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苦”听着像庙里老和尚的口头禅,可它偏偏在我35岁那年突然显形——公司倒闭、老婆离婚、体检报告红得发紫,一套连招把我打回原点。
“八苦”听着像庙里老和尚的口头禅,可它偏偏在我35岁那年突然显形——公司倒闭、老婆离婚、体检报告红得发紫,一套连招把我打回原点。
我抱着啤酒瓶在出租屋地板上数裂缝,心里骂娘:这也配叫“礼物”?
三个月后,我却在新的简历里把这段破产经历写成“系统级风险实操课”,面试时HR眼睛一亮:抗压能力+1。原来苦难真自带学分,只是之前没人给我算绩点。
美国心理学会去年扒拉了三万份样本,发现被生活揍过但没揍死的人,心理韧性直接飙高47%,峰值落在35-45岁。
我掐指一算,这不就是房贷、娃贷、父母医院贷一起爆雷的年纪?
身体开始漏雨,梦想还没封顶,老天爷再扔几块砖头,房子没塌,钢筋倒更密了。
别急着骂命惨,那是算法在给你打补丁,补完你就从“易碎品”升级成“耐摔款”。
职场更邪门。
领英刚出的报告说,去年被裁员的人里,68%在一年内收入反超原岗位,反倒是主动跳槽的只回来52%。
我那个做电商运营的老弟,被优化那天差点把键盘吃了,结果阴差阳错去山区卖橙子,三个月直播账号涨粉八十万。
他后来说,要是公司不踹他,他一辈子不知道自己嘴皮子能当饭吃。
市场这玩意儿,比算命先生会安排,你以为的下坡路,其实是暗梯,直通别人没发现的楼层。
再说“平凡”这词。
以前听着像骂人,现在成了Z世代的护身符。
社科院问卷问“你能接受自己普通吗”,95后里七成三点头如捣蒜,80后只有五成八。
我观察了一圈,发现区别在“滤镜”:年轻人从小刷短视频,见过太多一夜暴雷的网红,早明白高光只是剪辑;我们那代人却靠电视剧续命,以为30岁必开公司、40岁必住别墅,结果现实一巴掌呼过来,才知道“配角”才是大多数岗位的编制。
早点认怂,反而睡得香。
所以啊,别再追问“为什么偏偏是我”。
老天爷发牌从不看剧本,他只看你想不想继续坐庄。
破产、裁员、体检红灯,每一道都是系统提示:亲,该换副本了。
你当然可以躺平,只是躺久了地板会渗寒气;也可以把苦难当盲盒拆开,最坏也就是空盒,可一旦开出隐藏款,你就拥有了别人花钱买不到的“经验皮肤”。
下次风雨来了,别人躲屋檐,你已经自带屋顶。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