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强基在行动】从法庭到田间地头,昌宁县法院让普法充满烟火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1:02 1

摘要: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保山市昌宁县人民法院始终锚定“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核心,以创新思维打破普法工作边界,将法治宣传深度融入审判执行、基层治理、司法服务全流程,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举措,让法律条文从文本走向生活,让法治精神从法庭延伸至街头巷尾、田间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保山市昌宁县人民法院始终锚定“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核心,以创新思维打破普法工作边界,将法治宣传深度融入审判执行、基层治理、司法服务全流程,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举措,让法律条文从文本走向生活,让法治精神从法庭延伸至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为平安昌宁建设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01

立足审判职能

打造“沉浸式”普法课堂

昌宁县法院充分发挥庭审教育功能,以“请进来+走出去”双轨模式,让庭审现场成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第一课堂”。

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公众开放日”“阳光司法”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村(社区)工作者等走进法院,旁听典型案件审理,以透明公开的司法实践满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让群众在庭审观摩中直观感受法律威严与司法温度。2021年来,累计开展“阳光司法”活动110次,邀请参与旁听4000余人。

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地区婚恋纠纷、电信诈骗等案件,全面推行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结合案情现场释法答疑,让群众在“家门口的庭审”中学习法律知识、明晰行为边界,累计开展巡回审判300余次,真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02

融入基层治理

激活“网格化”普法末梢

昌宁县法院充分整合行政、司法、行业、人民调解资源,打通与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的协作衔接渠道,构建“多元共治”普法新格局。

2021年起,先后在卡斯镇毛寨村、耈街乡挖沙村、勐统镇板家寨村创建“无讼社区”,因地制宜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2023年,投入5万元专项资金,依托更戛乡米河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集综合治理、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党建教育于一体的“微法庭”,截至目前已指导调解案件10起、开展法律座谈6场,特邀调解员成功化解土地纠纷、家庭矛盾33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2024年,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在辖区设立多处金融纠纷调解工作点、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服务点,通过“法院+N”模式凝聚解纷合力,有效提升基层矛盾化解效率,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03

创新普法形式

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

昌宁县法院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普法载体,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在内容创作上,聚焦民生痛点,打造“实用指南”。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财产纠纷等民生热点,编制系列普法手册,以法院真实案例为原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条文融入生活场景,用以案释法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实用法律指南。

在传播渠道上,多端联动覆盖,扩大普法半径。构建“微信+抖音+官方网站”立体化宣传平台,着力打造“以案释法”“利剑护蕾”“普法强基”等特色栏目。近5年来,推出“防范非法集资”“当爱已成往事 彩礼何去何从”等原创普法短视频34部,其中2部作品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3部作品获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广,1部作品入选全省“我来说法”短视频大赛前50名。

在互动形式上,融入文化活动,增添普法温度。打破“你讲我听”的单调模式,将普法与地方文化活动深度融合,用当地方言演绎原创普法情景剧《酒驾的代价》《莫做电诈工具人》,用贴近生活的剧情还原酒驾、电诈的危害,把生硬的法条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乡土故事,让普法既有“烟火气”,又有“法治味”。

04

健全长效机制

夯实“常态化”普法根基

为推动普法工作从“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昌宁县法院构建“靶向化+节点化”普法机制,夯实普法工作根基。

一方面,组建专业队伍,精准对接需求。选派23名法官、干警担任“法治副村长”,16名业务骨干兼任“法治副校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网络。“法治副村长”结合各村(社区)需求,针对借款合同、婚恋矛盾等高频问题定制普法“菜单”,利用赶集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法治副校长”聚焦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同时开设“家长课堂”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另一方面,紧抓关键时段,强化宣传实效。组建青年干警法治宣传先锋队,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国家宪法日等时段,结合“民法典宣传月”“知识产权宣传周”等主题,通过集市“摆摊”、走访企业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让普法在关键节点“出声”“出彩”,持续扩大覆盖面与影响力。

来源:云南高院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