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颜值”到“经济产值” “绿水青山”如何变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09:46 1

摘要:“脚下的层层梯田涵养着水土,更藏着生态变现的密码。”9月26日,澄城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启动仪式在吴坡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拉开帷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相关专家老师,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

渭南日报 记者 史王萍 通讯员 党敏

“脚下的层层梯田涵养着水土,更藏着生态变现的密码。”9月26日,澄城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启动仪式在吴坡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拉开帷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相关专家老师,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石堡川水库管理中心以及澄城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踏着园区的生态步道,看着经水土治理后焕然一新的山水图景,将话题焦点对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怎么估算价值、如何变现”,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找“身价”、寻“出路”,在绿水青山新实景中探寻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路径。

会场“搬”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看得见的绿水青山是最好的议题

不同于传统会议室的严肃陈设,此次座谈会的“主背景”是窗外的生态实景:澄城县吴坡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经过水土保持治理的坡地已变身丰产的“花果山”,生态涝池旁矗立着“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展板,坡道边的水保林郁郁葱葱,在自然雨水滴灌系统和有机肥培育的助力下,冬枣、樱桃以及油用牡丹在此扎根生长,成为吴坡村的主导产业。

“为啥把会开在这?因为咱们聊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得先看看澄城已经有的‘生态家底’。”澄城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魏王敏告诉记者。在此次座谈会召开之前,与会人员深入水保林示范栽植区、特色产业经济林区,走进水保科普展览馆、科普长廊,实地观摩椽帮埝、生态袋护坡及生态涝池等工程治理措施。

参观完示范园,与会人员看着展板纷纷感慨:“吴坡从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穷窝窝,到如今‘保水保土保丰收’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本身就是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生动案例。治理好的生态环境,既能产出优质果品,又能提供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这些都是可挖掘的‘生态资产’。”

这番话让吴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齐建强频频点头:“我们吴坡有了水,保住了土,生态好了,果品品质高了,我们的冬枣、樱桃等农产品不愁销路。特别是在春节前上市的‘一根棍’樱桃,非常畅销,这就是生态给咱农民的‘实惠’。”

政企校围坐议“变现”,干货里藏着澄城绿色发展新路径

座谈会上,“怎么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如何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价值实现”成了核心议题,各方代表带着实际需求抛问题、给方案,现场讨论热气腾腾。

政府锚定“方向”。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积极指导澄城县水务局水保站通过确权登记、价值核算、交易融资等路径,推动建立“生态保护—产品增值—价值实现—反哺生态”的闭合循环机制。澄城县副县长曹军发言时强调:“水土保持带来的不仅是山清水秀,更是可核算、可交易的生态财富。我们将严格依据《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试行)》,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价值核算,把森林涵养水源、土壤保持、碳汇固碳等‘无形服务’量化为具体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高标准编制和完善《澄城县水土保持‘十五五’专项规划》,把水土保持与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抓好示范典型,为价值转换筑牢基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澄城模式’。”

高校送上“妙招”。随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团队带来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即通过科学、量化的方式评估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为政府决策和市场交易提供数据支撑。“通过评估计算就能给生态‘定价’,不管是申请生态补偿,进行碳汇交易,还是抵押贷款,都有了科学的数据保障。”专家现场演示的生态价值实现案例及数据测算方式,与会人员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记录。

企业亮出“实招”。当前的吴坡村按照“龙头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展示当地米醋文化、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为主线,以改善区域农村基础设施、吸引周边休闲娱乐和田园医养为重点,逐步发展成为集节水灌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示范园区。“比如咱的冬枣、樱桃,要打好‘生态有机’牌,通过认证提升附加值;吴坡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除了开展科研,还能开发生态研学线路,让游客来‘看生态、学知识、买特产’,这就是生态文旅的‘变现’路子。”大家畅所欲言。

以大学生实践基地为依托,让生态变现创新成果落地

活动当天,与会人员共同见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正式揭牌。这是澄城县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座谈会临近尾声,没人急于离场。吴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拉着高校专家要联系方式,想请团队给果园做“生态认证指导”;县水务局和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工作人员围着高校老师,敲定接下来的碳汇评估工作、对接碳汇交易平台;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则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串“待办清单”:联合高校开展全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明确澄城县绿色转型方向……

“关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我认为这块牌子的重点,既是在‘实践’上,更是在‘创新’上。除了带着大学生来实习,认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还应该将最新的水土保持研究、最新的水土保持科研成果,以吴坡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载体,包装项目,创新开发,实现‘智力、资源、需求’的深度对接与双向赋能。”渭南市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马军杰说。

“以前总觉得‘生态变现’是大概念,今天看到这么多生态变现案例才知道,原来就是把咱澄城的好山好水,通过科学规划、精准对接,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揣着专家的联系方式,吴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代表脚步轻快地出了会议室,他要赶紧把“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事告诉乡亲们。

秋雨绵绵,吴坡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水保监测仪器仍在闪烁,如同这场座谈会播下的“种子”。当政企校的智慧拧成一股绳,当“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从纸上讨论落到田间地头,澄城的绿水青山,正朝着“金山银山”的方向,稳稳迈步。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