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扬州下面三个地方说要改回老名字,高邮想叫秦邮,宝应要叫安宜,仪征打算用舆县。这事一出来,不少上年纪的人翻出压箱底的县志,说老名字才有味道,可年轻人却觉得折腾,两边吵得挺热闹。
最近扬州下面三个地方说要改回老名字,高邮想叫秦邮,宝应要叫安宜,仪征打算用舆县。这事一出来,不少上年纪的人翻出压箱底的县志,说老名字才有味道,可年轻人却觉得折腾,两边吵得挺热闹。
就说高邮吧,68岁的退休教师王大爷这几天天天往档案馆跑,翻1950年的《高邮县志》。他说秦邮这名字秦朝就有了,那时候在高台上设邮亭,传信送报的都从这儿过,多有历史感。可小区里送快递的小李不乐意,前阵子高邮刚划了新社区,快递地址还没记熟,要是再改个名,万一送错了,客户投诉他可受不了。支持改的人觉得老名字是根,不能断;反对的人觉得名字就是个代号,改来改去影响生活。
宝应那边更有意思,开了二十年包子铺的张大姐急得直转圈。她的“宝应老字号汤包”招牌去年刚花八千块重做的,要是改成安宜,招牌、营业执照、外卖平台信息都得换,少说又得花一万多。可县文化馆的刘老师说,安宜这名字是唐朝肃宗时候来的,当年县里献了八宝给朝廷,皇帝一高兴给改的名,多有故事。商家怕花钱,文化人想留根,这矛盾一时半会儿解不开。
仪征的中学生家长群里也吵翻了。初三学生小周的妈妈说,孩子现在复习忙,舆县这两个字笔画多,万一中考试卷写名字耽误时间咋办?可在博物馆工作的陈哥觉得,舆县是汉武帝时候的名字,比现在的仪征早两千多年,改回来能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家乡的历史。家长愁孩子学习,文化人愁历史传承,各有各的道理。
网上说啥的都有。有网友说老名字听着就亲切,比如秦邮,一听就知道跟古代通信有关,比现在干巴巴的高邮有味道。也有网友说改名字就是瞎折腾,银行卡、身份证、房产证都得换,跑手续能跑断腿。还有网友出主意,说不用全改,路牌上多印行小字备注古名就行,既不影响生活,又能让大家知道老名字。
其实这事说到底,就是文化传承和现实生活怎么平衡的问题。老名字里藏着家乡的故事,丢了确实可惜;可改名字牵扯到家家户户的实际生活,也不能不想。像高邮要是真改回秦邮,能不能先搞个过渡期,快递地址新旧名都能用?宝应的商家换招牌,能不能给点补贴?仪征的学校,能不能把舆县这两个字编进乡土教材,让孩子慢慢熟悉?
你们家乡有改过名字的事吗?要是你们那儿要改回老名字,你们是支持还是反对?
来源:辉辉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