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O型血、RH阴性血的准妈妈,怀孕这事得比别人多根“弦”——不是危言耸听,头胎要是能保住,尽量别选流产,不然二胎备孕可能踩大坑!我有个闺蜜是O型血,老公是A型,头胎孕早期吐得昏天黑地,她哭着说“实在扛不住了”,非要流。结果二胎怀孕3个月就开始流血,医生查了说
咱们O型血、RH阴性血的准妈妈,怀孕这事得比别人多根“弦”——不是危言耸听,头胎要是能保住,尽量别选流产,不然二胎备孕可能踩大坑!我有个闺蜜是O型血,老公是A型,头胎孕早期吐得昏天黑地,她哭着说“实在扛不住了”,非要流。结果二胎怀孕3个月就开始流血,医生查了说“你体内的抗A抗体太高,正在攻击胎儿”,她赶紧住院保胎,每天打黄体酮,直到生的时候还是大出血,差点没救过来。
先把最关键的“规则”说清楚——咱们的血型,为啥会和胎儿“打架”?O型血妈妈如果老公是A、B或AB型,胎儿有75%的概率随爸爸,不是O型。这时候你体内的抗A、抗B抗体,会把胎儿的血液当成“外来入侵者”,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排斥他的红细胞。别以为O型血是“万能血”,怀孕时这反而成了“麻烦血”——你缺了A、B型抗体,排斥反应比其他血型妈妈更厉害,轻则孕期流血,重则胎儿发育迟缓。RH阴性血妈妈更得注意,要是老公是RH阳性,胎儿有80%的概率是阳性。你体内本来没有RH抗体,但头胎怀孕后,胎儿的阳性红细胞会进入你体内,让你产生抗体——这就像“埋下一颗雷”,头胎要是流了,这颗“雷”会一直埋着,二胎时胎儿再是阳性,抗体就会“爆炸”,攻击胎儿的红细胞,轻则黄疸、溶血症,重则影响大脑发育,甚至胎死腹中。
头胎流产后,二胎到底会踩哪些“坑”?我另一个朋友是RH阴性血,头胎因为胚胎停育流了,结果二胎怀孕5周就查出来RH抗体阳性,数值还不低。医生严肃地说:“这是头胎留下的抗体,现在在攻击胎儿。”她赶紧住院做免疫治疗,每周打一次针,胳膊都扎青了,直到孕晚期才稳定下来。生的时候还是大出血,医生说“要是再晚来10分钟,就救不回来了”。O型血妈妈也一样,头胎流了,体内的抗A、抗B抗体只会越来越多,二胎要是胎儿还是A或B型,孕期流血的概率比头胎高3倍,胎儿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加2倍,生的时候大出血的概率也会上升。你想想,本来怀孕就够累了,还要担着这些风险,值吗?
到底该怎么选?给你3条“决策指南”,照着做准没错:
第一,头胎能保就保——只要胎儿没有严重畸形(比如唐氏综合征、严重心脏畸形),你身体能扛住(比如没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尽量把孩子生下来。哪怕孕早期反应大,咬咬牙挺过去,总比二胎担风险强。我认识的O型血妈妈,头胎吐得吃不下饭,每天靠喝粥活着,结果生了个健康的男宝,二胎虽然还是A型,但因为头胎没流,抗体水平低,孕期顺顺利利的。
第二,要是必须流,二胎前一定要“查清楚”——先查老公的血型(尤其是RH阳性的话,得测你体内的RH抗体水平),再做ABO溶血、RH溶血的筛查。要是抗体水平高,得先做免疫治疗(比如打抗D免疫球蛋白),降低抗体浓度。我那个RH阴性血的朋友,二胎前就查了抗体,发现数值高,赶紧做了3个月的免疫治疗,结果二胎虽然还是阳性,但抗体水平控制住了,生的时候没出大问题。
第三,孕期得“盯紧”——不管头胎还是二胎,只要你是这两类血型,怀孕后每4周就得查一次抗体滴度。超过临界值(比如ABO溶血抗体1:128,RH溶血抗体1:8),就得赶紧干预,比如吃中药、做血浆置换。别等出了问题才着急,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说到底,咱们怀孕的目标不是“必须生”,而是“安全地生”。血型特殊没关系,只要提前了解、做好准备,一样能生健康的宝宝。头胎能保就保,不是让你硬扛,而是让你少担风险;要是必须流,二胎前一定要查清楚,别等怀孕了才慌。记住,你和宝宝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蘇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