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糖友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血糖数字上,每天测血糖、调药量,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血糖只是表象,真正决定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并发症风险因素。这就像开车只盯着速度表,却不看路况和车况,迟早要出大问题。
很多糖友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血糖数字上,每天测血糖、调药量,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血糖只是表象,真正决定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并发症风险因素。这就像开车只盯着速度表,却不看路况和车况,迟早要出大问题。
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不是血糖高,而是它会悄无声息地损害心脏、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临床数据显示,超过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不是血糖本身。
这个数字让人震惊,却也提醒我们必须改变思路。血压控制比你想象的更重要。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就像泡在糖水里的橡皮管,本来就变脆了,如果血压再高,就像给这根脆弱的管子加压,随时可能爆裂。
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心脏病风险增加20%,脑中风风险增加15%。糖友的血压标准应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比普通人更严格。
测血压别只在医院测,家里也要备个血压计。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各测一次,记录下来。血压波动大的时候,心脏和血管承受的压力就像过山车,损伤更严重。
生活中少吃咸的,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大概一个啤酒瓶盖那么多。血脂异常是糖友的隐形杀手。高血糖和高血脂联手,就像给血管内壁涂了一层又一层的油漆,越积越厚,血管通道越来越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糖友要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有心血管病史的要更低,控制在1.8以下,改善血脂不光靠少吃油腻。
每周吃2-3次深海鱼,富含的omega-3脂肪酸能清理血管。坚果虽然油脂多,但是好油,每天一小把核桃或杏仁,相当于给血管做保养。炒菜用橄榄油或茶籽油,避免反复使用的油,那些油里的反式脂肪酸是血管的毒药。
体重管理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肚子上的肥肉不是普通脂肪,它会分泌各种炎症因子,让胰岛素更难发挥作用。腰围每增加10厘米,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增加30%。
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就算危险信号了。减重不要追求速度,每月减2-3斤最合适。快速减重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降低,反而更容易反弹。
把主食换成粗粮,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这些食物消化慢,血糖上升平缓。吃饭顺序也有讲究,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吃主食,能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肾功能保护刻不容缓。糖尿病肾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水肿、乏力时,肾功能可能已经损失一半以上。尿微量白蛋白是最早期的信号,每3个月查一次,超过30毫克就要警惕了。
肾脏就像身体的过滤器,一旦坏了换不了新的。保护肾脏要从细节做起。喝水要充足但不过量,每天1500-2000毫升,分多次少量饮用。避免憋尿,膀胱里的尿液倒流会损伤肾脏。慎用止痛药,很多止痛药对肾脏有毒性,糖友的肾脏本来就脆弱,更经不起折腾。
眼底检查不能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激光治疗保住视力。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眼底血管就像漏水的水管,慢慢渗出、出血,最后导致视网膜脱落。
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护眼睛要注意用眼习惯。看手机、电脑每40分钟休息10分钟,看看远处放松眼睛。
血糖波动大时避免剧烈运动,眼压突然变化可能导致眼底出血。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比如菠菜、玉米、蛋黄,给眼睛补充营养。运动是最好的降糖药,但要讲究方法。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结合效果最好。快走、游泳、骑车这些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以上。
举哑铃、做俯卧撑这些抗阻运动,每周2-3次,增加肌肉量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时机很关键。餐后1小时运动效果最好,这时血糖正在上升,运动能帮助肌肉消耗葡萄糖。
空腹运动容易低血糖,运动前吃点东西,随身带糖块以防万一。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过度运动反而会升高血糖。
睡眠质量影响血糖控制。睡眠不足会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50%。保证7-8小时的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改善睡眠从睡前准备开始。睡前2小时不吃东西,避免血糖波动影响睡眠。卧室温度控制在20-22度,太热太冷都会影响睡眠质量。睡前泡脚15分钟,水温40度左右,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入睡。
手机、电视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睡前1小时就该放下了。压力管理常被忽视却极其重要。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控制困难,因为压力激素会升高血糖。学会识别压力信号,头痛、失眠、易怒都可能是压力过大的表现。每天留出30分钟放松时间,听音乐、散步、冥想都可以。
定期监测要全面。除了血糖,还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眼底、神经异变等。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各项指标变化趋势。发现异常及时调整,不要等到出现症状才重视。
饮食调整要个体化。没有适合所有人的食谱,要根据自己的血糖反应调整。同样是米饭,有人吃了血糖飙升,有人影响不大。学会看食物标签,了解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每餐摄入量。
生活细节决定成败。刷牙要彻底,糖友容易牙龈感染,细菌入血会加重全身炎症。脚部护理不能马虎,每天检查有无破损,及时处理小伤口。穿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挤压摩擦。
控制这五个因素比单纯降血糖重要得多。血压、血脂、体重、肾功能、眼底健康,每一项都关系到生活质量和寿命。糖尿病管理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坚持比完美更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改善,身体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纪立农,陆菊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45-128.
[3]翁建平.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8):625-639.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迟医生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