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死因成谜,他到底是病死的还是被不孝子杨广暗杀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5:01 1

摘要:比如《隋唐演义》描述,隋文帝杨坚病重期间,隋炀帝杨广趁机调戏宣华夫人陈氏,宣华夫人陈氏禀报了杨坚:“太子无礼。”杨坚大怒,说了一声:“独孤误我。”那意思无非是说,他之所以立杨广为太子,主要是独孤皇后的主意。

隋文帝杨坚到底是怎么死的?历来有两种争执不下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被隋炀帝杨广害死的。另外一种说法,是病死的,正常死亡。

一,第一种说法,被隋炀帝杨广谋害而死

这种说法一直深入人心,而且流传甚广。之所以有被隋炀帝杨广谋害而死这种说法,大概是隋炀帝上台以后的种种让人失望的行为。

隋文帝被谋害致死的说法,主要是由各种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导致。当然也有《隋书》描述矛盾的因素。

比如《隋唐演义》描述,隋文帝杨坚病重期间,隋炀帝杨广趁机调戏宣华夫人陈氏,宣华夫人陈氏禀报了杨坚:“太子无礼。”杨坚大怒,说了一声:“独孤误我。”那意思无非是说,他之所以立杨广为太子,主要是独孤皇后的主意。

《隋书.后妃》载,隋文帝杨坚病重,在仁寿殿休养,他的爱妃宣华夫人陈氏和太子杨广一同陪侍。一天早上,宣华夫人出去更衣,为太子所逼,因为宣华夫人贞洁节烈,坚拒得免,跑到了仁寿殿。杨坚见她神色异常,便询问怎么回事。宣华夫人泪水涟涟,说道:“太子无礼。”杨坚大怒道:“独孤误我。”随后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召我儿。”意思是立刻传召废太子杨勇进宫。柳述、元岩赶紧代拟敕书,然后向左仆射杨素请示。

杨素马上将此事禀报太子杨广,杨广立即派左庶子张衡进入寝殿,把仁寿殿内陪侍杨坚的宣华夫人和其他宫女、婢女全都驱逐出去。不一会儿以后,外面的人听说杨坚已经驾崩。随后,在场的所有人被告知,杨坚驾崩的消息严格保密,不得走露消息。

这一段故事,同时记载在初唐人赵毅的《大业略记》中。而且《大业略记》的描述中更为露骨。前后的内容和《隋书》大致相同,中间描述略有不同,太子杨广让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拿着毒药进入杨坚寝殿,接下来的大概情形,估计就像《水浒传》里潘金莲给武大郎喂毒药一样,一个按住杨坚,另一个把毒药强行灌进杨坚的嘴里,鸩杀了隋文帝杨坚。

另外,还有一位唐代人,他写的《通历》也有类似记载,记述情节差不多,不过这个行凶的过程更加惊心动魄:“杨素密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

这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杨素告诉人们封锁消息,把仁寿宫里陪侍杨坚的人都赶出去,让张衡进去,使用暴力手段逼着杨坚喝下毒药。杨坚喝下毒药以后,嘴里的鲜血喷溅到了屏风上,因为毒药穿肠,肚子疼痛难忍,杨坚大声喊叫的声音传到了宫外,随后,杨坚就死了。

我们再看一下《隋书.杨素传》,果不其然,杨素在这场行动中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隋书.杨素传》记载:及上不豫,素与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入阁侍疾。时皇太子入居大宝殿,虑上有不讳,须豫防拟,乃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录出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所宠陈贵人又言太子无礼。上遂发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谋之于素,素矫诏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异论。

大致意思是,杨坚病了,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到仁寿宫里看望杨坚。这时候,太子杨广住在大宝殿,他担心杨坚改变主意,预先有所防备,写了一个纸条问杨素,仁寿殿内有什么情况发生。宫女给杨素送字条的时候,不巧走错路送到了杨坚寝宫。恰好在这时候,杨坚所宠幸的宣华夫人陈氏又告诉杨坚,太子对她动手动脚,有不轨行为。杨坚大怒,准备把杨勇召入宫里。杨广和杨素商量,杨素干脆假传圣旨,逮捕了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把仁寿宫原先的警卫全都换成了东宫太子杨广的侍卫,不管什么人出入仁寿宫,都会遭到严查。杨素又命令宇文述、郭衍两个节度使带兵前来京城,作为外应。做完这些事以后,杨素又让张衡进去陪侍杨坚,意思是给杨坚喝毒药,杨坚因此驾崩,故此,人们才有闲言碎语和不同的想法。认为杨坚死得不寻常,不像是正常死亡。

二,第二种说法,正史记载,杨坚是因病去世,属于正常死亡

同样是正史,《隋书.高祖本纪》载:“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唏嘘。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

公元604年7月2日这一天,杨坚病势沉重,在仁寿宫休养,他预感到时日无多,便和前来看望他的文武官员做最后的诀别,并一一握手,不停地叹息。8月13日这一天,在大宝殿驾崩,时年六十四岁。

三,仔细分析杨坚死亡原因

《隋书》的作者,是唐初的股肱大臣魏征。虽然里面关于隋文帝杨坚的死因,有很多含混不清的记述,也有很多相互矛盾之处,但是在杨坚去世的描述中,是非常清晰的。比如7月2日“上以疾甚”“与百僚辞诀”,过了十一天以后的8月13日驾崩,这一切都属于顺理成章的事。

仔细分析杨广暗害杨坚的行为,似乎也有很多于理不合之处。

首先,杨坚有五个儿子,长子、原太子杨勇,四子、蜀王杨秀,这时候已经被废;三子秦王杨俊已死;只有五子汉王杨谅健在。对于现太子杨广来说,根本没有人能够和他争夺太子之位,按理说,他根本没有必要暗害杨坚。

其次,杨广调戏宣华夫人陈氏,陈氏拒绝杨广,这件事也同样没有道理。宣华夫人陈氏当时已经28岁,眼看着杨坚即将驾崩,她总要找一个靠山,而杨广就是她最好的靠山。即使杨广调戏她,她也不可能拒绝,更不可能去告诉杨坚。她拒绝杨广,对她以后的生活,没有任何好处。退一万步说,即使她告密成功,杨坚把杨广废了,对她同样没有好处。杨勇和宣华夫人是政敌,当年就是在她的怂恿下,杨勇的太子被废的。

据史书记载,后来,宣华夫人因病去世,杨广非常悲痛,还专门写了一篇《神伤赋》悼念她。由此可见,杨广和宣华夫人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第三,如果说杨坚临终时,杨广和杨素密谋篡位,似乎也说不通。杨广的四个兄弟,死的死了,废的废了,他现在的地位稳如泰山,杨广没必要和杨素密谋。而且两个人当时都在仁寿宫,也没有必要让宫女传字条,悄悄躲在一个角落说话,不让杨坚听到就行。

总之,作为一部王朝历史的《隋书》,里面记述的事情很混乱,而且到处是矛盾。我们在看《隋书》时,只能综合各种描述,加上缜密的思考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虽然隋炀帝杨广行为乖张,坏得掉渣,不过,仔细推敲《隋书》相关记载,要说他亲手杀了自己的老爹杨坚,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杨坚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眼看着活不了几天了,他只要等几天就可以顺理成章继位为皇帝,根本没必要暗害他老爹杨坚。在这件事上,我们或许是真的冤枉他了。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