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10月,忻口的黄土高原被炮火撕开一道道口子,晋绥军9个炮兵团的炮弹连串炸响——这是阎锡山经营山西二十多年攒下的全部炮兵家当,连一个预备炮连都没留。
1937年10月,忻口的黄土高原被炮火撕开一道道口子,晋绥军9个炮兵团的炮弹连串炸响——这是阎锡山经营山西二十多年攒下的全部炮兵家当,连一个预备炮连都没留。
日军坂垣师团刚破大同,太原门户早被撕开,这位“山西王”把老本全押上去,是赌个人二十载基业,还是赌整个华北的抗战生路?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铁蹄踏碎平津,坂垣师团沿平绥铁路西进,9月大同失守,代县至原平通道被撕开。
忻口成山西最后的屏障,失则太原破,山西沦陷则华北无险可守,抗战后方基地直面刀锋。
阎锡山在太原绥靖公署来回踱步,桌上地图已被手指划出深深折痕。
阎锡山向来以"保境安民"为信条,但日军推进速度远超预期。
他看着情报上"三万精锐步兵南下忻口"的字样,想起晋绥军老兵说的"阎长官最懂留后路",却在10月初下令:所有炮兵团开赴前线,不留预备力量。
参谋总长急得拍桌子:"炮兵是家底!打光了拿什么守山西?"
阎锡山只回一句:"守不住忻口,山西就是人家的家底了。"
10月6日那天,卫立煌带着中央军占了南怀化高地,晋绥军那9个炮兵团就在两侧山梁上架起炮阵,炮口对着日军来路,八路军129师则绕到后头,专门袭扰敌后、断他们的粮道。
三支不一样的队伍凑到一块儿,中央军扛正面,晋绥军炮火压着打,八路军在后面打游击。
阎锡山还把十个晋绥军团划给八路军指挥,参谋急得直跺脚,说这不是把家底送出去?
他倒冷笑一声:"日本人都打进来了,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10月13日天刚亮,坂垣师团的飞机就遮着天压过来,南怀化高地先挨了一轮轰炸,接着重炮炮弹像雨点砸下来。
山梁上晋绥军的炮阵立刻开火,炮弹在日军进攻路线上炸开,黄烟裹着沙土腾起十几丈高,可日军跟不要命似的往前冲,前面的倒了,后面的踩着尸体继续上。
后来活下来的晋绥军老兵赵长贵说,那几天阵地上的土都被翻了三遍,刚挖的掩体转眼就被炸平,战友的血渗进黄土里,踩上去黏糊糊的,拔脚都费劲。
有的连队打到最后,连长、排长全没了,炊事班的老马头扛起枪就往战壕里冲,他说“枪里还有子弹,就能多杀一个鬼子”,没半小时就倒在阵地上,手里还攥着烧火棍改的刺刀。
南怀化高地从早上打到天黑,一天里五次易手,日军占了山头,晋绥军就拼刺刀夺回来,有时候双方趴在同一个弹坑里,枪托砸脑袋,刺刀捅肚子,尸体摞着尸体,分不清是中国兵还是日本兵。
10月15日那天,第9军军长郝梦龄带着特务连往前冲,副官拉他“军长,您不能去”,他甩开手说“我不去,士兵怎么肯拼命”,没跑出二十步,一颗炮弹在旁边炸开,他当场倒在地上,手里还攥着望远镜,嘴里嘟囔着“守住……阵地……”
就在南怀化高地拼得血肉模糊时,10月19号后半夜,八路军摸到阳明堡机场,摸黑炸了二十架日本飞机。
消息传到忻口前线,阎锡山拍案叫好:"好一个声东击西!"
日军飞机第二天果然少了大半,天上轰炸稀了,地面进攻势头也弱下去。
这仗打得蹊跷——正面没中央军晋绥军顶着,八路军哪有机会摸机场?
敌后没动静,正面阵地早被日军重炮掀翻了。
忻口会战到底没完全拦住日军,11月初太原还是丢了,但坂垣师团被拖慢了整整一个多月,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成了笑话。
阎锡山的9个炮兵团打完这仗折损过半,炮管炸膛的、炮手牺牲的,剩下的炮凑不齐一个整团,参谋跟他说“家底空了”,他翻出日记本写“此非私战,乃民族存亡之战”。
档案里写着“晋绥军将士伤亡逾十万”,那些扛炮的、挖战壕的、送弹药的,十个人里活下来的不到三个。
但这场仗打出了样子,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凑到一块儿,炮声、枪声、喊杀声混着,倒成了国共合作的头一个模样。
后来有人问阎锡山后不后悔,他摸着空荡荡的炮兵团花名册,说“地盘没了能再打,骨头软了,就真站不起来了”。
这场仗他押上的是经营二十多年的山西地盘,赢回来的是中国人不肯弯腰的骨头。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