,说了几句场面上的话。可就在各派掌门即将告辞离去时,她却突然站了出来。

“张真人,晚辈有一事不明,想向真人当面请教。”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根冰锥,清晰地刺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好奇地望向她。

张三丰缓缓睁开眼,看着她,没有说话。

静玄师太对着他,深深一揖,然后朗声说道:“晚辈的创派祖师郭襄女侠,一生光明磊落,行侠仗义,是我辈女子的楷模。可不知为何,百年来,江湖上却一直流传着一些关于她老人家的、不堪入耳的污秽之言,甚至……还牵扯到了张真人您。”

大殿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风吹过殿角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来了。宋远桥的心,沉到了谷底。

“晚辈斗胆,”静玄师太的目光,直视着张三丰,咄咄逼人,“晚辈想问的是,我峨眉祖师,一生清誉,为何会蒙此不白之冤?而武当派作为武林泰山北斗,张真人您作为当世神仙一般的人物,又为何对此流言,百年来听之任之,不置一词?”

她的这番话,说得极其巧妙。表面上,句句都是在为郭襄鸣不平,是在维护峨眉派的声誉。可实际上,每一个字,都是一把捅向武当和张三丰的刀子。

她的潜台词,在场的人都听得懂:这流言传了一百年,你们武当屁都没放一个。要不是真有其事,心里有鬼,以你张三丰的武功和地位,早就把造谣的人挫骨扬灰了!

这等于,是把张三丰和整个武当,架在火上烤。

你要是承认,好,那你张三丰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与女侠私通,生子不认。你百年清誉,武当的声望,顷刻间毁于一旦。

你要是想否认,可以。拿出证据来!你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那你就是心虚,是狡辩,从此沦为整个武林的笑柄。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静玄师太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锦盒。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用黄绸包裹的东西。她展开黄绸,高高举起,让所有人都看见。

那是一把玉簪,已经断成了两截。玉质极好,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但那断口,却狰狞刺眼。

“此物,是我派郭襄祖师的遗物。”静玄师太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据我派秘典记载,祖师当年,曾将这玉簪的另一半,赠予了一位‘生平唯一的知己’。今日,晚辈将此物带来,是想请张真人过目,看看……是否还认得?”

“轰!”

人群中,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几乎就是明示!她这是在逼宫!逼着张三丰,承认他就是那个“知己”,承认他手里有另外半截玉簪!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张三丰的身上。他们想看这位活了一百多年的武林神话,如何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宋远桥等人的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他们想冲上去,撕烂静玄那张刻薄的嘴,可他们不能。因为她是客,是峨眉掌门,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占着一个“理”字。

大殿里,死一般的寂静。

张三丰看着那截断裂的玉簪,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起了一丝波澜。他的眼神,变得极其复杂,有怀念,有悲伤,还有一丝……深藏的、不为人知的愤怒。

他没有回答静玄的问题。

他只是缓缓地站起身,在宋远桥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走下了那个他端坐了一天的宝座,朝着后山的方向,蹒跚而去。

他的背影,在众人眼中,像是在逃避,像是一种默认。

大殿里,响起了各种各样的、压抑着的议论声。有嘲讽,有鄙夷,有幸灾乐祸。

静玄师太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冰冷的笑意。她知道,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

03

后山祖师堂的密室,阴冷而潮湿。墙壁上,渗出的水珠,在烛光下闪着幽微的光,像一双双窥探的眼睛。

张三丰没有理会前殿的喧嚣,也没有理会静玄师太的步步紧逼。他仿佛已经将自己,与那个纷扰的世界隔绝了开来。

他让宋远桥点燃了密室里的九盏长明灯。灯火,将这间不大的石室,照得如同白昼。

“远桥,”张三丰的声音,比在外面时,要清晰了许多,“你上前来,看到香案底下那块青石板没有?左边数,第三块。”

宋远桥依言走过去,那是一块很普通的青石板,与周围的地砖没有任何区别。他蹲下身,敲了敲,声音是实的。

“师父,这……”

“你运起内力,从右侧边缘,向上提。”

宋远桥将信将疑,调动丹田内力,贯于指尖,在那块石板的边缘用力一提。只听“咔”的一声轻响,那块看起来与地面浑然一体的石板,竟然被他整个提了起来。

石板下,是一个半尺见方的暗格。暗格里,静静地躺着一只早已锈迹斑斑的铁盒。那铁盒,不知在地下埋了多少年,上面的锁头,都已经烂成了一团铁疙瘩。

宋远桥的心,莫名地狂跳起来。他作为武当掌门几十年,竟从不知道,这祖师堂的密室里,还藏着这样一个秘密。

他小心翼翼地将铁盒捧了出来,放在香案上。那盒子,很沉。

张三丰走上前,伸出他那如同枯枝般的手指,在铁盒的夹缝处,轻轻一划。只听“吱呀”一声,那看似坚固的铁盒,竟应声而开。

宋远桥的呼吸,都停滞了。

他凑过去,往盒子里看。

盒子里,没有他想象中的绝世武功秘籍,也没有能引起江湖腥风血雨的金银珠宝。

只有两样东西。

一样,是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婴儿襁褓。那襁褓的料子,原本应是上好的丝绸,但经过近百年的岁月侵蚀,早已褪色发黄,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碎掉。

另一样,是一封用油布层层包裹的信。油布的边缘,已经发黑,但看得出来,包裹的人,极其用心。

张三丰的目光,落在那个襁褓上,久久没有移开。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温柔,又无比的悲伤。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件襁褓,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师父……”宋远桥轻声唤道。

张三丰像是没有听见。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将那封信,从盒子里拿了出来。他的手,抖得厉害。

他解开油布,里面是一张已经发黄的信纸。信纸上的字迹,是女子的笔迹,娟秀而有力,但有些地方,已经被泪水浸泡过,变得模糊不清。

“远桥,你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觉得翠山……是我的儿子?”张三丰没有看他,只是盯着那封信,轻声问道。

宋远桥心中一颤,跪倒在地:“弟子不敢!弟子……只是不明白。”

“是不明白,我为何要背负这百年的骂名,是吗?”张三丰惨然一笑,“今日,就让你看个明白。”

他将那封信,递到宋远桥的面前。

“你……念给我听听。我老了,眼睛……看不清了。”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