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战旗的故事——杨靖宇支队(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0:42 1

摘要: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由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视频截图)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由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视频截图)

杨靖宇支队

通化支队前身为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作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率部辗转白山黑水,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2月,杨靖宇带领抗联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直至壮烈牺牲。抗战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将该支队命名为“杨靖宇支队”。

——中国军网

“杨靖宇支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

在杨靖宇牺牲后的第一路军斗争时期,尽管也出现了军需处长全光(即吴成仑,1941年1月29日叛变,后被敌调往关内参加“扫荡”八路军,1945年张家口解放时被俘,不久病死狱中)、第二方面军参谋长林水山(即林宇成,抗战胜利后被捕法办)等无耻叛徒,但更多的是战友们继杨靖宇之后,也把热血洒在了白山黑水间。1940年4月8日,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牺牲。同年12月7日,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镜泊英雄”陈翰章(满族)在宁安南湖头小湾湾沟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周保中曾誉之为“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和遵守纪律的好干部”。警卫旅政委韩仁和也于1941年捐躯沙场。

1941年3月8日,在久病冻饿之后,魏拯民(关有维)牺牲于桦甸牡丹岭密营。这位出生于三晋大地的共产党员,在32岁的短暂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在东北抗日斗争中度过的。他曾在辽阳与李兆麟一起参加抗日斗争,以后在哈尔滨和南满长期与杨靖宇并肩战斗,并在陈云领导下参加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他是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抗联第一路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历任共产国际“七大”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满洲问题委员会委员、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第一路军副总司令等职。1940年4月,他抱病起草了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报告,总结了抗联第一路军的战术:“以过去我们地区的地形与民众情况为根据,利用大小部队的活动,广泛的配备各地的部队,侦察敌情和地形,征收军用各种应用物资,开辟地方民众组织工作。如以敌情、地形以及其他各种情况,适当的利用大小部队,粮食物资则利用地方组织关系,在这些有利条件下,采用隐蔽的方法,袭击敌人或对准敌之弱点向其进行突击的战术,或夜间由森林中向敌军宿营地加以袭击,或者对敌之营防所、建筑物等警备薄弱处而加以进攻……的方针。近年来,军中各部队的主要战术,伏击与进攻集团部落、木材厂、小城市等,以解决粮食、物资以及扩充新队员等问题”。正如金日成赞誉的,魏拯民是一位“俭朴真诚,待人随和,谦虚认真”,“严于律己”的优秀革命家,“是人们永远纪念的崇高而壮丽的一生”。

针对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东北地区的敌我态势,东北抗日联军在周保中的主持下,确定了保存实力、培养干部、主力隐蔽整训、开展小部队活动、以战略侦察为斗争重点任务的基本方针。按照这一方针,抗联第一路军人员于1940年底至1941年初陆续越境入苏。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苏军番号为远东红旗军独立第八十八旅)正式成立,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委(1943年苏军实行一长制后改为政治副旅长),原一路军同志被编为教导旅第一营,金日成任营长、安吉任政委(1943年后改为政治副营长)、崔贤任第一连连长。在教导旅时期,周保中一直指挥着原一路军根据地——以通化为中心的东边道地区的斗争。1942年6月15日,在《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部队非常时期计划表》中,周保中部署了东边道地区的斗争任务:

辽吉边区东边道区1吉南区

游击地区:通化、长白、辑安、临江各县,桦甸、磐石地带。

游击部队番号、领导机关及领导者:金日成率一二路军人员280人作机动暂难规定,第一路军一支队分部郭池山。

附记:1.东边道是第一路军的老游击区,接近日寇工业中心,过去一路军曾不断的越过鸭绿江东岸进入朝鲜北道边地。在战争爆发时恢复这个区域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就应该先着重恢复基础工作。

2.郭池山部的人员须加以补充。

按照周保中的部署,原一路军同志多次组织小部队,深入原根据地发动群众和开展战略侦察。其中仅周保中直接指挥的小部队就有三支。在原一路军活动的辽吉地区,群众性抗日斗争仍在持续。“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在吉辽地区、伪通化省区,我小部队也有个别袭击活动。甚至在奉吉铁路线和拉滨铁路线,以抗联名义突然出现的自发游击斗争时有所闻。在日寇心脏区伪满‘新京’及沈阳、阜新、抚顺、本溪等地,受我党地下活动影响,怠工、罢工、集中营里集体反抗、逃亡等抗日的政治性事件仍不断发生。燎原的烈火,虽然在一九四二至一九四四年期间,被日寇暂时遏阻,但是更大的燃烧正在新的酝酿着,最后焚毁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者,恢复东北锦绣江山,解放东北人民的决心和斗志是坚定不移的。”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45年,原一路军的同志们,和抗联战友们一起,和苏联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一起,奋起投入对日大反攻的洪流。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联手打击下,日本法西斯终于无条件投降,伪满汉奸殖民政权随之土崩瓦解。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无情,1945年9月2日,代表日本军队和大本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日军参谋总长、曾与何应钦签订过入侵华北的《何梅协定》的梅津美治郎,就是当年指挥“东边道大讨伐”的关东军司令官。从1939年到1944年,他蹂躏白山黑水五年之久,在“九一八”以来七任关东军司令官中时间最长、罪恶最重,杀害杨靖宇就是他欠下的最大一笔血债。1944年,他踏着中国人民的尸骨,登上了大将参谋总长的宝座。然而到头来,不可一世的刽子手,最终倒在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铁拳下。随后,梅津美治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于1948年11月12日宣判无期徒刑,但这时的他已是癌症晚期,距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被执行绞刑后不到20天,梅津美治郎便于1949年1月10日病死狱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又面临着两种命运的抉择,为捍卫人民抗战胜利果实,为不使东北沦为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二满洲”,为建立和平、民主、进步的新中国,经历过14年苦斗的抗联战士,又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领导下,战斗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为更好地发挥抗联同志的作用,1945年12月26日,党中央电令东北局:“杨靖宇支队急应成立”。1946年1月12日,彭真又指示程世才和萧华“迅速负责组织杨靖宇支队”,这支以原抗联一路军同志为骨干的人民武装组建后,依托以通化为中心的老根据地,积极开展剿匪斗争,发动和组织群众。《东北日报》曾于1946年1月27日发表通讯《杨靖宇支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详细介绍了杨靖宇支队的战绩:

抗日联军杨靖宇的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忍受极端的艰苦困难,团结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与日寇苦斗了十四年,今天他久经锻炼的部队,举起杨靖宇的大旗,得到了新的发展,又解放了全通化专区(伪通化全省),领导八个县的百万人民翻了身。这支人民军队是在极其困难复杂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当通化初告解放的时候,各地伪匪蜂起,失掉主子的伪警“讨伐队”,便打家劫舍,逢人就剥衣服,仅在辑安一个县城里,伪匪就抢劫了一百多万元。人民连路也不敢走,生活在朝不保夕危险中。

正在这个时候,杨靖宇老部下四十几个人进了通化城,先把煤坑里二百多工人弟兄武装起来,合编成今天杨靖宇支队的基础。

当时伪匪是雄厚的,不但在离通化市外四五十里的地方有一千多伪匪,而且市内的伪警、护路队在作内应,供给外部伪匪弹药,把人民军队的一行一动都透露出去,更厉害的是伪警特务们打入军队内部搞哗变、破坏纪律,使人民怀疑起这支队伍来。在外有强敌、内有奸细的情况下,这支人民军队时时有被扑灭的危险。

杨靖宇支队是忠实为人民服务的,有广大人民的拥护。自从这支人民的军队来了,贫民就有了粮食吃、工人穿上了衣服、市民都享到太平。铁厂子工人没有衣服穿,他们立刻就派部队去送衣服。他们首先在工人贫民中生下根,工人贫民都踊跃参加,这支军队就很快地扩大了,他们虽然一开始就与伪匪作战,得不到安定的休整机会,但他们在保卫人民的战斗中,一面打一面整训,并且源源不断得到补充。他们是从战斗中锻炼壮大并考验了自己。

杨靖宇支队虽然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和少而精的骨干,但究竟是新发展起来的,在最初会遇到不少的挫折和打击。由于不熟悉伪匪的战术特点,在苇家河曾受到损失。由于市内伪警的告密,在给铁厂子工人发衣服的回路上中过埋伏,在到临江的东道上被打了截击。但他们很快的接受了经验,研究了土匪的战术,打下了苇家河,发动了二百多个工人,接替了市内二百多伪警的武装,解决了二百多通匪的伪铁路警,发觉了打到内部破坏群众利益的奸细,枪毙在人民面前,挽回了部队的威信,这支队伍便从内部巩固起来。

十一月十五日那天,是杨靖宇支队最危险的一天,也是转危为安奠定大局的一天。那天拂晓有八百多土匪集结抢通化,这时市内多数部队出发剿匪去了,只剩下三个半警卫连,枪声响时,土匪已占领市西北高地,全市就有被洗劫的危险。

杨靖宇支队是经得起考验的,发挥了无比的英勇,司令部命令主力连在次高地阵地死守。这些经过革命锻炼的老战士就没有一个动摇的。市民们赶到火线抢救伤号,更增加了战士们的勇气。枪声把到二道江的部队召回两个连,前来增援来了。与伪匪直打到下午五点钟,伪匪被全部击溃,通化市民得救了。从这次战斗中,市民们更认识了这支军队有力量,都说:“这队伍打不垮,走不了!”投降后一直没有低头的日本人,也都挂出青天白日的国旗,认识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力量,从此全市焕然一新。

杨靖宇支队既有灵活的战术,又有严明的军纪和正确的俘虏政策。他们乘由通化溃散的土匪站脚未稳的时候,集中力量打下头道弯子,三天后又击溃集结临江准备再次进攻通化的伪匪,于十二月二日打下辑安、五日打下临江、十五日打下抚松、一月初占领长白,声威震撼全通化专区。伪匪虽然动摇,但是害怕杀头,这里散那里聚,不相信真会给他们回头向善的机会,不了解人民军队不但是能救好人,而且能改造坏人。杨靖宇支队就随时将捉来的俘虏经过训练教育,发给路费打发其回家。被放的土匪向众匪说明对他们的宽大政策,又看见了这支队伍有许多大炮、机枪,回去后对其他土匪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伪匪在政治上被摧毁了。远地不了解这支军队的大绅商,也来打听观察这支军队是否能危害自己的生命财产,当他们看到这支队伍住到那里就给房东挑水扫院子、说话很和气、公买公卖,于是把谣言给他们的恐惧消失了,都盼望这支军队赶快去自己那里。二十九日,杨靖宇支队就是这样,没费一枪一弹进了自己的老地区濛江,严明的军纪团结了濛江的士绅,有的大绅商就出头争取土匪,把三百多人说服了缴械投诚。他们的宽大优待,使投诚的更相信这支军队(说到那里办到那里!)。

通化全境伪匪目前已大体肃清了,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总计大小战斗十二次,俘伪匪三百五十人、毙伤四百五十人、投诚和放下武装的千余人,缴获轻机枪十四挺、步枪九百八十二支、短枪一百四十七支、掷弹筒十个、炮一门。他们就在给人民解除最大痛苦——肃清伪匪中,把人民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

在杨靖宇支队的努力下,通化、柳河、辑安、临江、长白、抚松、濛江、安图、桓仁等九个县的匪患全部肃清,昔日不惜身家性命支援抗联的群众,又在解放战争的征途上再立新功。剿匪斗争结束后,杨靖宇支队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向全国大进军和抗美援朝战争,至今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劲旅。踏着杨靖宇血迹继续前进的战友们,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昂首屹立的历史春天。

——摘自《杨靖宇传》

图书介绍

《杨靖宇传》编委会 著

2024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

当代中国出版社

杨靖宇(1905—1940) 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河南省确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在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被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赞为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