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美国社交网络与主流媒体皆被一则突发新闻“攻占”:特朗普再度签署命令,决意派遣联邦军队前往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27日,美国社交网络与主流媒体皆被一则突发新闻“攻占”:特朗普再度签署命令,决意派遣联邦军队前往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
理由是“应对国内恐怖分子”,而在白宫之外,这一决定瞬间点燃了美国政坛的怒火。加州州长纽森直接在社交媒体怒怼:“他正在对美国城市发动战争,醒醒吧,美国!”
9月27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向波特兰市部署美军。
他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这次派兵是应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的请求,目标是“保护被战争蹂躏的波特兰,以及正遭到‘反法西斯运动’和其他国内恐怖分子攻击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设施”。
这些年,美国联邦与地方的关系一直剑拔弩张,但像这次直接派军队进驻地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制度危机讨论。
俄勒冈州州长蒂娜·科特克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波特兰没有叛乱,安全状况一切正常,坚决拒绝联邦军队进入。
她还专门联系了加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州长,商讨联手应对白宫的“强行干预”。
加州州长纽森28日凌晨直接在X平台发声,批评特朗普“明知违法还坚持这样做”,指责他是“故意挑起混乱和暴力”,目的是为巩固自身权力。
加州和俄勒冈的民主党阵营在第一时间形成合围,俄勒冈州议员苏珊娜·博纳米奇、参议员罗恩·怀登等多位民主党政要公开反对,质疑白宫到底凭什么调动军队干预地方治安。
28日,波特兰市长基思·威尔逊召开记者会,言辞明确地表示:“我们此地并非军事目标,实无必要接受任何联邦军队的干预。”
俄勒冈州政府甚至抱怨,白宫既没提前通知,也没有给出任何具体行动时间表和法律说明。
特朗普的理由是波特兰“被战争蹂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据波特兰市警方数据,截至2025年8月,恶性袭击案有1982起,入室盗窃2595起,凶杀案25起。
对比2024年同期,分别为2060起、2924起和50起,治安数据实际上有所改善。唯一引发联邦关切的,是ICE大楼外的抗议和小规模冲突。
过去几个月,波特兰ICE大楼外偶有20多人抗议扎营,与联邦执法人员发生局部冲突,但规模并未扩大,活动范围也主要局限于市中心外的几个街区。
自7月起,国土安全部宣称波特兰的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设施“遭受围攻”。
其表示,暴徒不仅袭击执法人员、损毁联邦财产,甚至还发出死亡威胁。但地方政府和民意普遍认为,这些并不构成“军事干预”的理由。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与益普索集团9月27日联合民调显示,49%的美国民众反对特朗普向本州主要城市部署国民警卫队,支持率为38%,12%不确定。
可见,特朗普“强硬派兵”并未获得社会主流支持,反而加剧了美国人对联邦权力的担忧和对社会分裂的焦虑。
特朗普这次派兵背后不仅是治安问题,更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动员。9月22日,他刚刚签署行政令,将“反法西斯运动”(Antifa)列为国内恐怖组织,并威胁要对资助者展开调查和起诉。
加之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的遇害事件,特朗普不断强化“激进左翼是美国暴力根源”的话术,为自己动用军队提供舆论铺垫。
美国的“城市派兵”风波引发了全球关注。欧洲政界和媒体普遍担忧,美国社会的极化和暴力倾向正在蔓延,影响全球稳定。
法国《世界报》评论称,美式联邦制正面临“制度自毁”的风险。德国之声指出,特朗普模式可能成为极端党争的助推剂。
亚太经济体更关注美国社会的不稳定对全球市场预期的打击。投资者普遍担心,美国治安与法治危机会推高避险情绪,影响全球资本流动。
特朗普的做法在法律和道义上都引发巨大争议。他强调“恢复秩序”,但地方政府怒斥其“滥用军权”。
美国社会不断呼吁“回归法治”,但现实中党争和极化让一切都变味。俄勒冈、加州等地的地方政府警告,强行军管只会让社会进一步撕裂,法治基础受到威胁。
联邦与地方、总统与州长、军队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张力,已经成为美国制度危机的缩影。如果这种趋势持续,美国内政还能否维持稳定?
特朗普向波特兰派兵不仅是一次执法权力的扩张,更是美国社会分裂走向极端的信号。民主与法治的底线如果被轻易突破,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最后受伤的都将是美国普通民众。
美国真要“醒醒”了,联邦与地方之间的博弈,不能永远靠派军队来解决。真正的治安、真正的团结,需要重建信任和制度底线,而不是一味用强力和对抗掩盖问题。
2025年的美国,正站在制度与社会信任的十字路口,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未来的走向。
参考来源:特朗普下令派兵!——京报网
来源:冷史客一点号