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今夏引发全城关注的“光明好市”之后,光明食品集团与金茂大厦的跨界合作再度升级。这一次,这座象征着浦东开发开放速度的摩天大楼,被“浓缩”成了一支可以拿在手中的雪糕——“金茂萌塔”。这款产品远不只是一份消暑甜品,它更是一个关于城市记忆、消费演进与文化符号的生动注
继今夏引发全城关注的“光明好市”之后,光明食品集团与金茂大厦的跨界合作再度升级。这一次,这座象征着浦东开发开放速度的摩天大楼,被“浓缩”成了一支可以拿在手中的雪糕——“金茂萌塔”。这款产品远不只是一份消暑甜品,它更是一个关于城市记忆、消费演进与文化符号的生动注脚。
从“仰望”到“品尝”:地标的功能转型
金茂大厦的这次“变身”,其背后是“让建筑可品,让上海可忆”的理念。在过去,人们对地标的认知多是仰视与远观,是将其作为照片的背景。而“金茂萌塔”试图完成的,是一种更为亲密的互动——通过味觉与触觉,将宏大的城市叙事转化为个人化的消费体验。这标志着地标建筑的功能,正从单一的商务承载与观光游览,向更具延展性的文化体验空间转型。
“商品即场景”:供应链的跨界赋能
在这场跨界合作中,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供应链公司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并非一次简单的IP授权,而是基于其对消费渠道和终端场景的深刻理解。将雪糕的销售点直接设置在金茂大厦脚下,构建了“商品即场景,消费即体验”的即时性闭环。消费者手持“萌塔”与陆家嘴天际线合影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传播力的内容生产,实现了流量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引流至线下的循环。
文创雪糕的“上海样本”:超越打卡的深层价值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文创雪糕层出不穷,但大多止于“打卡”的浅层消费。“金茂萌塔”的探索在于,它试图在草莓芝士的口味之上,负载更多的城市文化内涵。其嵌刻的“I❤SH”字样,是对城市认同感的一种轻量化表达。它能否从一时的“网红”发展为常青的“城市伴手礼”,关键在于其能否持续唤起市民与游客的情感共鸣,而这正是对运营方更深层次的考验。
结语:软实力时代的商业新脚本
金茂大厦与光明的合作,为上海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微观范本。它提示我们,未来的消费创新,或许将更多地来自于不同业态的深度融合——商业地产、食品工业、文化旅游的边界正在模糊。当建筑可以品尝,当消费自带叙事,城市的软实力便在这些具体的、可感知的体验中,悄然生长。
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及投资依据.)
来源:月光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