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发过一个微头条,讲了一个在美华人的故事。这个人爱读书、懂历史、算是个读书人。在国内的职业是刑警,因为点事儿,出走美国,以政治难民为由拿到绿卡。
我发过一个微头条,讲了一个在美华人的故事。这个人爱读书、懂历史、算是个读书人。在国内的职业是刑警,因为点事儿,出走美国,以政治难民为由拿到绿卡。
他在油管谋生,更新的不勤,每个作品都有做功课,有内容,有史料,尽管某些资料源自八卦小说。油管上的中文节目很水,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算个有点内容的作者。读者很稳定,已经能靠油管收入养家吃饭。
我把他归类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文革、反主席的右派。然而,他的问题和大多数读书人类似,属于认识问题,还不属于纯坏。
川普2.0对他的冲击很大,他不再仰望灯塔,开始反省美国的弊端,审视西方的制度性问题。尽管还没有改变对中国的偏见,但是已经不再攻击中国了。
柯克遇害,他客观的说了几句柯克自身的问题,引火上身。他在国外旅游时,被也是靠油管吃饭的悉尼华人举报,试图让他无法返回美国。他有绿卡,最后回到了美国。他已经认识到在美国待不下去了,准备再次移民。
我说他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主席是认识问题,至于立场,他是知识分子的立场,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
微头条三言两语,没有展开,本文聊聊:
知识分子的历史观错在了哪里。为什么被左右打脸?
国内有话语权的人,整天自己打自己的脸,打的啪啪的响,人家不要脸,不耽误继续对着镜头夸夸其谈。而且他们养尊处优,没有生存危机。海外反贼则没有这么幸运,不得不面对再次流浪的处境。
关于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不嚼理论,举例说明。
解词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来看历史、看历史人物的沧海沉浮。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始皇帝之前和始皇帝之后。
前半部分是文明、智慧的逐步成长、成熟。始皇帝之前算是文明构建阶段。
秦始皇建立了大统一的中国,且统一了文字。
后半部分,大中华分分合合,历史叙述主线是通过宫廷争斗、杀伐、战争来串联历史,大中华从分裂走向统一,又走向分裂,又为统一而战。
众多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他们看中华历史缺少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甚至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张口闭口文化多重要,他们把所有的社会现实问题都怪罪到中华文化上,在客观上,这些“文化人”是全面否定中华文化的帮凶。
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右派立场是大多数,用左右来归类不是很恰当,表达方便,我借用左右两个字来表达这个群体。
右派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大脑智障,他们的思考中没有时间、空间上的概念。犯了见局部不见整体的毛病,看中西历史,却没有考虑到时间轴的区别。
简单对比一下中西方历史的时间轴
下半段的中国历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算,有2246年。
西方历史,文艺复兴前的历史是不是伪史我们先不论,本文从文艺复兴算起:
西方文艺复兴至今600年,文艺复兴和大航海的时间轴是同步的,民间的观点,西方开化是源于东学西传不无道理西方经济学鼻祖,斯密发表《国富论》至今249年从大航海算起,西方侵略超过150个国家到了20世纪初,全球殖民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达85%两次世界大战军民总死伤人数达到了9000万人这就是西方的近代史,当下,人类正等待着另一场大灾难的莅临。
美国政府债务38万亿美元,总外债62万亿美元,而且还在加速度攀升。当股、债、汇三大泡沫破灭后,这场大灾难将是人类历史不曾经验过的灾难。国人已经见识了房地产财富就像海市蜃楼,然而,我们的房地产灾难和将要到来、西方的金融灾难相比、不值一提。
这不,阿根廷米莱的、信誓旦旦、灾难性的改革失败了吧!失败是必然的。
我这样说,货币市场像一根绞首绳,系在国家的脖颈上,金融市场是脚下的凳子。搞不定汇率,就搞不定物价。搞不定物价,就民不聊生。这就是《天下货币》为货币学所做出的贡献。
阿根廷是小号的美国,美国必将迈向阿根廷的境地,仅仅是时间问题。一旦美国出问题,全球二战以来的财富将灰飞烟灭。
我正在做的广播连续剧“巫师经济学”,帮助大家一览西方经济学有多么的幼稚可笑。
巫师经济学的起源
巫师经济学二·底层逻辑
最后我想说,一个民族具有正确的史观非常的重要。
可喜的是人才辈出的今天,社交媒体滋养出来一大批新生代思考者,他们的史观正,其中的优秀者都已经超过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前辈们。尽管思考者的生存环境还不如人意,架不住基数大啊。只要有两位数的思考者能像我一样不愁吃喝、不为钱而努力奋斗,中华文化复兴就浮现在眼前。
不夸张的说,在思想活跃度上来看,我们的时代又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而且是被毛泽东思想洗礼过的一代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起点高,不迷路。
谁说年轻人只看没营养的短剧,很多优秀的历史作品百万阅读量很常见,有的还要付费。
最近国家正在清理网络的污泥浊水,然而,我做的祛魅作品巫师经济学,仍旧被雪藏。
无论如何,黎明就在眼前。
人类的希望看中国。
马霞
2025年9月29日
来源:马姐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