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下旬,天气转凉,正是种植秋莴笋的黄金时期。不少种植户发现,自己种的莴笋总是细长还容易空心,而别人家的莴笋却粗壮脆嫩。其实关键在于掌握三个核心要点:选对品种、培育壮苗、科学管理。
九月下旬,天气转凉,正是种植秋莴笋的黄金时期。不少种植户发现,自己种的莴笋总是细长还容易空心,而别人家的莴笋却粗壮脆嫩。其实关键在于掌握三个核心要点:选对品种、培育壮苗、科学管理。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让秋莴笋长得“粗又直”的实用技巧,跟着做,你家的莴笋也能比别人家粗一倍,而且脆嫩不空心!
第一点:选种育苗有讲究,打好基础是关键
选对品种是成功的首要条件。秋莴笋要选择耐热、不易抽苔、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如三青莴笋、耐寒白尖叶、特耐热二白皮等。
千万不要把春莴笋品种用于秋播,否则不出10天就会抽苔,根本长不出粗壮的笋茎。
育苗阶段最关键的是催芽。秋季气温忽高忽低,直接播种发芽率不到50%。正确做法是:将种子用25℃温水浸泡6-12小时,捞出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5-10℃)催芽3-4天,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后播种。这一步能大大提高发芽率至90%以上。
育苗土要选用腐叶土与园土按2:1比例混合,播种后覆土0.5厘米,不要太厚以免影响出苗。苗期注意间苗,使苗距保持4-5厘米,去弱留强,培育壮苗。
第二点:定植管理要科学,合理密植促粗壮
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苗龄一般25-30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3000-4000公斤,配合磷钾肥。
合理密植是保证莴笋粗直的关键。株行距建议保持在30×35厘米左右,每亩栽植5500-7000株。过于拥挤会导致植株竞争养分,茎秆细弱;而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
定植时最好选择阴天或下午进行,避免强光照射引起萎蔫。带土移栽可减少根系损伤,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提高成活率。
第三点:水肥调控是核心,防抽苔防空心
水分管理要均衡。莴笋根系浅,吸收能力弱,既怕旱又怕涝。幼苗期适当控水促进根系发育,茎部膨大期需水量增大,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导致裂茎。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以防茎部开裂。
施肥要科学。生长期需适量施用氮素营养,但氮肥用量过多会造成莴笋减产。定植20天后,可追施磷钾肥为主,如磷酸二氢钾(1:1500兑水),10天一次,共2次。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否则会导致茎秆空心。
防止抽苔是秋季种植的重要环节。当温度超过25℃时,应采取遮阳措施;发现植株有徒长迹象,可掐掉顶部2厘米,控制旺长。在莴笋生长过程中,喷施蔬菜壮茎灵可使杆茎粗壮、叶色鲜嫩。
适时采收保品质
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最佳采收期。此时茎秆已充分膨大但未老化,口感脆嫩。切勿等待过久,否则茎秆会抽苔、变硬甚至空心,影响品质。
采收时用刀从根部1厘米处切断,留下的根部还能长出新芽,实现二次收获。
记住以上三点,你种的秋莴笋定能茎秆粗壮、脆嫩可口,轻松实现莴笋高产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种植经验。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