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东博锚定东盟航向:南A中心托举中菲Easy Pay Global,跨境研发与支付创新共筑合作新生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9:54 1

摘要:1200余项AI及AI赋能展品集中亮相、AI专馆贸易成交额突破1.4亿元、“AI+”赋能项目达成44个、经贸签约超500项、累计合作成果超700项——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首次设立的AI专馆,以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蓬勃图景。作

1200余项AI及AI赋能展品集中亮相、AI专馆贸易成交额突破1.4亿元、“AI+”赋能项目达成44个、经贸签约超500项、累计合作成果超700项——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首次设立的AI专馆,以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蓬勃图景。作为这场科技盛会的“黑马”,来自菲律宾的金融科技企业Easy Pay Global EMI Corp(下称Easy Pay Global)凭借自主研发的跨境支付APP与清晰AI布局崭露头角,而广西搭建的东博会平台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下称“南A中心”),正为其打通中国—东盟支付通道、实现客户规模50%增长的目标注入关键动能。

“要以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为切入点,让人工智能成为办会主角,持续推动东博会升级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展会筹备阶段的部署,如今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本届东博会吸引近200家全球头部企业与科创团队齐聚AI专馆,从20款大模型到60款智能机器人,AI相关展品占比超50%,不仅让“AI办会”从理念变为现实,更搭建起中国与东盟技术对接、产业协同的核心桥梁。其中,Easy Pay Global带来的“护照/身份证直接认证”功能,填补了跨境支付流程简化的市场空白,而广西依托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构建的合作生态,正成为其从菲律宾市场辐射东盟十国的重要支点。

(第22届东博会人工智能专馆)


(Easy Pay Global东博会展位)

25岁工程师领衔!Easy Pay Global的“深圳研发+菲律宾运维”跨境破局路

“核心研发团队在深圳,小部分研发在菲律宾。”在第22届东博会AI+东盟企业展区Easy Pay Global的展台前,25岁的深圳工程师小何熟练演示着公司的“护照/身份证直接认证”功能——这个由他所在团队研发的技术,正让中国用户免办国际信用卡、凭国内银行卡就能完成菲律宾钱包资产转入。

小何所在的深圳核心研发团队共20余人,近四成是25岁左右的技术骨干,平均拥有3-4年跨境支付研发领域经验。“我们每天和菲律宾运维团队同步进度,他们反馈当地用户习惯,我们负责技术攻坚。”小何说。依托深圳成熟的科创生态,团队快速整合芯片测试、算法优化资源,自主研发出身份认证算法与资金加密技术,恰好填补了跨境支付流程简化的市场空白。

而菲律宾运维团队则承担着“市场翻译官”的角色:针对当地部分地区网络不稳定的问题,他们提出支付页面轻量化需求;对接菲律宾金融监管机构,确保资金流转合规。这种“研发端攻坚、运维端适配”的协同模式,让Easy Pay Global的Fortune Pay APP迅速拿下菲律宾支付市场20%份额,跻身行业前五,服务超千万用户与4000多家合作商家,成为中菲技术协同的典型样本。

(Easy Pay Global深圳研发团队成员小何)

研发不再愁!南A中心如何为Easy Pay Global按下“广西加速键”

在第22届东博会上,刚敲定跨界合作意向的Easy Pay Global团队,正发愁去哪找能承接合作成果的长期研发平台——南A中心,恰好成了他们的“及时雨”。

作为广西对接东盟AI合作的核心枢纽,南A中心的扶持精准戳中企业研发痛点。“要是入驻,500平方米办公空间能搭完整研发实验室,还能免租两年!”Easy Pay Global运营负责人算起账:省下来的租金能全投进加密技术优化,不用再担心“起步被房租拖后腿”。更让团队心动的是,20位核心技术骨干还能申请两年免租人才公寓,“开发者不用为住宿分心,能全心升级‘身份证认证’功能”。

资金支持更是“真金白银”:攻克支付安全加密技术可申请最高500万元补贴,AI算力成本按30%申领“算力券”、最高补200万元——相当于100万元算力投入仅需承担70万元。技术上也不用“单打独斗”,广西科学院数据安全专家会提供常态化指导,预计技术落地速度能提三成;接入南宁市公共数据平台后,开发优质服务还能拿最高100万元奖励,刚好支撑系统升级。

更巧的是,南A中心还与广西“商改住”政策联动,既解决员工住宿,又为商业用房转型找方向,形成“产业—配套—人才”的良性循环。“入驻南A中心,就像站在了中国—东盟研发合作的快车道上。”Easy Pay Global团队直言,未来甚至考虑在南宁设研发分支,让技术更好衔接两国市场。

(南A中心)

东博会现场演示:Easy Pay Global盼借“广西集成”打通支付“最后一公里”

“您看,用国内身份证扫一下,不用办Visa卡就能转钱进菲律宾钱包!”第22届东博会AI+东盟企业展区内,Easy Pay Global工作人员举着Fortune Pay APP宣传册,围拢的参展商和游客不时发出惊叹。虽暂未进驻广西,但这家凭APP拿下菲律宾支付市场20%份额的企业,已在展会现场释放出借“广西集成”拓市场的强烈意愿。

“我们接待了上百名中国游客,很多人问去菲律宾能不能用国内银行卡转账,需求太明显了!”Easy Pay Global负责人王森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据Fortune Pay项目书显示,其核心的“护照/身份证直接认证”功能,本就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设计——若落地广西,依托当地跨境服务网络,能快速触达从广西赴菲的游客,还能为中资企业经广西布局菲律宾提供支付便利,把跨境资金流转时间从1-3天缩至实时到账,成本降低约20%。

首次来南宁的Easy Pay Global菲律宾负责人Syluancia Matthew更是赞不绝口:“这是我第一次来南宁,城市进步和东博会价值超出预期!”团队全程参展至闭幕,除了推广技术,还在对接能融入APP的中国技术,“希望借这个平台,既深耕菲律宾市场,又探索更多合作。”

展会期间,Easy Pay Global还收获了意外之喜——与银河航天在展台旁敲定合作,对方将提供GPS通讯技术,解决菲律宾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没东博会,这笔对接可能要多花3个月!”王森坦言,除了银河航天,企业还敲定2-3家合作方,积累上百名潜在客户,为后续落地广西、链接中菲支付生态铺好了路。

(Easy Pay Global东博会参展人员合影)

技术落地东盟!从科大讯飞到Easy Pay Global,“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结硕果

东博会搭建的对接平台上,“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模式正开花结果——科大讯飞的东盟布局是最好的例子,而Easy Pay Global也循着这条路径加速前进。

依托北上广研发实力,科大讯飞打造出纯国产化的星火东盟多语言大模型底座,针对东盟十国语言特点专题训练,覆盖马来语、印尼语等10种语言,用更精简的参数实现国际领先效果。而南宁成了技术集成的关键枢纽:科大讯飞东盟总部落户南A中心,联合广西政府推出适配东盟的双屏翻译机2.0、多语言会议系统,还为第22届东博会提供双语同传支持。目前,企业已与老挝、马来西亚签约,计划在南宁打造教育、医疗应用示范区,让技术真正走进东盟民生场景。

Easy Pay Global也在东博会上找到了自己的“技术伙伴”。展会期间,团队与多家国内AI企业达成初步合作,聚焦算力与大数据服务底座共建。“有了这个底座,能精准分析菲律宾不同区域的支付习惯、消费偏好。”王森透露,这为跨领域布局打了基础:针对菲律宾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规划AI医疗应用做常见病分诊、健康监测,降低偏远地区就医门槛;面向本地用户的社交媒体与短剧业务,也能借大数据精准推送内容,契合菲律宾民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未来这些技术落地,就能像科大讯飞一样,让中国技术在东盟真正用起来”。

(科大讯飞东博会展位)

东博会+南宁渠道:Easy Pay Global的东盟十国拓展蓝图如何绘就

从2004年首届到2025年第22届,东博会早已成了Easy Pay Global这样的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核心引擎”。数据最有说服力:2004至2024年,东博会展位从2506个扩至6493个,参展客商增11.5倍,直接助推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1058.83亿美元升至9823.4亿美元,近20年涨超9倍。本届展会上,Easy Pay Global不仅敲定银河航天等合作方,还积累上百名潜在客户,为辐射东盟十国攒足了“弹药”。

而东博会举办地南宁,更成了企业落地的“便利地”。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累计引进超1.8万家企业,其中1200余家有东盟背景,成熟的跨境生态能帮Easy Pay Global快速对接中资客户;南宁国际铁路港开通超2000列东盟跨境班列,2024年货物吞吐量破500万吨,这“钢铁动脉”能让支付终端设备运输时效提高30%,降低跨境运营成本。

更关键的是南A中心的长期支撑——作为中国—东盟信息互联互通节点,这里已建成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跨境数据中心,未来还将打造“东盟数据流通枢纽”,刚好满足Easy Pay Global数据处理、跨境协同的需求。加上南宁正在建的“线上+线下”跨境网络:线下深化与菲律宾友城合作,拓展本地场景;线上升级“东博会云平台”2.0,企业不用频繁跨境就能谈合作。

“依托这些支持,我们不仅解决了现在的瓶颈,还明确了从菲律宾辐射东盟的路径。”王森说。未来,随着广西面向东盟算力枢纽完善、南A中心升级,Easy Pay Global有望成为中菲跨境金融科技标杆,让“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模式在更多领域扎根。(黄诗韵 曾玙萱 陈栢宇 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2023级学生)

来源:瞰见新八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