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营经济“成长密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0:44 1

摘要:今年全国“两会”后,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各级党组织扛牢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认真参与,一体推进学查改,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中央层面工作专班两次来川调研时,评价成都“动作快、工

今年全国“两会”后,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各级党组织扛牢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认真参与,一体推进学查改,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中央层面工作专班两次来川调研时,评价成都“动作快、工作实,推进有力度”,对成都以学习教育筑牢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做法成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栏报道,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关注。

《先锋》9月刊“党旗飘飘”专栏,聚焦成都党员干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以“实干风”办好“关键事”,一起来看。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成都创新组建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两中心”),进一步统筹多方力量、加大助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为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保障支撑。2025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181亿元、同比增长6.3%,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51%,民间投资增长4.7%。

整合资源

“一站式”“一对一”

按照“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思路,凝聚部门、区县、园区、社会资源各方合力。

在市级层面建立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32个市级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市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产业发展处室职能与“两中心”功能融合、联合办公,民营企业在“两中心”即可实现政策、金融、科技、人才、法律等“一站式”服务。探索采用“固定+流动”模式,从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招聘固定人员,从市级涉企服务部门、市属研究机构统筹选派轮岗干部。发挥区(市)县靠前服务优势,推动全市23个区(市)县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或服务窗口,52个产业园区设立“企业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政企交流、技术对接等活动100余场。发挥高校校友会作用,协同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服务校友企业1000余家。

问题导向

“进解优促”常态长效

聚焦“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

建立企业诉求“收集-转办-反馈-问效”机制,在成都民营经济微信公众号开通“民企之声”专栏,常态化开展“民企问需大调查”。坚持“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理念,分层次、分类别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并按不低于30%的比例抽查回访,今年以来,全市党员干部走访服务企业7.52万户(次),办结企业问题诉求1.5万个、办结率98.68%。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惠企政策申报不便利、审核流程多、资金兑现慢等问题,出台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加快推动全市各项政策便捷、高效兑现落实,全市13项政策实现联审,申报环节减少30%。同时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搭建“成都惠企政策”集成发布和智能查询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码查询、智能匹配”政策服务。

优化环境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持续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紧扣市场主体发展的核心诉求,聚焦政务、法治、市场、要素、开放等关键领域,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硬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开展高成长型企业“固根引优”行动和“明日之星”企业梯度培育,通过跟踪服务、市场拓展、场景开放、科技支撑、金融赋能等方式,培育“镇园之宝”345家、“明日之星”382家,今年6月,9家企业登上全球独角兽榜。搭建供需对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民企出海、国企民企合作、场景发布、法律服务八大资源对接平台,在保证质量基础上,按照每周10场以上活动频次开展资源对接,举办系列专题化惠企助企活动500余场、惠及企业1.8万余家,促成2100余家企业产销供需对接,累计向民间资本释放投资机遇超5000亿元。

来源:先锋成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