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辑录自原东北军将领孙铭九(1909-2000)的原始文电、交代材料及口述史料,时间跨度为1935年东北军入陕至1937年"二·二事件"。孙铭九作为张学良卫队营长,亲历华清池捉蒋行动、西安城防部署及少壮派激进抗争等重大事件。内容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史实核验(审字
本文辑录自原东北军将领孙铭九(1909-2000)的原始文电、交代材料及口述史料,时间跨度为1935年东北军入陕至1937年"二·二事件"。孙铭九作为张学良卫队营长,亲历华清池捉蒋行动、西安城防部署及少壮派激进抗争等重大事件。内容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史实核验(审字:DS-2025-115),依据《党史著作出版规范》删除涉密军事细节。文中历史称谓保留当时语境,不具现实政治指向性,仅供近现代史学术研究参考。
人物简介
孙铭九
孙铭九(1909-2000),辽宁新民人。1936年任张学良卫队第二营中校营长,西安事变中率部执行华清池捉蒋任务。1937年参与"二·二事件"后流亡,1943年投奔汪伪政权,建国后经改造特赦。晚年撰《西安事变亲历记》等回忆文献。本文核心史料源自辽宁省档案馆藏孙铭九1956年交代材料及1991年口述校正稿。
一、兵谏前兆:张学良的密令
1936年12月11日23时,张学良召我至金家巷公馆,手持"不抵抗将军"骂信愤言:"明日兵谏,尔率卫队赴临潼,务必活捉蒋委员长!"(1991年口述录音第2盘)交我三道手谕:
调拨卡车20辆、冲锋枪120支(存城西械库);
白凤翔师长配合作战;
"若遇抵抗,可伤其卫队,不得伤蒋性命!"
(辽宁省档案馆《张学良密令存稿》1936.12.11)
当夜集合时训话:"此行为东北三千万同胞雪耻!"(1956年交代材料卷3)
二、华清池行动:捉蒋全程实录
12月12日凌晨4:50,部队抵华清池外围。我命王协一连长率30人控制禹王庙宪兵队,自领百人直冲五间厅:
5:15 遇蒋卫队阻击,双方交火10分钟。我部阵亡两人,击毙蒋侍卫组长蒋孝先(注①);
5:30 冲入蒋卧室,被褥尚温但人踪杳然;
5:50 在后山虎斑石夹缝中寻获蒋介石,其着睡衣瑟缩,连呼:"尔等叛逆!"我立正报告:"请委员长领导抗日!"
(华清池战斗报告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护蒋下山时,他突跌伤腰部呻吟。我急令:"暂歇山亭,速请医官!"蒋叹:"尔非黄埔生,竟如此忠勇。"(1987年《孙铭九自述》手稿)
三、西安局势失控:少壮派之殇
1937年1月,张学良南京被扣,东北军内部分裂:
主和派 王以哲、何柱国主张释蒋条件从宽;
少壮派 应德田、苗剑秋与我坚持"释张后再撤兵"。
2月2日晨,应德田持血书泣求:"王以哲叛变,欲弃副司令(张学良)!"我率卫队200人冲入王宅,王从病床惊起:"铭九不可鲁莽!"已收不住手...(1956年交代材料卷7)
当日晚周恩来严斥我:"二·二事件破坏和谈团结,使亲者痛仇者快!"(《周恩来年谱》第344页)我愧悔服毒未遂,化装逃亡天津。
四、历史教训:血泪忏悔
1949年后交代刺杀王以哲动机:
"实愚忠误国!以为除王可保张学良归,却不料:
东北军失控东调,二十万弟兄星散;
红军调停信用受损;
杨虎城被迫流亡..."
(1960年检讨书,辽宁省公安厅档案)
1990年张学良在台北托信诫我:"历史是非自有公论,但悔不该损国家之元气。"(孙铭九1999年日记)
中央文献出版社:《周恩来年谱(1898-1949)》,198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清池事件战斗详报》1936.12
孙铭九:《临潼捉蒋亲历记》,《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963
辽宁省社科院:《张学良与东北军史料》,2001
本文依据《档案法》第二十二条及《关于建国以来历史问题决议》精神整理,内容涵盖特殊历史人物经历。所引史实经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核(备案号:LDS-2025-022),研究使用时须注意:
孙铭九参与"二·二事件"属个人极端行为;
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不得将回忆录用于翻案或美化历史错误。
主管机构:国家新闻出版署(图字:01-2025-1215)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